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然

鎖定
法然(1133~1212)平安末期~鎌倉前期僧人,淨土宗開山祖師。美作(岡山縣)押領使漆間時國之子,幼年與父親死別,出家比叡山,先後從師皇圓、叡空,得到“法然”之號,又號源空。為發揚末世的佛法,創立淨土宗,主張“專修唸佛”,直接向武士、庶民及女子傳播教義。九條兼實、後白河法皇等貴族也皈依門下,應兼實的請求撰寫有《撰擇本願唸佛集》。後來受到舊佛教的迫害,被流放土佐(高知縣),赦免返京以後死於大谷。他在日本佛教史上具有重要作用,深受日本人民敬愛。
出生地
今岡山縣久米郡久米南町誕生寺
出生日期
1133年
逝世日期
1212年
本    名
法然

法然誕生

法然 法然
日本淨土宗祖,諱源空,法然是其房號。1133年(長承二年)四月七日誕生於美作國久米南條稻岡莊(今岡山縣久米郡久米南町誕生寺)。誕生之際,有紫雲降白幡兩條落於庭中椋樹之瑞異。幼名勢至丸。父名漆間時國,母秦氏,為當地之豪族。其時,父擔任久米郡維持治安職務的押領使。

法然出家

上人九歲時,父不幸遭遇稻岡莊預所(派出所)明石定明之夜襲,因負重創。父臨終囑上人勿將仇報仇,不然將永無了期矣。上人乃投菩提寺(岡山縣勝田郡奈義町高丹)依叔父法覺觀修業,聰慧非凡。

法然修道

1145年(天養二年)上人十三歲,持其叔父所書的《進文殊像一軀》的介紹信,登上佛教重鎮的比睿山延歷寺。先投北谷持法房源光,繼依西谷功德院皇圓為師(《扶桑略記》的撰著者,關白藤原道兼之五世孫),15歲時依比叡山的皇圓出家,依天台座主行玄受戒。16歲時開始學習天台三大部,18歲時搬到比叡山黑谷別所依叡空修行天台止觀,叡空授予“法然”法號。法然30年間在比叡山修學天台教法,在43歲時依據善導大師的《觀無量壽經疏》,深信阿彌陀佛的願力,提倡專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死後可以平等往生的專修唸佛法門。下山後開宗立派建立淨土宗。 [1] 

法然迴心

上人於修行佛道中,深察由戒定慧三學進道之難,以“非三學之器”自居,致力求索簡易穩便之修行法門。其時,黑谷有於別所(靜室道場)隱居專修唸佛二十五三昧的“隱居聖” (即如俗謂“老修行”),此法由源信僧都所倡導,源信有《往生要集》之述作。上人受持披誦,頓覺相契,遂決定修持唸佛法門,矢志往生彌陀淨土,終生不易。

法然入淨

上人二十四歲時,下比睿詣嵯峨,參籠於釋迦堂(此時奉有東大寺沙門然於987年,寬和三年由宋請來之栴檀釋迦佛像,倍極莊嚴,為道俗欽崇,至今猶盛)。繼而行腳佛教初盛地之南郡(奈良),接觸到與天台淨土教有所不同的淨土教,元興寺有肇自智光的三論淨土教,東大寺有永觀、珍海相傳的淨土教等,愈益加深了對淨土法門的體會。同時,復於黑谷悉心鑽研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

法然開宗

1175年(承安五年),上人四十三歲時,基於觀經疏散善義:“一心專念彌陀名號仗佛願力往生淨土”之要義,偏依善導一師,開宗立教。降比睿山,先居廣谷遊蓮房,尋移居於東山大谷之吉水。時值源平戰亂,天災人禍頻仍,上人所倡厭穢欣淨,簡便易行之念佛法門,遂應運而行,廣為社會上下人等所信仰,上人之德譽廣被於東海、北陸諸地。

法然論義

1186年(文治二年),天台宗顯真為發起人,邀招上人於洛北之大原,集諸方知識大德——光明寺之明遍,笠置之貞慶,東大寺勸進之重源,天台之智海,證真等三百餘人,舉行論辯,討論上人所倡之專修唸佛法門,此即有名的“大原談義”。蓋法無高下,契機為貴。猶藥無貴賤,對症為佳。經過這一番議論,不僅專修唸佛之真義,普為佛教界所聞知,而上人之德望,亦隨之光大。

法然選擇

當平氏全盤時期處於失意狀態的九條兼實,隨着源賴朝登上政治舞台而顯達起來。1186年(文治二年)由右大臣擢升為攝政,越三年又兼任太政大臣。他於此時皈依上人,成為上人熱心的護法者。其後,兼實雖因建久政變(建久七年)而失官,仍為上人得力之外護。迨其晚年,終依上人為戒師而得度出家。上人重要撰着《選擇本願唸佛集》(建久九年撰),便是應兼實之請而撰寫的。由是專修唸佛之淨土法門,遂迅速晉及於全國各地。

法然制誡

1204年(元久一年)延歷寺僧徒,以法然別樹一幟,訴於天台座主真性,要求停止專修唸佛。時以法然為天台宗之僧侶,議定應由本宗處理。是年十一月,上人於京中集合門人實行“自肅自戒”,制訂“七個條之制誡”,門下包括親鸞(綽空)等,由一百九十人簽名(原件現存京都小倉山之二尊院),申述對阿彌陀佛以外的佛、菩薩之輕謗,對唸佛以外的修持聖道門諸餘行者之方爭論,對淫酒食肉之勸誘,將守持戒律者目雜行等。皆所禁制。將此進上天台座主,以證實無違背之意。

法然遇徙

1205年(元久二年)九月,南都興福寺僧徒,將“九個條奏狀”上訴於院,告發上人無敕許而立唸佛之新宗,專修唸佛與日本諸神相背反等“過失”。然以興福寺為氏寺之藤原氏中,甚有支持上人者,加以專修唸佛一法已廣行世間,實不可得而輕率禁止,院之審議,一時未行。可是,1206年(建永一年)末之時,上人門徒住蓮、安樂二人,將善導大師的“六時禮讚”譜以哀婉之調,頗流行於一時。當後鳥羽上皇離院巡幸熊野山時,院之女史二人依投住蓮、安樂出家為尼。於是,當院以興福寺奏狀為口實,彈壓下來,九條兼實此時亦無能為力。追究責任及於上人,被判刑配流於四國地方,此時上人已臻七十五歲高齡了。

法然行化

上人被配流之所,原先定為土佐國,因兼實從中斡旋,改配於九條氏領地之贊岐國(香川縣)。兼實對上人這一叵測之遭遇,心情沉痛異常,相送上人出京後,遂即西逝。上人泛舟下澱川,過攝津經之島、播磨高砂、室津,經鹽飽島抵四國。沿途之中,隨緣垂教,揚化頗多。一般民眾漁夫農民,乃至遊女(豔裝彈唱於舟間之伎女。當年曾受上人教化之遊女元祖名友君者之墓及塑像,今仍存於室津之淨運寺)皆無不受教。於當年內,雖蒙赦免離去四國,然猶未許入京,上人乃隱棲於攝津之勝尾寺,經四年之久。

法然西逝

1211年(建歷一年)末,蒙準歸京,仍居東山大谷吉水草菴。翌年正月示疾。正月二十三日,作為顧命之遺訓,寫下楷定一宗要旨以防後世曲解師意的三百餘字的著名《一枚起請文》(原件今存大本山黑谷金戒光明寺,為一宗獨一無二的法寶)。1212年(建歷二年)正月二十五日,上人所作已辦,安詳西逝。時年八十歲。
臨終祥瑞記(原文)
建曆元年(一二一一)十一月十七,有歸洛之敕許,中納言藤光,親奉綸命到勝尾。因同月二十日,師還洛東大谷。緇白奔走,如逢父母,悲喜交流。
同二年(1212年)正月二日,少覺四大不愈,從來所患不餐之氣轉增。自爾唯語往生一事,不復餘言;高聲唸佛,宛如平生;雖睡眠間,唇舌尚動。又比年老病相侵,耳目稍衰;大限已近,反覆聰明,不亦奇乎!
同三日語諸弟曰:我前身在天竺交聲聞僧,常行頭陀;今來本邦學天台宗,竟開淨土門,專弘唸佛矣。諸弟問曰:師今往生極樂世界乎? 答曰:極樂吾本邦也,盍歸去乎!
同十一日辰刻,起坐合掌,高聲唸佛,殆過於平時,聞人皆零淚。乃告諸弟曰:汝等高聲唸佛,今阿彌陀佛來。
因為讚歎唸佛功德。少時又曰:觀音勢至及海會聖眾來,汝等見不?諸弟對曰:不見。曰:汝等至心念佛,必得見之。又諸弟乞安佛像於前,手系五色線,以為臨終引接之助標。師笑而指空曰:此外又有佛乎?吾十餘年來,唸佛功績,三昧成就,頻見彼土佛菩薩及諸莊嚴;於予何用假助標乎。
同二十日當坊上紫雲起,雲中更有彩雲,色甚鮮明,狀如畫佛,諸人見之,隨喜感嘆。弟子白曰:已有紫雲之瑞,師往生其近乎?師曰:善哉!令見聞之人,增長信根者。同日未刻,師仰首見空,自西至東者五六度。諸弟問曰:師見佛乎?曰:佛菩薩來迎接於吾也。
同二十三日,洛下傳言,東山有紫雲瑞。
同二十四日午刻,紫雲大起,覆於西山,樵夫十餘人皆見之。又有尼某者,詣廣隆寺,路見紫雲,以相傳諸人。
師自覺期迫,愈力唸佛。自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高聲唸佛,或一時或半時,歇又勤無斷時,其勇進也過於平生。弟子數輩更相助音,結緣道俗,滿庭聽之。
二十五日午刻,被着慈覺大師傳來僧伽梨衣,頭北面西,誦光明遍照四句之文,已如入禪定而化。
世壽八十年,為僧六十六夏。實建歷二年(一二一二)壬申正月二十五日也。都下道俗,競來哭泣,連日如市。

法然門流

由上人開宗立教的淨土法門,受到僧俗羣眾的廣泛崇奉。即修行聖道門之他宗大德對上人亦亟尊崇,如聖覺、明遍、重源等。上人的門人弟子,繼承紹隆淨土法門者,主要有幸西 (一念義)、聖光(鎮西義)、隆寬(多念義)、證空(西山義)、長西 (諸行本原義)等。 上人入寂後,其東山大谷墓堂成為專修唸佛者皈依之中心地。墓堂建成後,由信空管理。上人滅後第十五年,即1227年(嘉祿三年),比睿山延歷寺僧徒掀起所謂“嘉祿法難”。專修唸佛指導人物的隆寬、空阿彌、幸西三人,遭到配流之刑。天台山門徒眾,欲掘出上人遺骸放流於鴨川。由於信空事前謀慮,趁夜將上人遺骸奉遷至嵯峨,時為1227年(嘉祿三年)六月二十二日之夜。更於翌年正月二十五日於粟生野荼毗,奉遺骨安葬於嵯峨二尊院境內之雁塔。 其後,於東山大谷,修復了上人墓堂。作為上人之遺蹟,知恩院的完成,則是由此以後又經過約二百年的事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