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律人

(詞彙)

鎖定
“法律人”即法律專業,是指在法律事件中為委託人提供建議、代表委託人出庭或協助完成司法程序的人,首先包括律師,再延伸至法官、法律助理及法院職員等。
中文名
法律人
外文名
lawyers
定    義
指以律師、法官等
又    稱
法律家
分    類
詞彙

法律人內容介紹

重要意義
“法律人”這個詞語,對各種法律職業從業人員來説,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深刻理解這三個字對提高法律從業人員的思想水平,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對於立法者,當在社會道德和法理之間尋找切合點,尊重歷史,放眼發展,使法之功能延展到促進社會的持續發展;對於司法者,如法官,則應秉承着正義的信念,保持客觀、理性、真實的態度,使法律的正義與現實的公平相印證;對於一般法律執業人員,例如律師,則應當在維護法律正義的前提下,追求當事人利益的最大化。一言以蔽之,任何公民、法人和社會組織的基本行為準則均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

法律人培養價值理念

法律人概況

處在社會轉型期語境下的政法工作,既是維護社會穩定團結的重要力量,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保證。這一雙重的使命不僅拓展了新時期政法工作的重要性,同時也延伸出對法律人才素養培養的新理念、新思考和新課題。為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作為法律人搖籃的政法院校應該培養具有社會正義、公民意識和法治視野素養的法律人才。

法律人價值標準

堅守社會正義是法律人培養的本質要求。正義作為社會普遍的價值標準,不僅具有一般的社會意義。對於法律來説,正義往往被當作法律最高的或根本的價值,更是具有長久而又深遠的影響。在通常的情況下,許多法學家們都傾向於以正義的價值為出發點和歸宿來對待和評價法的體系或法律制度,在他們眼裏,法律是建立在正義基礎之上的,是由正義才延伸出法律,反過來,法律又維護和促進着正義的實現。
在一定的層面上,可以肯定地認為,正義與法律之間存在着本質上的內在的密切聯繫,如果將正義視為法律的內在生命力,而法律則使這種正義的生命力得以物化為可感知的生命肌體。因此,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政法院校必須把追求社會正義作為法律人培養的核心理念來對待,這不僅是一種法律專業主義的專業表現,不僅是一種正義守望者的職業要求,更是法律人所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精神信念。
因此,政法院校在教學工作中應切實做到教書與育人相結合、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課堂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教育與管理相結合,以多種形式弘揚社會正義,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在親身體驗中感受社會正義的價值與作用,促使學生以社會正義為內在精神動力來推進學習,在眾多學子走上工作崗位後,內化到他們在本職工作中將維護社會正義作為自己堅守的信念。

法律人核心理念

培養公民意識是法律人培養的核心理念。公民意識主要指公民對於自身享有法定權利和義務的自覺,其中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是互為前提和基礎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政法院校的教育中,將培養公民意識作為法律人培養的本質要求有着雙重意義:加強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既是現代社會發展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又是政法工作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政法院校在公民意識培養方面應從兩大方面着手:一是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道德在本質上是自律的,大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最終需要通過內化才能真正成為學生自覺的意識和行動,一切的外在要求和約束,只能是當作促使學生內化的途徑和手段。為此,政法院校應積極轉變教育管理方式,將原來的行政推動式逐步轉變為學生自主參與式。在重視和保障學生自主權利的基礎上,堅持為學生營造寬鬆的氛圍,讓學生擁有最大限度的自主空間。讓他們可以在學習上自主地選擇授課老師、在實踐上可以自由地參加學生團體、在生活上可以自主地參與民主管理、在學術上可以自由地批判討論,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從內心深處孕育出強烈的主體意識,能夠從自我發展需求的角度來觀察社會問題和現象,不盲目,不從眾。
二是培養學生的客體意識。由於專業的特殊性,政法院校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面對的是一系列需要依靠法律關係調整的對象。在想問題、辦事情、做決策的時候必須以一種執法為民的嚴謹責任態度去對待,而不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利己主義來應對。這種為民的意識應當從學生時代的服務他人、服務社會中開始培養。例如,定期組織開展送法下鄉、模擬法庭等法律諮詢、法律援助等服務活動,以專業的特長延伸學生服務羣眾的行動和內容。
把握法治視野是法律人培養的關鍵任務。把握法治視野是法律人專業素養的重要體現,也是其建構專業框架的根本保證。如果連專業的法律人都不能依靠專業知識在法治的視野下審視問題、辦理事情、形成判斷的話,那麼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就成為了無源之水,依法治國的戰略方針就只是無本之木。從實用主義的角度講,把握法治視野既是學生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最基本武器,更是將來社會主義事業穩固之依託。
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能力,政法院校應從多方面入手,採取一系列措施全方位地培養和提升學生把握法治視野的能力。
在興趣培養環節上,應通過組織學術論壇、學術講座等活動,為學生拓展學術視野、汲取新知識、提升學習興趣提供有效平台,積極鼓勵學生組織學術沙龍、讀書小組等團體,提倡學生以“法眼”來審視問題,看待事物,從細微之處引導學生把握法治視野的思維取向,將學生對於政法工作的興趣轉化為學習熱情。
在教育教學環節上,應牢牢堅守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強化課堂教學管理,注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主動通過課堂作業、課堂討論、案例分析、觀摩審判等多種形式開展教學,並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以自己的視野提出意見,形成師生雙方良性互動,培養學生紮實的基本理論和過硬的基本技能。
在學生科研環節上,應以社會調查、學習心得、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為基本形式,通過教師全程指導和參與學生科研訓練與創新活動,達到提高學生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讓學生在科研中發現和探索問題,培養自主運用法學理論思考問題的能力。
在實習實訓環節上,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合理安排各專業實習時間和進度,保證實習實訓教學時數,並在經費上予以學生資助。同時,學校積極拓展校外渠道,擴大學生實習基地數量和輻射範圍,拓展和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法律人素質的培養

法律人素質的培養,是鑄就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水平精、品質能力優的政法隊伍的關鍵步驟,是促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貫徹落實的關鍵措施,是推動依法治國方略早日實現的關鍵環節。因此,法律人素質的培養應當引起政法教育戰線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