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泉州晚報·海外版

鎖定
泉州晚報·海外版》創辦於1997年,是我國第一家地市報紙的海外版。對開4版,彩色印刷,創辦時每週一期,1998年起每週2期,1999年起每週3期(週二、四、六出報)。至2005年4月1日泉州晚報創刊20週年之際,海外版已經走過11個春秋,出版1300多期。
中文名
泉州晚報·海外版
創辦時間
1997年
出版數
1300多期
地域特色
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泉州晚報·海外版概況

“海外風行版,天涯盡口碑。”《泉州晚報·海外版》已經成為福建省外宣內容最豐富、發行量最大、刊期最多的對外宣傳媒體,成為海外華僑華人,特別是海外泉州人認識泉州、瞭解家鄉變化,溝通信息、發展友情和交流合作的窗口和橋樑。

泉州晚報·海外版地域特色

泉州是我國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我國著名僑鄉和台胞主要祖籍地。據統計,泉州人口760多萬人,而海外泉州籍華僑華人總數則超過1000萬,被稱為“海外泉州”。利用泉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僑”、“台”特色,發揮泉州晚報的媒體優勢,創辦一份“海外版”報紙,溝通泉州與海外鄉親的聯繫,成為泉州晚報社領導運籌之事,也是海內外泉州籍有識之士的共同願望。
創辦《泉州晚報·海外版》的想法成為現實,得緣於泉州晚報社總編輯施能泉1997年初的一次訪菲之旅。菲律賓《商報》常務董事胡文炳先生希望《泉州晚報》在菲律賓發行,他們願意無償印刷並隨《商報》分送,以滿足泉州籍華僑的信息需求。訪菲回來之後,施能泉即向泉州市委作了彙報。市委充分肯定了創辦海外版的重要性,立即同意。福建省委外宣辦十分重視,很快就批准了泉州市委創辦《泉州晚報·海外版》的報告。
接着,泉州晚報抽調骨幹投入緊張的籌備工作。1997年4月1日,《泉州晚報·海外版》試刊號出版了。

泉州晚報·海外版創刊時間

1997年9月8日,《泉州晚報·海外版》正式創刊。中國地市級報社的第一張海外版問世了。創刊號在泉州和菲律賓同時印刷。這一天,菲律賓商報在馬尼拉假日大酒店舉行《泉州晚報·海外版》首發式。泉州市委副書記薛祖亮率泉州晚報總編輯等攜帶近萬份報紙,專程赴菲參加首發式。

泉州晚報·海外版讀者對象

海外版的主要讀者對象在海外,發行成本極高,難度極大。泉州晚報社則“借船出海”,是一大創新。在菲律賓,海外版由《商報》無償代印,並隨《商報》附送,在全菲發行3萬多份。

泉州晚報·海外版主要發行地

海外版主要發行菲律賓,同時發行其他國家和地區。香港的發行量僅次於菲律賓,報社印刷出版後,派專車將報紙送到香港南益集團在南安的辦事機構,然後隨其送貨車當天運到香港,再由香港泉州同鄉會代轉送有關知名人士。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澳門、台灣地區,則通過郵寄由泉州同鄉會組織協助發行。此外,在日本、法國、美國也有訂户,通過郵局寄送。
在做好海外發行的同時,《泉州晚報·海外版》還積極發展國內訂户,通過郵政部門發行,幾乎在全國各省都有海外版的讀者。

泉州晚報·海外版辦報宗旨

《泉州晚報·海外版》的創辦,作為地市級報紙的海外版,在福建省乃至全國都是首家。根據泉州的優勢和特點,《海外版》創刊時就確定了“立足泉州,面向海外,聯繫鄉親,為僑服務”的辦報宗旨。
海外版努力突顯泉州的僑、台及海外特色。新聞版以報道泉州新聞為主,弘揚主旋律,為宣傳大泉州鼓與呼。而專副刊則積極配合,傳播中華文化,突出“僑”的特色,以“僑”為橋,讓海外遊子及時瞭解故園的情況,以解他們的鄉思、鄉愁。

泉州晚報·海外版社會反響

海外版創辦以來,重視提高新聞採編質量,精心策劃報道了一系列新聞精品,在海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例如《泉州發現錫蘭王子後裔》、《泉州發現大量伊斯蘭教古石棺》、《250年頭一回——台胞回晉江海尾尋根》、《菲律賓國父黎剎根在中國》、《泉州發現數萬年前“海峽人”化石》、《泉州發現最早日軍侵華畫冊》、《一百次的跨越——台胞王人瑞飛越海峽的故事》、《閩南語豈能妄稱“台語”》、《海內外最早的鄭成功族譜驚現泉州》、《“破鏡重圓”演繹現代版玉龜文物印證“閩台緣”》、《名曲傳遍全世界作者埋沒五十載——“康定情歌”採寫者為泉州人》,《自古名城“市井十洲人”今日僑鄉民族大團結48個少數民族在泉州安居樂業》以及攝影作品《海峽兩岸同歡樂》、《統一的呼籲》、《漁家“世界盃”》等,被海內外數百家媒體廣為轉載傳播,屢獲泉州市級、福建省級新聞獎乃至國家級最高新聞獎——中國新聞獎,各種獎項達數百個。

泉州晚報·海外版斬獲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晚報·海外版》已連續7年榮獲福建省對外好新聞獎的一、二、三等獎,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好評以及海內外讀者的讚譽。在全省對外宣傳的同行中,海外版的採編質量處於領先地位。海外版原主任、現任泉州晚報副總編郭培明被評為福建省“十佳”新聞工作者,福建省政協委員、海外版主任林少川被評為“福建省‘九五’期間對外宣傳先進工作者”。2004年,《泉州晚報·海外版》被泉州市委宣傳部評為先進集體,獲得一面金色獎牌。

泉州晚報·海外版擴大影響

《泉州晚報·海外版》是泉州晚報黨報在海外的延伸,黨報通過這一形式,把新聞宣傳對象和內容從泉州市擴展到海外。作為黨報的泉州晚報是海外版的依託,在經濟上、人力上、信息上為海外版提供保證。沒有黨報,海外版不可能長期辦下去,並達到這樣好的效果。泉州晚報也因為有了海外版而擴大了影響。泉州晚報創辦海外版,對於加強同海外鄉親的聯繫和團結具有重要意義。菲律賓《商報》社長、總編輯於長庚撰文指出:“泉州晚報社挑選精英負責海外版編務,針對菲華族裔的需求,採編讀者應知悉的家鄉信息,尤其側重於商貿財經政策與動向的報道,對增進兩地經濟旅遊交往作出貢獻。”

泉州晚報·海外版名人論報

香港泉州籍著名學者孫立川博士撰文説:“時常收到家鄉輾轉寄來的海外版,讀後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一家地方的報紙竟然向菲律賓等地發行海外版,這種大膽進取的精神實在值得為之叫好!”
華僑大學原校長莊善裕教授(現任澳門國際大學校長)説:“《泉州晚報·海外版》創刊以來,我每期必讀。海外版為溝通泉州家鄉與海外的聯繫,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秘書長鄭民説:“留居海外的華人中,福建籍佔四分之一,而屬泉州地區的又佔全閩籍的二分之一。海外華人與家鄉的源與流關係,是人為割斷不了的。因此,海外版能越辦越好,前程無量。”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人類學家李亦園説:“《泉州晚報·海外版》那圖文並茂的版面,令我彷彿又回到了魂牽夢縈的故園。我總是從中感受到家鄉淳厚古樸的民風,積澱深厚的文化和日新月異的前進步伐。”
菲律賓讀者阿佔先生在《商報》撰文説:“《泉州晚報·海外版》創刊發行以來,您給我們捎來無數的訊息,圖文並茂地給我們細説着遠方的故土源源不斷的新聞。就這樣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逐漸拼湊出一幅幅清晰的影像,故鄉的面龐,終於鏤刻在我們的心中。那是我們的搖籃血跡,我們血脈的源頭。而您,就是來自温陵故鄉的信使。”

泉州晚報·海外版社會影響

2002年7月,福建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名譽主席、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王仲莘應施能泉總編輯邀請專程前來泉州晚報社,就如何辦好海外版問題與泉州晚報海外版全體人員進行座談,隨後,又在《泉州報界》連續發表《關於的通訊》與《泉州論報——關於辦好海外版的幾個問題》,並在《福建新聞界》以及《開放與傳播》等刊物轉載,進一步擴大了海外版的影響。
2004年10月,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州市委宣傳部以及省僑辦、省僑聯、《福州晚報》等有關領導,專程前來本報瞭解海外版創辦情況,準備創辦福州晚報海外版。
走過11年曆程的《泉州晚報·海外版》影響與日俱進,計劃爭取在金門與有關方面聯繫,設法尋找有關代理印刷發行點,以擴大對台灣的影響,促進祖國統一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