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治平帖

鎖定
治平帖,是蘇軾書寫的信札。
中文名
治平帖
作    者
蘇軾
規    格
縱29.2cm,橫45.2cm
類    別
紙本,行書
年    代

治平帖作品釋文

軾啓:久別思念,不忘遠想,體中佳勝,法眷各無恙。佛閣必已成就,焚修不易。數年唸經,度得幾人徒弟。應師仍在思矇住院,如何?略望示及。石頭橋、堋頭兩處墳塋,必煩照管。程六小心否,惟頻與提舉是要。非久求蜀中一郡歸去,相見未間,惟保愛之,不宣。軾手啓上。治平史院主、徐大師二大士侍者。八月十八日。

治平帖收藏跋印

卷末有趙孟頫、文徵明、王穉登題跋。鑑藏印有“商丘宋犖審定真跡”、“吳江張荃德載圖書”二方。本卷引首有明人所畫蘇軾像及釋東皋妙聲所書《東坡先生像贊》。

治平帖作品賞析

此帖是蘇軾書寫的信札,內容主要是委託鄉僧照管墳塋之事。根據帖後趙孟頫、文徵明、王穉登三人之跋可知,蘇軾時年約30餘歲。該帖筆法精細,字體遒媚,與蘇軾早年書法特徵吻合,正如趙孟頫所稱“字劃風流韻勝”。

治平帖著錄

《平生壯觀》卷二、《裝餘偶記》卷二、《盛京書畫錄》第二冊著錄。

治平帖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 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 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 ”。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造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