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治導線

鎖定
為穩定河勢流路,在河道兩岸佈設整治工程所規劃的水邊線,也稱整治線。制定治導線,要充分運用河牀演變規律及利用河道現有工程與地形、地質等自然條件,因勢利導,建立整治工程控導段及配合水流與河牀相互制約的邊岸線,形成有規則的河道 [1]  。治導線的平面形式,多由曲線段與直線段組成(兩曲線間的直線段稱過渡段)。類型有洪水治導線、中水治導線、枯水治導線。設計參數主要有設計流量、設計水位、設計河寬、排洪河槽寬和河灣要素等。其中河灣要素又包括河灣半徑R、中心角φ、河寬間距L、彎曲幅度P、河灣跨度T以及兩彎之間直河段長度l。治導線的河灣形態通常有單一圓弧、雙圓弧和複合圓弧三種。
中文名
治導線
外文名
guide lines of river regulation
類    別
水利術語
相關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分    類
單一圓弧、雙圓弧和複合圓弧

目錄

治導線亦稱為整治線,是河道經過整治後,在設計流量下的平面輪廓線。制定治導線不但要求能很好地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的要求,同時也是佈置建築物的重要依據。因此制定治導線必須從全局着眼,並且要遵循因勢利導,充分利用已有工程和較難以沖刷的河岸的原則,分析歷史的河勢變化規律,確定適宜的河勢流路,以達到規劃設計治導線的目的。

治導線分類

相應於設計流量有3個治導線 [2] 
(1)洪水治導線
洪水治導線是堤防佈置的依據,應遵循堤線選擇原則。
(2)中水治導線
中水治導線應按下列原則佈置:
1)儘量利用現有的整治工程和具有控制河勢作用的天然節點。
2)儘可能沿堤線走向佈置.中水河牀岸邊線與堤防之間要留有一定寬度的灘地。
3)力求上下游呼應。左右岸兼顧,洪水、中水和枯水統一考慮。
4)治導線應是圓滑的曲線,多由一系列正反相間的圓弧和切線過渡段組成。曲線幾何特徵值應滿足平面河相關係。目前主要用經驗平面河相關係式計算或類比法確定。
(3)枯水治導線
枯水治導線佈置應根據枯水航道要求,以水流集中、平順為原則 [2] 

治導線相關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第十九條 整治河道和修建控制引導河水流向、保護堤岸等工程,應當兼顧上下游、左右岸的關係,按照規劃治導線實施,不得任意改變河水流向。 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的規劃治導線由流域管理機構擬定,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 部門批准。 其他江河、河段的規劃治導線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擬定, 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河段和省、自治區、直轄市 之間的省界河道的規劃治導線由有關流域管理機構組織江河、河段所在地的省、自 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擬定,經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審查提出意見後,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參考資料
  • 1.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水利卷編輯委員會,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編輯部 編.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水利卷 下.北京:農業出版社.1986.第987-988頁.
  • 2.    徐國賓著,河工學 River Engineering,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10,第365-3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