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襄城縣北汝河國家濕地公園

鎖定
國家濕地公園是指經過國家濕地主管部門批准建立的濕地公園,須具有一定的規模,併兼具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完整性、維護濕地生態過程和生態服務的功能。
襄城北汝河國家濕地公園的規劃定位為“淮河上游伏牛山區和黃淮平原過渡地帶重要水源地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及濕地知識宣教展示的河流型濕地”,結合濕地公園的資源特點,實現保護、宣傳、科教與合理利用的多項功能。
中文名
襄城北汝河國家濕地公園
地理位置
河南省襄城縣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0:00-24:00
門票價格
免費

襄城縣北汝河國家濕地公園引言

根據規劃,擬建的襄城北汝河國家濕地公園分為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合理利用區、宣教展示區和管理服務區。
其中,濕地保育區規劃面積734.12公頃,佔濕地公園總面積的81.87%,主要通過封育及規範人為活動,對其進行保護。人工清除河道垃圾,加強河岸防護林建設和管護,增加河岸植被面積,加強科研監測,防治外來物種侵入,建立保護管理站點和日常巡護體系,提升監管和保護能力,嚴禁捕魚、網魚及隨意野遊、養殖和放牧等活動。
恢復重建區位於濕地公園中部北汝河縣城東段河道南岸,規劃面積56.23公頃,佔濕地公園總面積的6.27%。在該區內水比較淺的河灣處進行蘆葦、香蒲等水生植物的種植,恢復濕地生態環境,豐富濕地公園濱水河岸的景觀層次。
襄城縣北汝河國家濕地公園 襄城縣北汝河國家濕地公園
宣教展示區由四個宣教點組成。這些宣教點除了展示北汝河水文化、濕地知識、濕地景觀外,還可以開展現場觀鳥識鳥活動。
合理利用區集中分佈於北汝河襄城縣城段的南北兩岸。通過對河岸植被進行恢復,改善河堤環境,適當規劃沿河岸的步遊道,為城鎮居民提供休閒遊憩的場所。
襄城北汝河國家濕地公園建成後,必將成為我市一張亮麗的生態名片。

襄城縣北汝河國家濕地公園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

濕地公園,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早在2014年12月31日,長葛雙洎河國家濕地公園就已獲批。那麼,什麼是濕地呢?1月13日,記者在市區街頭隨機採訪了幾位市民,他們對於濕地的印象幾乎都停留在電影畫面中。
30多歲的市民劉倩喜歡旅遊。她説,看過電影《非誠勿擾》後,其對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印象深刻。2015年十一假期,她和家人去杭州旅遊,特意到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遊玩了一番,美麗的濕地風光讓她流連忘返。
“今天一大早就有人在微信朋友圈裏發消息,説襄城北汝河國家濕地公園獲批了。這真是個好消息,身邊的美景讓人期待。”劉倩説。
雖然不少市民和劉倩一樣,對濕地美景滿懷憧憬,但大家幾乎都説不清楚什麼是濕地。據瞭解,國際上公認的濕地定義是《濕地公約》提出的。濕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的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靜止或流動,淡水、半鹹水、鹹水),包括低潮時深度不超過6米的水域。
濕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作為水源直接利用或補充地下水,又能有效地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還能滯留沉積物、有毒物、營養物質,從而改善環境;能以有機質的形式儲存碳元素,減弱温室效應,保護海岸不受風浪侵蝕,提供清潔方便的運輸方式……它因有如此眾多有益的作用而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腎”。濕地還是眾多植物、動物特別是水禽生長的樂園,同時向人類提供食物(水產品、禽畜產品、穀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蘆葦、木材、藥用植物)和旅遊場所,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1] 

襄城縣北汝河國家濕地公園主要景點

襄城縣北汝河國家濕地公園 襄城縣北汝河國家濕地公園
濕地保育區包括河岸以內的河道水面、北汝河至武灣-袁灣村跨白灌渠橋段白灌渠水面以及現狀生境較好的河灘地和河岸防護林, 規劃面積 734.12 公頃,佔濕地公園總面積的 81.87%。主要建設內容:在人員密集區段的濕地保育區設置圍欄、護欄等設施。在部分地段設置界樁、警示牌,明確濕地公園定位和範圍。在東側濕地保育區附近設置保護管理站及水質監測點。在鄭莊村河段和濕地公園東段設置棲息地保護地帶,這兩段是濕地生境和鳥類棲息地最典型的區域。通過封育,保護好生境,自然恢復濱水區和灘塗濕地生境,充分利用濕地生物和水體對污染物的吸附、吸收、阻隔沉降等淨化能力,降低周邊村莊、農耕地帶來的污染。
恢復重建區位於濕地公園中部北汝河縣城東段河道南岸局部相對成片的已被破壞的生境,規劃面積 56.23 公頃,佔濕地公園總面積的 6.27%。主要建設內容:水生植物種植工程、河岸植被恢復工程、人工河岸綠化美化工程等。
宣教展示區宣教展示區由四個宣教點組成,一個位於濕地公園中部古城牆遺址所在區域,主要以濱河古城牆為載體宣教展示北汝河水文化和濕地知識;一個位於東側大陳閘附近沿河路側,主要宣教北汝河水源工程及水源保護方面的科普知識、北汝河水源與當地的歷史淵源、直觀展示水源工程的壯觀與濕地景觀;一個位於白灌渠
提水泵站處,泵站以北的白灌渠段濕地生境保存良好,是鳥類棲息地,主要宣教人工水渠、濕地生境與鳥類科普知識,開展現場觀鳥、認鳥活動;一個位於濕地公園西部馬湟河匯入處,主要宣教鳥類科普知識和濕地景觀。主要建設內容:觀鳥台和木找道、展示牌、解説指示系統等。
合理利用區集中分佈在北汝河襄城縣城段的南北兩岸,通過對河岸植被的恢復,改善河堤環境,適當規劃沿河岸的遊步道,為城鎮居民提供休閒遊憩的場所。規劃面積 105.42 公頃,佔濕地公園總面積的 11.76%。主要建設內容:遊步道、休息木屋、休憩廣場、微地形場地、親水平台、景觀亭、遊客中心、園林小品、健身場地等。
襄城縣北汝河國家濕地公園 襄城縣北汝河國家濕地公園
管理服務區位於省道329與省道103交界處東側約0.5公里位置,規劃面積4.69公頃,設在城區,不在濕地區域內。主要建設內容:濕地公園管理局、科研監測中心等。 [1] 
北汝河位於襄城縣中部,屬淮河水系。襄城縣內北汝河過境河長46.9公里,流域面積241平方公里。北汝河多年平均流量為26.7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8.44億立方米,水質常年處於Ⅲ類優水平。
記者從襄城縣林業局瞭解到,此次獲批的襄城北汝河國家濕地公園西至襄城縣與郟縣交界處,東至大陳水閘,全長27.5公里。北側邊界分為兩部分:崔莊村西側以河岸為界,崔莊村以東以河堤路為界。南側邊界分為三部分:黃柳村西側以河岸為界,黃柳村至西河沿村以護岸林為界,西河沿村以東以河堤路為界。全程寬0.2公里至1.1公里,規劃總面積896.67公頃,濕地面積533.86公頃,濕地率61.39%。
襄城北汝河是集生活生產用水、農業用水、生態用水於一體的綜合型水源保護區,是許昌市的水源地,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備用水源工程。其重要地位可見一斑。
北汝河水不僅滋潤着許昌、襄城,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平穩和可持續運營也起到了輔助作用,彰顯了“北汝河水、助濟京華”的獨特地位。
襄城北汝河國家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豐富,有維管植物62科237屬422種,有脊椎動物5綱30目64科183種。
尤其是鳥類,該濕地公園內鳥綱共有17目34科91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金雕;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1種,包括大天鵝、鴛鴦、鶚、蒼鷹、雀鷹、普通鵟、白尾鷂、紅隼、長耳鴞、短耳鴞、斑頭鵂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