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鎖定
2023年9月7日,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中文名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發佈單位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發文字號
豫政辦〔2023〕48號
主    題
通江達海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通知發佈

關於加快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索 引 號
10001-01-2023-00219
發文機關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成文日期
2023年09月07日
標  題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發文字號
豫政辦〔2023〕48號
發佈時間
2023年09月20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內容全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豫政辦〔2023〕48號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進一步完善我省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充分發揮內河航運佔地少、運能大、能耗低、污染小的優勢,促進流域經濟發展,優化產業佈局,服務對外開放,推動內河航運通江達海高質量發展,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交通強國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補齊內河航運短板,提升港口服務能級,打造通江達海航運大通道,構建安全暢通、綠色經濟、智能高效的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推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交通強省,助力我省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
(二)基本原則。
1.健全機制,統籌協調。健全內河航道投資、建設、管理、運營一體化體制機制,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負責、多方參與的發展格局。統籌推進內河航運和臨港產業振興發展,實現航運、水利、生態、產業協同發展。
2.規劃引領,完善佈局。完善港口與航道發展頂層設計,加快編制內河航運一體化建設規劃和周口港、信陽港等港口總體規劃,優化港口、航道空間佈局和功能定位,構建與我省產業佈局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
3.重點突破,融合聯動。以建設通江達海高等級航道為重點,以打造現代化樞紐型港口為突破口,提升航道等級和運營管理水平,強化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城鎮體系、產業分佈等協調聯動,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
4.集約節約,綠色智慧。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充分發揮水運比較優勢,推動鐵水聯運、“公轉水”,集約高效利用岸線、土地、水資源等。注重科技創新,提升水運智慧發展水平,推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智慧化、綠色化轉型。
(三)發展目標。到2025年,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安全暢通、綠色經濟、智能高效的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基本建成,內河航運與經濟社會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融合發展,支撐交通強省和樞紐經濟先行區建設能力顯著提升。
1.2025年航道通航里程達到2000公里以上,其中三級及以上航道達到200公里以上;2035年航道通航里程突破3200公里,其中三級及以上航道達到1000公里以上,建成干支聯動、通江達海的內河航道體系。
2.2025年港口吞吐量達到1億噸(含集裝箱30萬標箱),2035年港口吞吐量達到3億噸(含集裝箱150萬標箱),形成佈局合理、保障有力的港口服務體系。
3.2025年形成3個以上千億級臨港型產業集羣,2035年形成10個以上千億級臨港型產業集羣,臨港經濟初具規模,助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樞紐經濟先行區。
  二、主要任務
(一)暢通出海通道,構建水運發展新格局。
1.暢通通江達海骨幹通道。以構建出海水運通道主骨架為核心,以建設三級及以上航道為重點,加快沙潁河、淮河、唐白河、沱澮河骨幹航道建設,暢通我省“一縱三橫”通江達海主通道。
2.建設干支聯動支線航道。以拓展水運服務範圍為目標,科學確定建設時序,積極推進洪汝河、賈魯河等支線航道建設,延伸水運通道,實現干支聯動協同發展。
3.打造特色精品旅遊航道。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等重大戰略實施為契機,重點建設黃河、大運河等特色旅遊航道和客運碼頭,因地制宜推進庫湖區生態休閒旅遊航道建設。
4.提升航道服務保障能力。加強日常運行監測和養護巡查,持續提高航道暢通保障能力,骨幹航道通航保證率達到95%以上,支線航道通航保證率達到90%以上。探索建立船閘統籌調度運行保障機制。
(二)打造港口樞紐,開闢經濟發展新賽道。
1.完善港口基礎設施。加快全省分層次港口布局。優先推進周口港、信陽港兩個主要港口擴容增效和智能化改造,提高港口資源利用水平和統籌發展能力,提升樞紐服務效率和品質,提高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度。高起點謀劃鄭州港建設,打造“四路協同”交匯點、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點。推進平頂山、漯河等地區性重要港口建設。合理佈局集裝箱、糧食、煤炭、礦石、化工等專業化碼頭,提升港口專業化、集約化、現代化水平。
2.提升港口集疏運能力。積極推動水運與鐵路、公路、航空等運輸方式高效銜接,加快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推進多式聯運發展。主要港口實現鐵路進港,地區性重要港口基本實現鐵路進港,建設鐵水聯運作業區;進一步暢通進港公路“最後一公里”,提升“公水聯運”銜接轉換能力,實現周口港、信陽港、鄭州港一級及以上公路(或城市主幹路)連通,其他地區性重要港口二級及以上公路(或城市主幹路、次幹路)連通;加強港口接卸設施建設,打造水水中轉作業區,發展干支聯運和水水中轉運輸。
3.打造臨港產業經濟區。聚焦港口主業,大力發展口岸物流、保税物流、船舶維修製造等業務,加快推進大宗商品、食品加工、鋼鐵深加工等臨港偏好型產業向港口集聚。建設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場所),推動港口樞紐與臨港物流功能區、臨港工業園區、臨港商貿服務區等融合。大力發展臨港經濟,支持周口等地培育千億級臨港產業集羣,構建現代化臨港產業體系,打造港口樞紐經濟核心區,促進港產城一體化發展。
(三)優化航運服務,塑造水運發展新優勢。
1.提升水路運輸服務能力。全力推進內河水運發展方式轉變,推動航道、港口、船舶與支持保障系統協調發展。進一步強化面向上海、江蘇、浙江等地海港的東向出海通道建設,加快開闢經中轉至廣東、廣西等地海港的南向出海通道,積極對接“海上絲綢之路”;積極打造內陸無水港,加強河港與陸港協同發展,強化與“陸上絲綢之路”對接,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進一步開闢直達沿海港口的集裝箱航線;推動“散改集”等專業化運輸方式發展。加強與水運發達地方的溝通對接,引進大型港務集團和龍頭企業參與港口經營。積極打造內河航運全程物流、供應鏈物流體系,支持冷鏈、汽車、化工等專業物流發展。研究出台關於集裝箱船舶、清潔能源船舶優先過閘和對集裝箱運輸、鐵水聯運、“公轉水”等的支持政策。
2.優化船舶運力結構。積極推進水路運輸船舶標準化,嚴格執行船舶強制報廢制度,鼓勵老舊船舶提前淘汰。支持航運企業加快船舶運力調整,引導集裝箱船等專業化運輸船舶發展。大力發展綠色智能船舶,加強船用混合動力、LNG(液化天然氣)動力等低碳清潔能源裝備研發,加快新一代綠色智能船舶示範應用。
3.培育水路運輸“豫軍”品牌。培育壯大水路運輸經營主體,促進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打造10家以上具備較強競爭力的“豫軍”企業。鼓勵企業延伸發展多式聯運、船代、貨代、無船承運、船舶交易、保險金融等業務。推動船公司、航運協會、生產製造企業等成立聯盟,打造互利共贏、協同發展的水運產業鏈條。
(四)堅持數字賦能,培育水運發展新動能。
1.打造數字航道。加強航道運行狀態智能化監測、數字化監管,構建全方位航道交通感知網絡。推廣航標遙測遙控、橋樑通航高度顯示系統等技術應用。加快全省內河骨幹航道電子航道圖建設,實現“一縱三橫”骨幹航道全覆蓋。建設沙潁河、淮河和重點庫湖區數字航道示範工程,推進自動化船閘建設、智能調度等,提升航運服務能力。
2.建設智慧港口。建設智慧港口物流綜合管理平台,全面提升港口生產運營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逐步實現與數字航道有機統一。建設碼頭智能調度、智能裝卸、智能理貨等系統,開展大型港機設備自動化改造,有序試點建設無人作業智慧碼頭,提升碼頭作業服務效率。建設周口港、信陽港、漯河港等智慧港口示範工程。
(五)聚焦綠色平安,夯實水運發展新基礎。
1.推進生態航道建設。加強航道建設生態保護和修復,將生態環保理念和要求貫徹落實到航道規劃、建設、管理、養護全過程。支持採用節水船閘、翻水泵站等工程措施提升航道水資源保障能力。實施生態航道建設示範工程,打造集航運、綠化、景觀、人文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綠色生態人文航道,推動航運功能設施與沿線景觀協調發展。
2.推進綠色港口建設。加強生態友好型港口建設,有序實施碼頭岸電設施改造,對新建、改擴建碼頭岸電設施實行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岸電設施普及率達到100%。積極推進船舶受電設施改造,鼓勵船舶靠港使用岸電,提升港口岸電設施使用率。
3.強化安全生產體系建設。健全水運安全監管制度,建立協同管理機制,以港口作業、船閘運行、水上客運、渡口渡運等為重點,建立安全風險清單,實施分級管理。持續開展船舶碰撞橋樑隱患治理和礙航養殖、航道內非法採砂治理,保障航道暢通。強化港口堆場和倉儲區域火災、爆炸等風險聯防聯控,加強重大危險源管理。加強水路安全設施建設,夯實水上交通安全基礎。
4.提升應急救助能力。按照通航水域巡航搜救一體化原則,增強重點地區、重點水域、重點環節應急救助能力。完善水上搜救體系,規劃建設省水上搜救中心,支持沙潁河、淮河沿線和重點庫湖區周邊地方設立水上搜救中心,建成佈局合理、能力適應、反應及時的水上應急搜救體系。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體制機制。省政府建立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常態化協調機制,定期研究內河航運有關工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交通運輸、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農業農村、文化和旅遊等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合力推動內河航運一體化發展。健全協調會商機制,加強與鄰省的溝通對接,協同推動省際航道建設。理順行業管理體制,優化職能機構設置,加強港航管理力量。完善建設運營機制,省政府依法確定的責任主體(以下簡稱省責任主體)負責四級及以上航道和港口的投資、建設、運營、養護、管理等工作,整合航道、港口、岸線及相關資源,推動全省陸港、河港融合發展。
各省轄市政府和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要參照省級做法建立相應工作機制,落實屬地責任,出台支持政策;履行工程建設、航道養護、港口運營、水路運輸、執法監督等管理、服務職責,創造良好建設、運營環境;負責其他航道和港口的建設、運營、養護等工作。
(二)強化要素保障。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等部門要積極爭取相關部委支持我省內河航運項目,持續加大省級財政資金投入。省發展改革委負責指導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加快項目立項審批,支持項目單位申請容缺辦理,在可容缺要件獲批前啓動技術性審查,審查通過的及時出具預審意見,並在容缺材料全部獲批後儘快辦理正式立項手續。省交通運輸廳負責統籌管理四級及以上航道的港口岸線資源,各相關省轄市政府負責統籌管理四級以下航道的港口岸線資源;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編制、報批港口總體規劃和港區、作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省自然資源廳負責建立“綠色”通道和省、市、縣三級聯動審批機制,加快項目建設用地手續辦理,在依法合規、節約集約高效的前提下優先保障內河航運用地指標。各省轄市政府和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負責四級及以上航道港口的用地手續辦理、礦產壓覆補償、徵地拆遷實施等工作,保障項目建設用地供給;項目初步設計批覆概算中的“土地使用及拆遷補償費”由相關地方包乾使用。
(三)加強政策支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配套政策,研究出台省航道管理、港口管理等規章制度,修訂《河南省水路交通管理辦法》,在財税、用水、用地、用林、人才引進培養等方面加強政策支持。對納入交通運輸部五年規劃項目庫的航道項目,按照交通運輸部核定的工程費用,國家、省級對國家高等級航道按照100%、其他航道按照80%給予補助,省交通運輸廳、財政廳根據不同時期發展目標對省級補助標準進行動態調整。對未納入交通運輸部五年規劃項目庫的航道項目,根據項目進展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度,按照“一事一議”原則由省交通運輸廳會同省財政廳研究給予政策支持。加大航道養護投入,鼓勵省責任主體和相關地方政府依法依規拓展航道養護資金籌措渠道,省級財政按照相關規定通過成品油價格及税費改革轉移支付給予適當補助。
(四)增強融資能力。省責任主體要發揮投融資平台功能,引進戰略合作伙伴,拓展投融資渠道,多元化籌集項目建設資金。支持航道和港口等航運基礎設施打捆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申報發行政府專項債券籌措建設資金,鼓勵爭取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用於航運項目建設。四級及以上航道、港口所在地政府在保證港口配套物流用地基礎上,要在臨河臨港區域配套不少於100公頃的綜合開發用地,由省責任主體負責土地一級開發。航道、港口工程所產生的砂石資源,由項目所在地政府依據國家和我省河道採砂管理有關規定統一處置,所得收益統籌用於本地河湖生態修復和航道港口建設。利用社會資本新建的船閘,經省政府同意後可實行有償使用。
(五)嚴格監督考核。由省交通運輸廳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內河航運地方政府責任落實監督考核辦法,強化對各省轄市政府和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在內河航運項目前期工作、投資進度、竣工通航、建設環境等方面履職盡責情況的考核,考核結果報省政府,並與交通項目立項、資金安排、任務下達等掛鈎。對建設任務完成情況好的地方,優先安排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對項目建設滯後的,減少或暫緩安排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由省交通運輸廳會同省政府國資委制定內河航運建設運營考核評價辦法,對省責任主體投融資功能發揮、建設任務執行、資金落實、項目進度和質量安全管控等工作情況進行考核。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3年9月7日 [2]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內容解讀

 一、起草背景
近年來,交通運輸部印發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內河航運發展綱要》《全國港口與航道佈局規劃》,提出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科學開發和保護內河航運資源,着力補齊發展短板,實現內河航運現代化,更好服務交通強國建設和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內河航運發展,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內河水運通江達海戰略。我們遵照《航道法》《港口法》《港口規劃管理規定》《航道養護管理辦法》《港口岸線使用審批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辦法,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印發了《意見》,加快推進我省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助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二、發展目標
《意見》按照統籌協調、規劃引領、重點突破、集約節約的原則,在航道通航里程、港口吞吐量、千億級臨港產業集羣三個層面分別制定了2025、2035年發展目標。到2025年,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安全暢通、綠色經濟、智能高效的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基本建成,內河航運與經濟社會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融合發展,支撐交通強省和樞紐經濟先行區建設能力顯著提升。
1.2025年航道通航里程達到2000公里以上,其中三級及以上航道達到200公里以上;2035年航道通航里程突破3200公里,其中三級及以上航道達到1000公里以上,建成干支聯動、通江達海的內河航道體系。
2.2025年港口吞吐量達到1億噸(含集裝箱30萬標箱),2035年港口吞吐量達到3億噸(含集裝箱150萬標箱),形成佈局合理、保障有力的港口服務體系。
3.2025年形成3個以上千億級臨港型產業集羣,2035年形成10個以上千億級臨港型產業集羣,臨港經濟初具規模,助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樞紐經濟先行區。
  三、主要任務
《意見》圍繞暢通出海通道、打造港口樞紐、優化航運服務、堅持數字賦能、聚焦綠色平安等方面提出“五新”任務,明確16項實施重點。
一是暢通出海通道。制定建設時序,加快推進“一縱三橫”航道建設,構建出海水運通道主骨架,統籌推進洪汝河、賈魯河等支線航道,延伸水運通道,不斷提升航道服務保障能力,構建水運發展新格局。二是打造港口樞紐。圍繞“2+8”港口布局,打造現代化樞紐型港口;積極推動水運與鐵路、公路、航空等運輸方式高效銜接,加快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聚焦港口主業,加快推進臨港偏好型產業向港口集聚,促進港產城一體化發展,開闢經濟發展新賽道。三是優化航運服務。聚焦運輸服務、運輸裝備和運輸企業三大要素,全力推進內河水運發展方式轉變;積極對接“海上絲綢之路”,打造互利共贏、協同發展的水運產業鏈條,推進內河航運對外開放,塑造水運發展新優勢。四是堅持數字賦能。重點打造數字航道和建設智慧港口,託沙潁河、淮河和周口港、信陽港等開展示範工程,推進自動化船閘、智能調度等;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培育水運發展新動能。五是聚焦綠色平安。提升航道基礎設施生態化水平和港口岸電設施使用率;強化安全生產體系建設和提升應急救助能力,形成佈局合理、能力適應、反應及時的水上應急搜救體系,夯實水運發展新基礎。
 四、保障措施
《意見》提出健全體制機制、強化要素保障、加強政策支持、增強融資能力、嚴格監督考核等五個方面保障措施,有力保障各項目標任務落地實施。
一是健全體制機制。建立常態化協調機制,明確省市縣三級職責,省責任主體負責四級及以上航道和港口投資、建設、運營、養護、管理,推動全省內河航運一體化發展。二是強化要素保障。明確相關市縣負責四級及以上航道港口的用地手續辦理、徵地拆遷實施等具體工作,按照項目初步設計批覆概算中的“土地使用及拆遷補償費”有相關地方包乾使用。三是加強政策支持。在加大航道建設財政資金補助力度、用水、用地、用林等方面加強政策支持。四是增強融資能力。支持省責任主體發揮投融資平台功能,通過引進戰略合作伙伴,配套土地開發、砂石資源、船閘收費等措施,不斷拓展投融資渠道。五是嚴格監督考核。制定內河航運項目監督考核辦法,強化對省責任主體和各市縣的考核。
五、關鍵點、創新點
為打通融資路徑,強化政策支撐,實現規劃目標,《意見》提出利用砂石資源、船舶過閘收費等收益籌集資金,加快推進項目建設。
(一)推動砂石資源利用
航道及港口工程在實施過程中,將產生一定數量的砂石資源,具有一定的收益。航道項目為公益性基礎設施,融資渠道少,在國省補助資金外仍存在一定資金缺口。為加快推進我省內河航運項目建設,破解項目籌融資難題,《意見》提出航道、港口工程所產生的砂石資源,由項目所在地市縣政府依據國家和我省河道採砂管理有關規定統一處置,所得收益統籌用於本地河湖生態修復和航道港口建設。項目具體實施過程中,由省責任主體與相關市縣政府按照“一事一議”和“收支兩條線”的原則用於航道港口建設。
(二)推動船舶過閘收費
為有效破解建設資金籌措難題,創新水運建設籌融資模式,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河南省水路交通管理辦法》有關規定,《意見》提出利用社會資本新建的船閘,經省政府同意後可實行有償使用。下一步,將制定《河南省內河航道新建船閘收取船舶過閘費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收費範圍、收費標準、收費用途等,報省政府同意後實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