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沭陽協和醫院

鎖定
沭陽協和醫院是由省內外多名專家組建的綜合性醫院,現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 [1]  ,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定點醫院。創建於2006年4月,由南京銘和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控股經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二醫院管理。
中文名
沭陽協和醫院
成立時間
2006年4月
佔地面積
37000 m²
全院職工
320人

沭陽協和醫院基本簡介

醫院人才彙集、技術領先。醫院人才彙集,醫療專家隊伍老、中、青結合,經驗豐富,技術領先。,共有衞技人員280名,其中高級職稱35人、中級職稱120人,兼職副教授、講師19人。醫院以微創外科為品牌特色,腹腔鏡等微創技術已經在普外科、婦科、泌尿科、神經內科、心內科、介入室等科室廣泛應用。心臟中心常規開展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心臟起搏器植入,開展體外循環、瓣膜置換術、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等。

沭陽協和醫院師資力量

醫院科室齊全、設備先進。
醫院,建築面積2.6萬多平方米;醫院綜合大樓環境整潔,設備先進,配有中央空調、中心吸引、中心供氧系統。醫院設有標準牀位360張,共設立9個病區,18個臨牀科室,12個醫技科室;開展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中醫科等各科門診、住院、急救等業務。外科開設:普外科、骨科、胸外科、腦外科、泌尿外科等;內科開設:心內科、呼吸科、消化科、腎臟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腫瘤血液科、肝病科等;其中ICU(重症監護病房)、介入中心和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在全縣處於領先地位。
醫院擁有多種先進醫療設備百餘台(套),總價值3000多萬元。擁有全縣首台飛利浦16排螺旋CT機、0.35T核磁共振、1000毫安大型C臂(DSA)、柯達CR、體外循環機心臟彩超、數字胃腸機、GE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X光機、電子胃腸鏡、腹腔鏡、前列腺電切鏡等大型先進設備。為患者提供規範服務,分類服務和温馨服務。
醫院的發展戰略:匯聚精英創一流,打造協和新品牌。
醫院的醫療準則:準確診斷、規範治療、合理收費。
醫院的員工精神:忠誠敬業,和諧創新。
醫院的服務理念:技術精湛,服務温馨。
[2] 
2012年,是沭陽協和醫院值得欣喜的一年。
這一年,該院“國家二級綜合性醫院”、“蚌埠醫學院教學醫院”同時揭牌。
這一年,該院被市婦聯評為“三八”紅旗集體。
這一年,該院徐曉麗、吳新立的兩項科研成果通過市級鑑定,並分別處於國內領先、省內領先。蚌埠醫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進入該院,開創了市內縣級醫院培養研究生的先河。
這一年,解放軍第八二醫院副院長、沭陽協和醫院院長夏志學大校榮獲市首屆羣眾滿意“十佳院長”榮譽稱號;副院長徐曉燕獲市首屆羣眾滿意“十佳醫生”榮譽稱號;護士長沈惠獲市首屆羣眾滿意“十佳護士”榮譽稱號。
這一年,沭陽協和醫院全體員工用自己的智慧和誠信,再次書寫了醫院新的篇章。
院長夏志學(中)、副院長徐曉燕(左)、護士長沈惠分別榮獲宿遷市首屆羣眾滿意“十佳院長”、“十佳醫生”、“十佳護士”榮譽稱號。
學科建設凸顯優勢
在2012年的年度工作中,沭陽協和醫院明確提出了由擴容增量向內涵提升轉變的工作思路。一是明確了“三力”的目標:即重點打造兒科、腦科、內分泌科的號召力;重點建設骨科、普外科、婦產科、心內科、腎內科、影像科的影響力;重點關注腫瘤內科、泌尿外科、功能檢查科、普內科、檢驗科的競爭力。通過一年實踐,目前,兒科的優質品牌市內獨佔鰲頭,腦科的專利技術威震一方,心內科的心臟介入魅力漸現,婦產科的腔鏡技術造福民眾,內分泌科的學術研究初顯規模,其它各類學科建設已經在縣內外產生一定的共振效能。二是採取不同形式廣招精英、聚賢納才。在人才發展戰略上繼續秉承“用好現有人才、培養後備人才、引進必需人才”,堅持凡進必考的原則,用政策、平台、情感留人。2012年引進了多名高中級人才,補齊了眼科、皮膚科,壯大了骨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腫瘤內科、普外科、護理專業的綜合實力,為醫院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三是採用外送內培的方式不斷提高綜合實力。持續不斷加強醫療、護理隊伍“三基”、“三嚴”的“人機”對話學習訓練考核,提高了醫護人員“三基”學習的自覺性,打牢“三基”理論、操作基礎。同時選送中高級管理人員外送北大、清華高等學府培訓深造,讓他們拓展視野、掌握先進理念,為醫院發展規劃謀略。
科研工作喜獲豐收
2012年,是醫院全面開展新技術、新項目,開展課題研究工作的關鍵之年。一是先後召開了科研工作研討會、推進會、階段性工作總結會,確定課題項目,修訂獎懲細則,保障科研經費,重獎有功之臣,進一步調動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二是解放軍第八二醫院的腫瘤、內分泌、檢驗、病理、功能科等多科室主任聯合,為醫院的科研項目順利推進獻計獻策,大大提升該院科研課題的前瞻性和實用性。三是藉助蚌埠醫學院的科研平台促進科研工作開展。去年蚌埠醫學院兒科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實習正式進院,院院聯手、院校結合的科研發展模式進一步促進醫院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階。該院在年度啓動運行的17項新技術、新項目科研課題中,先後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8篇,兩項科技成果通過市科技局、省市專家的評審鑑定,其中徐曉麗的“護理干預對食道支架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的科技成果在國內處於領先,吳新立的“微創穿刺抽吸術聯合腰大池外引流治療破入腦室系統腦出血”的科技成果在省內處於領先;5篇論文獲市自然科技進步三等獎。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醫院的科研工作強勢出擊,喜獲豐收。
公益事業濃墨重彩
該院始終堅持公益發展方向的建院方針,積極完成沭陽縣委、縣政府交給的各項任務。一是當年醫院籌資400餘萬元成立銘和愛心救助基金,為弱勢羣體、特困家庭、復轉軍人、孤寡老人等解決後顧之憂,進一步明確了公益事業“質”問題。二是黨支部發揮堡壘作用,工會積極組織。去年累計組織員工義務獻血達40000毫升,為縣紅十字會、殘聯、社會福利院等捐款5.3萬餘元,使愛心救助活動保持常態化、務實化。三是醫院積極組織送醫、送課下鄉活動。全覆蓋38個鄉鎮、街道、社區,舉行160多學時、1700人次社區醫生的衞生防病、專業知識講座授課,組織70餘期次大小型免費義診,受惠羣眾6萬人次。體檢中心、門診部為2000餘名縣“兩會”代表委員、600餘名婦代會代表免費體檢,保證公益性永不褪色。四是與鄉鎮醫院建立幫扶互助合作關係,積極開展雙向轉診、培訓、幫扶等工作,使鄉鎮醫院實力增強、病人受益。這一系列舉措,從根本上保證了公益事業永遠姓“公”的問題。
“軍民共建”彰顯魅力
該院與解放軍第八二醫院“軍民共建”的新模式,實現了醫療衞生事業改革的成功探索。一是專家交流更加廣泛、深入、實用。醫院共分2批、30人次、20學時、多專業人員赴八二醫院學習、交流;10人次醫療骨幹赴八二醫院內分泌科、消化科、病理科、肛腸科、麻醉科等進修深造,進一步提升該院的綜合保障實力。八二醫院共派出王加林、山順林、仇學明、蔡麗萍和趙亞平等一大批知名醫療專家、主任多次來院,參加58人次160學時的門診坐診,40人次80學時的醫療查房,舉辦4人次8學時學術交流,開展53人次的遠程醫療會診,從根本上提升了該院的規範化管理和誠信服務等問題,為軍民共建續寫新的輝煌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優質服務全面展開
在2012年中,該院根據市、縣衞生局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機關職能科室聯手,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三好一滿意”、“抗生素合理應用”、“講醫德、講醫術,構建和諧醫患關係”、“醫療質量萬里行”、“優質護理服務示範病區”、“平安醫院創建”等系列活動,進一步強化了醫德醫風建設,規範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增強了服務意識,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熱情,提升了病人的滿意度。
回憶過去,沭陽大地醫療行業百花齊放;展望未來,軍民共建沭陽協和醫院生機勃勃。我們深信,在全縣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進一步深化醫療衞生改革力度,沭陽醫療衞生事業發展形勢會更加美好、更加輝煌。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