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與微塵

鎖定
《沙與微塵》是張智於2019年3月19日發行的個人第三張音樂專輯,共收錄8首歌曲,由張方澤擔任製作人 [1] 
2020年12月22日,張智憑藉該專輯提名第20屆南方音樂盛典最佳民謠藝人獎 [2] 
中文名
沙與微塵
外文名
Sand and Dust
專輯語言
普通話
專輯歌手
張智
曲目數量
8 首
音樂風格
民謠、搖滾
唱片公司
草台回聲
發行日期
2019年3月19日
發行地區
中國
製作人
張方澤

沙與微塵創作背景

《沙與微塵》
《沙與微塵》(5張)
《沙與微塵》最初的創作動機來自一場塔克拉瑪干的黑色沙塵暴,突如其來的沙塵暴把採風的張智和朋友挾裹其中,痛苦穿越兩個小時後才他們才破塵而出。同樣的“沙”給張智帶來了千變萬化的感受,回去後張智很快就寫出了專輯的音樂動機。專輯分別在麗江旅行者音樂工作室和北京、長沙、貴陽、大理、阿勒泰幾個地方錄製,邀請了葉爾波利吳俊德文烽、張東、張方澤等音樂人蔘與錄製。根據每首音樂中所需樂器的聲音特徵進行了規劃和篩選,最終決定了在哪些錄音棚進行錄製。
張智早期和樂隊一起時比較熱衷於創作迷幻音樂,但在《沙與微塵》的創作中,張智感覺作為同一主題下的概念敍事,特別在一些力量爆發和抽象的表達時,光用色彩和畫面有些不夠,所以採用了一些古典的藝術搖滾和前衞搖滾的表現方式,也有向經典音樂致敬的意思。張智不想侷限在某種樂器或風格里,所以又邀請吉他手張方澤擔綱專輯製作,同時邀請了貝斯手陳創遠,還有鼓手張東、鄧博宇等加入到錄製之中,使專輯的古典氣息和藝術搖滾的對比更強烈一些。張智和張方澤一起在考慮整個專輯的編曲時,覺得可以把它做成一張畫面感類似於電影原聲的音樂,從構思創作到錄製都是按照這個方向完成。
張智的家鄉污染嚴重,大多數時間看不到藍天,很多地區的沙塵暴多了起來。《月亮與河牀》《沙與微塵》《綠色荒原》是環保主題,呼籲更多的人有意識儘自己所能保護地球母親,給後代一個藍色的天空。《卡拉庫裏湖清晨》中錄製了很多環境聲音,包括舀水的聲音、人聲、金屬刮擦的聲音等,張智將環境聲音的部分做了立體聲放大擴展,同時混音也把環境聲作為了一個樂器聲軌道處理。《慕士塔格阿塔》的打擊樂採用的是組合鼓,低音是圖瓦鼓。慕士塔格峯被稱為冰山之父,對張智而言就像看見了自己的父親。《夕陽如雨》是即興根據蒸汽機火車採樣的律動,錄了二十多分鐘,最後張智彈了一段和絃,葉爾波利即興錄了冬不拉 [3] 

沙與微塵專輯曲目

曲序
曲目
作詞
作曲
1
《月亮與河牀》
(無)
張方澤、張智
2
《卡拉庫裏湖清晨》
張智
張智 [1] 
3
《綠色荒原》
張智、撒韜
4
《墩闊坦礦工》
王嘯
5
《慕士塔格阿塔》
張智
6
《沙與微塵Ⅰ 塵埃篇》
張智、王嘯
7
《沙與微塵Ⅱ 風暴篇》
(無)
8
《夕陽如雨》
(無)

沙與微塵專輯鑑賞

《沙與微塵》和張智以往的專輯不同,除了“沙與塵”所指的沙塵暴具有的明顯地域特徵,其它時候他刻意摒棄地域與民族元素,從無到有地從“沙與塵”中創造一個新世界。專輯雖然有大量氛圍的渲染,但同時具備手工製品的細膩質感。如果環境採樣、絃樂、電吉他、和聲等屬於抽象部分,彈撥樂、打擊樂的聲音就是更容易被分辨的具體形象。比如,節奏簡單的鼓勾勒山脈的輪廓,山是張智尊敬的慕士塔格阿塔。復調和聲、圖瓦鼓與天邊一抹哨聲是雲霧和高山地區的冷涼空氣。張智和製作人張方澤很有想象力,把二者以恰當的方式囊括進專輯。
《月亮與河牀》《沙與微塵Ⅰ 塵埃篇》《沙與微塵Ⅱ 風暴篇》《綠色荒原》既能視作純粹的音樂體驗,也包含張智對環保的迫切心。《卡拉庫裏湖清晨》是專輯中在地感比較清晰的一首歌曲。《綠色荒原》後半段吉他和電吉他共存的段落,彼此涇渭分明。《墩闊坦礦工》因為節奏的關係最接近現代人的聆聽經驗,但總體來説專輯並不強調節奏。《慕士塔格阿塔》一直重複的打擊樂聲音很特別,有彈性,歌曲的器樂編排有一種從各個方位浮現的感覺。《夕陽如雨》裏葉爾波利的冬不拉彈得特別鬆脆 [3] 

沙與微塵獲獎記錄

時間
頒獎方
獎項
獲獎方
備註
2020年12月22日
第20屆南方音樂盛典
最佳民謠藝人
張智《沙與微塵》
提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