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羚

鎖定
沙羚(學名:Ammodorcas clarkei):是哺乳綱、牛科、沙羚屬唯一的物種。別名克拉克瞪羚。是一種中型羚羊。體長152-168釐米,體重22-35千克。該物種具有一個楔形的小而扁平的頭,大眼睛和中等大小的耳朵。嘴很小,上唇稍拉長。身體很瘦,腿和脖子又長又瘦。存在性二態性,雄性比雌性重,只有雄性長有彎曲的角,長10-25釐米。具有柔軟而光滑的皮毛,皮毛顏色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上體呈淡黃色至淺灰色,腹側、臀部和腿內側完全為白色。
棲息於半乾旱,茂密至零散的灌木叢,低至中高的荊棘大草原和帶有灌木叢和草地混雜的平原。其生存的海拔高度範圍在200-1,200米之間。是單獨或具有社會習性的晝間哺乳動物,可以獨自活動,也可以聚集3-9只的小型家族羣活動。在早晨和傍晚進食,在陰涼處度過炎熱的時光。草食性,食物包括灌木叢中的小芽、樹葉、枝條和漿果。生活與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的半沙漠草原地帶。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沙羚
拉丁學名
Ammodorcas clarkei
別    名
克拉克瞪羚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偶蹄目
亞    目
反芻亞目
牛科
亞    科
羚羊亞科
沙羚屬
沙羚
亞    種
無亞種 [2] 
命名者與年代
Thomas, 1891
同義學名
Cervicapra clarkeiThomas, 1891
外文名
Clark's Gazelle
保護級別
易危(VU)IUCN標準 [3] 

沙羚動物學史

沙羚
沙羚(6張)
沙羚的英文名稱“Dibatag”來自索馬里方言,意思是“豎起的尾巴”。 [4]  沙羚在逃跑時黑尾巴會筆直的豎直來,dibatag從索馬里語中的“ tail”和“ erect”一詞得名,“dabu”和“tag”。沙羚也被稱為“克拉克瞪羚”(Clarke's gazelle),是以澳大利亞大型動物獵手“T. W. H. Clarke”的名字命名。 [5] 
沙羚由英國動物學家奧德菲爾德·托馬斯(Oldfield Thomas)於1891年首次描述,他將其命名為“Ammodorcas clarkei”。它是沙羚屬(Ammodorcas)的唯一成員,被歸類於在牛科家族中。IUCN SSC羚羊專家小組的羅德·伊斯特(Rod East)等一些學者將其歸類為一個獨立的族“Ammodorcadini”。 [6]  當托馬斯於1891年首次研究索馬里的標本時,他觀察到該動物似乎將羚羊的角與瞪羚的特徵(口吻,面部標記和眶前腺)結合在一起。起初,他認為這是一種小葦羚,儘管在索馬里乾旱的高原地區出現葦羚是不自然的。由於角的形態相似,托馬斯最初將其視為葦羚屬的親屬,並將其置於黑羚屬(Cervicapra)下。但是,在考慮了更多的標本之後,他將其放在了單獨的沙羚屬(Ammodorcas)下。 [6]  [7] 

沙羚形態特徵

沙羚是一種中型羚羊。體長152-168釐米,尾長25-35釐米,肩高80-88釐米;體重量22-35千克。該物種具有一個楔形的小而扁平的頭,大眼睛和中等大小的耳朵。嘴很小,上唇稍拉長。身體很瘦,腿和脖子又長又瘦。一個突出的特徵是長長的,彎曲的黑色尾巴,長25-35釐米。該物種存在性二態性,雄性比雌性重,只有雄性長有彎曲的角,長10-25釐米。 [4]  [8] 
該物種具有柔軟而光滑的皮毛,皮毛顏色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上體呈淡黃色至淺灰色,腹側、臀部和腿內側完全為白色。有類似瞪羚的強烈面部標記。慄褐色條紋從頭頂一直延伸到鼻子的鼻孔,兩側有白色的平行條紋環繞眼睛。喉嚨處有白色斑點。 [4]  [8] 

沙羚棲息環境

棲息於半乾旱,茂密至零散的灌木叢,低至中高的荊棘大草原和帶有灌木叢和草地混雜的平原。其生存的海拔高度範圍在200-1,200米之間。該物種喜歡沙質的,而不是中等礫石的,富含氧化亞鐵的紅色土壤,其特徵是有許多白蟻丘。 [3-4] 

沙羚生活習性

沙羚活動

沙羚是單獨或具有社會習性的晝間哺乳動物,可以獨自活動,也可以聚集3-9只的小型家族羣活動。在早晨和傍晚進食,在陰涼處度過炎熱的時光。雄性通常具有領地性,它們以排尿、排便和眶前腺分泌物標記其領地範圍。這些領地是由雄性之間的爭鬥捍衞的。它們通過與對手的碰角和脖子推搡的對打,試圖使對手失去平衡。在預備爭鬥期間,雄性將鼻子塞在前肢之間,以保護脆弱的脖子和角。當沙羚被危險警告時,它們會抬起頭和尾巴逃跑。 [4]  [8] 

沙羚食性

草食性,食物包括灌木叢中的小芽、樹葉、枝條和漿果。沙羚的長脖子使它們能夠摘取高處的枝葉。這些動物會站立在後腿上,前腳踩在樹上進行採擷。該物種耐旱,可以在沒有或幾乎沒有開放水源的情況下持續生存。 [8] 

沙羚天敵

除了人類(是它們最大的捕食者)以外,沙羚還是獅子獵豹條紋鬣狗斑鬣狗野狗的潛在獵物。發生危險時,沙羚會藏在植被中,並且脖子很長,會看着灌木叢來評估危險。在敵人發現它之前,沙羚一直保持一動不動,然後彎腰躬背用疾馳的方法逃走。 [4] 

沙羚分佈範圍

分佈於埃塞俄比亞東部的歐加登地區和索馬里北部和中部的鄰近地區。該物種主要發現於埃塞俄比亞的乾旱東南低地,局部集中在索馬里中部的沿海腹地。 [8] 
沙羚分佈圖 沙羚分佈圖

沙羚繁殖方式

繁殖期主要在3-5月,與雨季相吻合。妊娠持續6-7個月,雌性僅生產一隻幼崽,10月或11月出生,妊娠期204天。幼崽早熟,在灌木叢中出生後很快就能站立,出生第一天就足夠健壯以跟隨母親。在12-18個月之間達到性成熟。沙羚與所有哺乳動物一樣,雌性通過哺乳為幼獸提供營養。壽命從10年到12年不等。 [8] 

沙羚保護現狀

沙羚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ver3.1——易危(VU)。 [3] 

沙羚種羣現狀

沙羚已經從其先前分佈山脈的絕大部分地區(例如歐加登地區北部和索馬里北部的一部分)消失了,並且在其山脈的其他部分也承受着巨大的壓力。2013年估計有不到10,000個成熟個體,並且由於偷獵、棲息地退化和乾旱,該物種在三代人(14年)中估計至少減少了10%。數據非常差,但2013年估計表明,中歐加登地區大約有4,000只(2,800個成熟個體),索馬里的數量則未知。該物種有可能接近瀕臨滅絕的種羣閾值,但以上數字可能被低估了,沒有證據表明過去9年(兩代人)的數量下降了20%。 [3] 

沙羚瀕危原因

過度放牧導致的乾旱和棲息地退化影響了該物種的在整個範圍的生存。狩獵是一種威脅,在過去的30年(截止到2013年,並仍然持續)中,政治動盪以及定期的內戰和軍事衝突加劇了這種威脅,導致武器普及和野生生物的過度開發。然而,沙羚的機敏性,飛跑距離以及在茂密的灌木叢中尋找它的困難使它們得以在當地生存。當地人認為該物種比其他任何一種羚羊都膽小並且更加機敏,幾乎不可能有意地捕殺到,儘管沙羚的肉因其極佳的口味而被人們首選。大量出口到墨西哥各州的樹木和灌木叢木炭的無節制開發可能會對棲息地產生不利影響。 [3] 
參考資料
  • 1.    Ammodorcas clarkei  .World Atlas[引用日期2020-05-19]
  • 2.    Ammodorcas clarkei (Thomas, 1891)  .ITIS[引用日期2020-05-13]
  • 3.    Dibatag  .The IUCN Red List .2019-03[引用日期2020-04-24]
  • 4.    Antilope de Clarke (Ammodorcas clarkei)  .Manimal World[引用日期2020-05-13]
  • 5.    Bo Beolens Michael Watkins Michael Grayson.The Eponym Dictionary of Mammals:JHU Press,2009年:80
  • 6.    P.Grubb "Order Artiodactyla". In D.E.Wilson D.M.Reeder (eds.). 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 (3rd e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5:678.
  • 7.    O.Thomas "On some antelopes collected in Somali-land by Mr. T. W. H. Clarke". 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J].1 June 1891:206–212.
  • 8.    Ammodorcas clarkei dibatag  .Animal Diversity Wel[引用日期20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