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條鮫科

鎖定
沙條鮫科,學名Hemigaleidae,是板鰓亞綱真鯊目的一科。
拉丁學名
Hemigaleida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板鰓亞綱
真鯊目
中文學名
沙條鮫科

沙條鮫科屬下物種

沙條鮫科下分4個屬,如下:
尖齒鯊屬(Chaenogaleus) 尖齒鯊(Chaenogaleus macrostoma):又名大口沙條鮫。半沙條鯊屬(Hemigaleus) 犁鰭半沙條鯊(Hemigaleus microstoma):又名小口沙條鮫。鈍吻鯊屬(Hemipristis) 鈍吻鯊(Hemipristis elongatus):又名尖鰭副沙條鮫。副沙條鯊屬(Paragaleus) 南非副沙條鯊(Paragaleus leucolomatus)大西洋副沙條鯊(Paragaleus pectoralis) 蘭氏副沙條鯊(Paragaleus randalli)台灣副沙條鯊(Paragaleus tengi):又名鄧氏沙條鮫。

沙條鮫科棲息生態

棲息於近海沿岸或大陸棚小至中大型鯊魚。最大體長可達240公分(為半鋸鯊 Hemipristis elongatus 的紀錄)。主要捕食棘皮動物、頭足類及魚類。本科鯊魚為胎生,具卵囊胎盤,一般一胎可產下4-14只小鯊魚。

沙條鮫科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呈圓柱形。頭不往兩側延伸;眼前後延長而呈卵圓形,長度約為高度的1.9倍;具瞬膜。具噴水孔。唇溝一般長。鼻孔不與口相連;前鼻瓣呈短葉,唯不似須狀。齒大小不一,齒尖尖窄或寬,通常具小齒尖,上下頜齒形明顯不同,上頜齒扁如刀狀,下頜齒尖如叉;後方不為梳狀。背鰭兩個,無硬棘,第一背鰭遠短於尾鰭,基底位於腹鰭之前;第二背鰭起點在臀鰭起點幾相對;臀鰭基底一般較短;尾鰭狹表,尾椎軸上揚;尾鰭下葉強而有力;上葉背緣呈波浪狀。腸內具螺旋瓣4-6枚。以往被歸入白眼鮫科,現獨立成一科,全世界計4屬7種(Nelson, 2006),紀錄4屬4種(Shen et al., 1993;魚類資料庫, 2006)。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