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朗街道

鎖定
沙朗白族鄉位於昆明市西北部,東接盤龍區及紅雲街道辦事處,南接普吉街道辦事處,西接團結鄉,北鄰廠口鄉。沙朗為彝語,意為沙多的壩子。明代至清代屬沙浪裏。清末為沙浪堡、頭村堡轄地。1930-1949屬北新鄉,1950年為昆明縣第五區轄區,1953年為昆明縣第八區,1956年屬西山區,1958年為上游人民公社沙朗、桃園、龍慶管理區,1962年成立沙朗公社,1984年改為沙朗辦事處,1988年建立沙朗白族鄉,轄大村、東村、桃園、三多、龍慶、陡坡6個辦事處。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後設大村、東村、桃園、三多、龍慶、陡坡6個村民委員會,62個村民小組。全鄉總面積138.99平方公里,總户數4325户,總人口20132人(2010年),農業人口16967人,佔96.41%;白族人口7920人,佔45%。 沙朗白族鄉最高海拔2460米,最低海拔1780米,平均海拔1860米,有沙朗、桃園2 個小壩子,西北為龍慶河谷地,其餘為山地。地勢東高西低,中間呈山夾盆地狀,是典型的山區民族鄉。沙朗河、西北沙河縱貫沙朗、桃園兩個小壩子,沙朗河在天生橋溶洞與支流匯合經龍慶谷地注入螳螂川。年平均氣温13.5℃-15℃,年降雨量900mm-1100mm,屬低緯度高原氣候特徵。
中文名
沙朗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昆明市
面    積
138.99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
20132人(2010年) [1] 
氣候條件
低緯度高原氣候
最高海拔
2460米
年平均氣温
13.5℃-15℃
年降雨量
900mm-1100mm
沙朗街道位於昆明市西北部,東接盤龍區及紅雲街道辦事處,南接普吉街道辦事處,西接團結鄉,北鄰廠口鄉。沙朗為彝語,意為沙多的壩子。明代至清代屬沙浪裏。清末為沙浪堡、頭村堡轄地。1930-1949屬北新鄉,1950年為昆明縣第五區轄區,1953年為昆明縣第八區,1956年屬西山區,1958年為上游人民公社沙朗、桃園、龍慶管理區,1962年成立沙朗公社,1984年改為沙朗辦事處,1988年建立沙朗白族鄉,轄大村、東村、桃園、三多、龍慶、陡坡6個辦事處。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後設大村、東村、桃園、三多、龍慶、陡坡6個村民委員會,62個村民小組。全鄉總面積138.99平方公里,總户數4325户,總人口20132人(2010年),農業人口16967人,佔96.41%;白族人口7920人,佔45%。
全鄉森林面積11035.5公頃,山清水秀,旅遊資
源得天獨厚,擁有天然溶洞和地下温泉。鄉內水資源豐富,三多水庫、沙朗河和紅坡水庫是昆明市“2258”引水工程的水源點。境內108國道、昆沙公路、普三公路通過,交通便利。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以建築、建材、電力、旅遊為主的支柱產業,農業以糧食、烤煙、水果、養殖業為主。
改革開放以來,沙朗鄉社會經濟穩步發展。2003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完成1.83億元,比2002年的1.69億元增8.3%;財政收入完成1431萬元,比2002年的1310.5萬元增9.2 %;鄉鎮企業營業收入完成3億元,比2002年的2.91億元增3.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310元,比2002年的3152元增5 %;糧食總產達616.27萬公斤;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4‰。
隨着現代新昆明建設的不斷推進,沙朗鄉面臨着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沙朗鄉將舉全鄉之力,集全鄉之智,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深入實施“工業強鄉、農業穩鄉、旅遊生態興鄉”的發展戰略,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發展城郊型農業、非公有制經濟和以旅遊服務為重點的第三產業,努力實現全鄉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2]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分鄉 、鎮、街道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第779頁
  • 2.    雲南昆明五華區沙朗街道  .中華地名網[引用日期201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