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扒灣

鎖定
沙扒灣,隸屬於廣東省陽江市陽西縣,地處陽江市西南部偏隅一角,境內無高速、無國道、無高速鐵路經過,交通區位較為落後,未來會有廣東濱海旅遊公路穿過該行政區域以及鎮區。東鄰上洋鎮,南臨南海,西與茂名市電白縣嶺門鎮隔海相望,北靠儒洞鎮
中文名
沙扒灣
外文名
shapa
地理位置
廣東省陽西縣沙扒鎮
氣候條件
亞熱帶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7:00-19:30
門票價格
10.00
著名景點
月亮灣
白額嶺(北額嶺)
著名景點
渡頭鹽場
神秘島
青洲島 展開
著名景點
渡頭鹽場
神秘島
青洲島
八仙台
中共沙扒特支舊址
大坑口水庫
海仔湖
風箏場 收起
所屬城市
廣東省陽江市
行政區域人口
約3.3045萬人
鎮區人口
約1.6萬人
鎮區面積
約4平方公里(不含山地)
行政區域面積
約38.33平方公里

沙扒灣基本概況

沙扒灣(前名叫沙坪、北雅)是一個城鎮化較為成熟並且是一個人口老齡化較嚴重的鎮,沙扒海灣長約3公里。沙扒下轄4個鄉村:渡頭村、來福園村、烏石頭村、前步村。沙扒灣行政區域面積38.33平方公里,鎮區面積9.2平方公里(不含山地面積約4平方公里)。
據2022年陽江市統計年鑑:本鎮區總人口約1.6萬餘人(含在外務工求學等流動人口) [4]  ,行政區域總人口約33045餘人(含下轄4個鄉村人口)。 [2]  鎮內擁有可觀數量的酒店和民宿旅館。
              1995年之前的鎮區面積 1995年之前的鎮區面積
1995年以前沙扒鎮區面積限於環城路和海濱大道以西一帶,約為1平方公里,2003年前無下轄鄉村。如今的光明路以北在當時為海仔湖範圍,光明路以南,環城路以東至沙巴島一帶在90年代皆為農田。海濱大道以東和如今的旅遊大道都為白額嶺山腳下延伸的小山坡,為90年代出入沙扒主要的交通要道。
明末清初時,沙扒因地處海南到廣州的中點,常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航道的中轉和補給港口,一度發展為漁港重鎮。大約在民國年間,陽江民間流傳着這樣一首打油詩:“大澳賺錢大澳花,東平賺錢不歸家;去到閘坡猶自可,千祈無好落沙扒”。詩句中道出了清中葉陽江風行一時的四大漁港,銷金蝕銀不歸家,是當時陽江港口商業發達的寫照。縱有再多錢財也千萬不要到沙扒的詼諧告誡,足見當年沙扒的歌伎魅力和市井繁華。 [8] 
時光飛逝,如今的沙扒灣,擯棄了曾經的俗氣與喧囂,迴歸自然、靜怡、悠閒與浪漫,並以其彈丸大小的區域獨有的山、海、湖、島、灣、泉皆具的原生態濱海風光,以及勤勞、純樸、熱情的沙扒人和原滋原味的漁家文化,讓千千萬萬遠道而來的遊客如痴如醉、流連忘返。

沙扒灣交通情況

地處陽江市西南部偏隅一角,境內無高速、無國道、無高速鐵路經過,交通區位較為落後,未來會有廣東濱海旅遊公路穿過該行政區域以及鎮區。若有高速鐵路經過將會更好帶動該地區及周邊的發展。 [10] 
經約17公里S282省道沙扒公路與G228國道相接。
與各地直線距離
距陽西縣城30公里(駕車40公里)
距陽江市區64公里(駕車94公里)
距閘坡大角灣42公里(駕車111公里)
距電白47公里(駕車73公里)
距茂名市59公里(駕車84公里)
距廣州258公里(駕車305公里)
乘車線路:
汽車:廣州市內汽車客運站-陽西汽車客運站下,陽西汽車客運站(站內公交場)轉乘直達沙扒公交車。(廣州廣園汽車站、廣州芳村汽車站、廣州省汽車站有車直達沙扒灣)。
高鐵:坐高鐵到陽西站下,轉乘公交車至陽西汽車站,再轉乘直達沙扒公交車。

沙扒灣地名由來

相傳此處原是小海灣,有一片平坦沙灘,稱沙坪。清末年間(1875年—1911年),各地漁民紛紛到此定居,扒沙作建築材料,故名“沙扒”。 [8] 
明洪武元年至清光緒三十三年(1368年—1907年),沙扒鎮屬海陵鄉白石都白石二圖。1988年4月,陽西建縣,稱陽西縣沙扒鎮。2003年,陽西縣將儒洞鎮的渡頭、烏石頭、來福園和前步4個管理區劃歸沙扒鎮管轄,沙扒鎮從純漁業鎮變成以漁業為主的漁農鎮。 截至2021年10月,沙扒鎮轄1個社區、4個行政村,另轄4個村級單位。 [9] 

沙扒灣歷史沿革

明洪武元年至清光緒三十三年(1368年—1907年),沙扒鎮屬海陵鄉白石都白石二圖。
1949年—1952年,沙扒稱北額鄉,屬陽江縣第七區管轄。
1956年,改稱沙扒區。
1957年,改為沙扒鎮。
1958年,劃入大躍進公社,屬陽江縣儒洞公社管轄。
1959年—1982年,成立陽江縣沙扒公社。
1984年—1987年,撤社建區,改稱陽江縣沙扒區。
1987年,撤區建鎮,稱陽江縣沙扒鎮。
1988年4月,陽西建縣,稱陽西縣沙扒鎮。
2003年,陽西縣將儒洞鎮的渡頭、烏石頭、來福園和前步4個管理區劃歸沙扒鎮管轄,沙扒鎮從純漁業鎮變成以漁業為主的漁農鎮。

沙扒灣自然氣候

沙扒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稍感寒冷。全年無霜凍期。年平均氣温23℃,年平均日照時數186小時,年平均降雨量2300毫米。
最佳旅遊時間:2月-11月,夏長冬暖,夏季平均氣温為28攝氏度,冬季平均氣温12攝氏度。夏秋季多台風,每年的四月至九月為雨季。
當新春佳節之際,北國已是寒風刺骨。此時的沙扒灣依然是秋天般的景象。 金色的沙灘、清爽的海風,令人心曠神怡。
自然災害
沙扒灣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颱風。

沙扒灣姓氏分佈

沙扒姓氏有:李、陳、馬、鄧、毛、王、白、馮、甘、盧、葉、司徒、布、關、觀、江、劉、阮、孫、伍、許、朱、嚴、杜、何、利、麥、邱、沙、邵、宋、蘇、汪、巫、吳、肖、楊、餘、張、林、羅、歐、屈、鄭、周、範、洪、胡、柯、駱、項、姚、鍾、 健、莫、陶、徐、崔、黃、梁、程、植、温、謝、曾、簡、賴、雷、敖、譚、黎、潘、戴、姜等76姓。

沙扒灣經濟情況

沙扒灣綜述

2011年末,沙扒有鄉鎮企業397家,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個。主要行業有機械製造、造船、製冰、化工、鑄造、五金製造、漁需品加工等。2022年全鎮完成社會生產總值約37.15億元,各項税收總額2.1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054.99萬元。 [1] 

沙扒灣漁業發展

全鎮海洋水產魚苗生產場達148個,面積約3萬畝,形成以渡頭村為產業重心,聯動來福園村、烏石頭、前步村的海水種苗產業帶,年產值超8億元,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海洋水產魚苗生產基地。設立沙扒首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深化產學研合作,進一步帶動擴大生產優勢。2022年,該鎮以海水種苗產業入選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品牌塑造和品牌影響力大大增強。海洋漁業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全年水產品總產量約5.09萬噸,實現海洋捕撈業與水產養殖業相輔相成,現代化海洋牧場與淡水網箱養殖雙線發展模式。電商行業迅速崛起,為海味乾貨、冷凍海產、農副產品打開銷售新路徑,鎮電商協會成立、電商一條街建設拓展產業鏈,推高發展質量,全年實現電商銷售總額約2.7億元。 [1] 

沙扒灣農業發展

全鎮水稻種植面積6877畝,糧食總產量2080噸,經濟作物2920噸,糧食安全根基牢固,“菜籃子”產品生產穩定。以現代化農業經營模式推動水果種植業發展,規模種植荔枝、龍眼等名特優熱帶作物,採取“農場+基地+農户”生產模式,實行產、供、銷一體化經營,實現規模化、規範化和現代化生產,成功創建1個省級示範家庭農場。 [1] 

沙扒灣旅遊發展

2022年疫情前沙扒灣旅遊人數年均達138萬人次,年均旅遊收益12.59億元 [21] 2022年濱海旅遊業回暖升温,沙扒灣全年共接待遊客9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69億元。康養旅遊產業持續發力,旅居養老、休閒度假型“候鳥”養老等綜合業態已成規模,帶動本地餐飲、住宿、農產品等多產業的協同發展。 [1] 

沙扒灣風電發展

沙扒灣海上風電場2022年上網發電量共約56.5億千瓦,由於風電上網電價按當地燃煤發電基準價執行,按2022年廣東燃煤入網基準價0.453元/千瓦時計算 [20]  ,2022年沙扒海上風電場實現產值收入約25.59億元。其中華電陽江青洲三項目發電約15.5億千瓦 [18] 三峽新能源一至五期項目發電約41億千瓦時。 [11] 
沙扒灣海上風電場由三峽新能源投資約350億元共200萬千瓦裝機容量,分為一至五期建設 [14]  ,其中:
一期30萬千瓦( 300MW)實際投入56億,二期40萬千瓦(400MW)實際投入63.47億,三期40萬千瓦(400MW)實際投入65.86億,四期30萬千瓦(300MW)實際投入48.43億,五期30萬千瓦( 300MW)實際投入46.25億,此外收購的明陽陽江沙扒30萬千瓦( 300MW) 實際投入56.37億,累計實際投入約336.39億元 [12]  ,並於2021年12月25日全容量併網發電。 [15] 
此外在建或部分完工的海上風電場有青洲一至青洲七項目共500萬千瓦(5000WM),分別為:
總投資171億的40萬千瓦(400MW)粵電陽江青洲一和60萬千瓦(600MW)粵電陽江青洲二項目。 [16] 
總投資103億的50萬千瓦(500WM)華電陽江青洲三項目(已併網發電)。 [19] 
總投資90億的50萬千瓦(500WM)明陽陽江青洲四項目。 [17] 
總投資411.69億的三峽陽江青洲五、三峽陽江青洲六、三峽陽江青洲七項目,核准的規劃裝機容量均為100萬千瓦,裝機容量合計300萬千瓦(3000MW)。 [13] 

沙扒灣風土習俗

沙扒灣人文環境

因常住人口少和老齡化問題,除了旅遊旺季外,平常的沙扒灣沒有大城市的喧雜,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安“靜”。
到過沙扒的人會發現乾淨的街道綠樹成蔭,這是因為沙扒居民喜歡在門前種樹遮陰乘涼,鎮上家家户户的門前都至少栽種有2棵以上的樹,最多的莫過於大樹菠蘿樹、石榴樹、芒果樹、龍眼樹等,當然還有少見的椰子樹。還有的家庭多最多栽種的綠樹多達10多棵,足以將整棟屋包圍起來,如此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居住模式在其他地方城市鄉鎮是不多見的,自從修路以後推倒了路邊不少居民栽種的樹木,再也見不到以往滿街綠樹環抱的盛景,令人惋惜。

沙扒灣建築特色

沙扒人有良好的傳統習俗,家家户户都設有供奉地龍公、灶神,漁民家庭則會設有祖先靈位。
在沙扒,每户家庭的房屋由以一樓為主的日常起居的大廳、廚房、儲物房構成,其中家居電視音響沙發多數放置在一樓的大廳處。
沙扒人對房屋外觀設計較為考究,3-4米寬的對開古典大木門配上2米長的大對聯顯得特別大氣,沙扒人喜歡將最漂亮的家居以及裝飾都放在一樓,用最好最高的規格接待親朋好友,這是沙扒人對親朋好友的重視,從2樓起則是主人睡覺的卧室。
沙扒本鎮區城建的房屋規劃大都以長寬各10步(8米-10米)四四方方正方型為一棟樓,2棟樓一條巷的佈局而建,也就是説每户家庭的長寬大約10步左右(8米-10米),每兩棟樓都會相隔一條兩三米寬、可容納五六個人並排而行的小巷。
相比於市區縣城等其他鄉鎮多以長方型,屋與屋之間大多留出一條一米不到的狹縫,這樣的城建不但不美觀,還容易產生像廣州城中村那樣的親嘴樓握手樓,沙扒這樣的房屋規劃佈局就顯得難能可貴且科學美觀。

沙扒灣重陽風箏文化

沙扒灣重陽節
沙扒重陽風箏比賽 沙扒重陽風箏比賽
90年代的沙扒灣重陽節中小學師生野炊 90年代的沙扒灣重陽節中小學師生野炊
90年代的沙扒灣重陽節中小學師生野炊 90年代的沙扒灣重陽節中小學師生野炊
沙扒重陽風箏比賽 沙扒重陽風箏比賽
90年代的沙扒灣重陽節中小學師生野炊 90年代的沙扒灣重陽節中小學師生野炊
90年代的沙扒灣重陽節中小學師生野炊 90年代的沙扒灣重陽節中小學師生野炊
以往每當臨近重陽節前,沙扒灣每家每户的屋頂上、位於煙墩嶺山頂的中學操場上都飛滿了生動有趣的風箏。
陽江是著名的風箏之鄉,市區的陽江人在重陽節一般會在鴛鴦湖舉行盛大的風箏比賽,但這種盛會唯獨缺少了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登高望遠,思憶故人的意境。
在沙扒白額嶺不但可以登高望遠、仍可以思憶故人。以前信息技術落後,很少有人知道陽江西南部地處偏隅一角的沙扒灣白額嶺重陽風箏節的隆重盛況,比之陽江市區的鴛鴦湖風箏節更熱鬧非凡有過之而無不及。
沙扒灣右側是一座南北走向的白額嶺,地勢170米高左右,白額嶺地勢不高,非常適合登高,90年代的沙扒鎮政府每到重陽節都會組織全鎮各級機關、中小學校、企業單位參與一年一度的慶重陽暨風箏比賽盛會。
由於有中小學師生的參與,90年代的慶重陽暨風箏比賽盛會是空前的,鎮裏的男女老少、青壯婦孺都往白額嶺去參觀風箏比賽,白額嶺之上車水馬龍、人聲嘈雜、水泄不通,熱鬧非凡、鎮裏空無一人亦毫不誇張。
白額嶺之上的野炊與風箏
在90年代的沙扒,在重陽節前中小學都會由老師安排每個班的學生分成幾個組,由學生之間商議買好美食食材,提前幾天到白額嶺上選定好野炊地點,重陽節當天由中小學校長老師帶領學生浩浩蕩蕩登山野炊放風箏。有條件的會帶一整套豪華灶具登山,沒條件的可能在別人家先人的墳邊拿幾塊石頭就搭起了小灶煮飯。
有參加風箏比賽的學生們都能手工自制風箏,沒有參加比賽的基本都會帶麻將撲克牌等消遣娛樂,不喜歡娛樂的同學則負責煮飯炒菜,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分工明確其樂融融。此外鎮裏的各企業和事業單位也是踴躍參加,豪華野炊的,自制非常吸引眼球的風箏應有盡有。因為鎮政府組織的比賽有獎勵,無論大人或學生都是熱情高漲,參加比賽或是為了名譽而戰,或是重在參與更開心。
90年代的風箏比賽相關情況
風箏分兩大類:硬翅、軟翅。
按年齡級分:小學組、初中組、成人組。
常見的硬翅類風箏有:雙桃、靈芝等。
常見的軟翅類風箏有:沙燕、喇叭褲、老鷹等、龍莉、雙鳳、石榴、百鳥歸巢、孔雀開屏等。
還有怪異類的風箏有:百足蜈蚣、天女散花、豬八戒、魚蝦蟹等。
比賽獎項:放的最高獎、放的最遠獎、最佳形象獎、最生動獎等。
自2000年起,由於鎮政府不再舉辦重陽風箏節,自那以後基本由個別民間社會團體自發組織重陽風箏慶祝活動。直至2015年左右鎮政府又重啓重陽風箏文化節,但參與者都為邀請的企業單位或社會團體,由於沒有中小學師生等基礎性羣眾的參與,已經不復往日90年代的熱鬧人氣盛況,實在令人惋惜。
希望在該鎮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之際,鎮政府能重新重視鼓勵中小學生參與重陽登高風箏文化節,發揮年輕人自制風箏以及宣揚傳承該鎮的傳統優良文化。

沙扒灣文化教育

民國時期,全鎮有3所私塾,1所公立學校。建國後,公立學校改稱沙扒小學,後改為沙扒漁民子弟小學。
1954年開辦沙扒海涼小學。
1959年開設沙扒漁業中學,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停辦,到1972年恢復小學,附設初中班(兩年制)。
1968年分線辦學,撤銷海涼小學,增設中心小學、永紅小學、海風小學。
1969年9月創辦沙扒中學。
1985年,永紅小學併入海風小學。
1986年,沙扒中學增設職業高中班(三年制),1997年設中專班(1999年被撤銷)。
2013年,海風小學與中心小學合併成新中心小學辦學地點位於原海風小學處
直至2022年全鎮共有1所小學和3個教學點,分別是中心小學、中心小學渡頭教學點、中心小學二小教學點、中心小學前步教學點,小學教師約143人,小學生約3380多人。共有中學2所,分別是沙扒中學和書村中學。中學教師約96人,中學生約1680多人。共有幼兒園4所,分別是第一幼兒園、金輝小星園、育苗幼兒園、書村卓童幼兒園。在園兒童約600多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畢業率100%。
15週歲人口文盲率為零。全鎮集資300萬元改建和新建教學樓、教師宿舍9幢,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

沙扒灣衞生建設

1953年有聯合診所1所,醫護人員4人。1958年建沙扒衞生院,有醫護人員18人。至1987後醫院設內科、兒科、骨傷科、口腔科、X光室、藥劑室和檢查室,有醫護人員45人,病牀15張。到2022年現有職工91人,其中財政補助人員54人,經費自理人員37人。病牀30張,開設預防保健科、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中醫科、中醫理療科,公共衞生科等科室,配置有生化儀、心電監護儀等醫療器械,醫療設備較為齊全。 [5]  此外,鎮內有個體醫療診所9間。

沙扒灣區內景點

沙扒海濱
沙扒海濱
沙扒海濱 沙扒海濱
                  90年代的沙扒灣 90年代的沙扒灣
沙扒海濱 沙扒海濱
沙扒海濱 沙扒海濱
沙扒海濱 沙扒海濱
沙扒海濱 沙扒海濱
沙扒海濱倚靠沙扒鎮,比鄰月亮灣,海岸線長約3公里,沙灘長約1.5公里,頭枕風光秀麗的白額嶺(北額嶺),面向浩瀚的南海。
坡度平緩落差小、水淺浪緩,是理想的天然海濱浴場。灣似虹,岸邊綠林含翠,海面碧波粼粼。岸邊怪石嶙峋、站立岸邊,天高海闊,令人心曠神怡,比較遺憾的是整個沙灘已經見不到生命力頑強的椰子樹。
沙扒灣的砂質顆粒直徑要比月亮灣的砂質小,更細膩柔軟。由於砂質直徑顆粒過小易漂浮不易沉積,因此海水看起來略顯渾濁。或受海中貝殼和礁石分解出礦物質的影響,砂質顏色出現明顯分層現象,主要表現為親近海水的下層砂質顏色較為深色,靠近岸邊的上層砂質則顯白色或金黃色。通過相關圖片資料顯示,90年代的沙扒灣已經出如此特徵,是典型的砂質和基岩混合型海岸
受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響,近些年來海灘沙子流失嚴重,沙灘寬度面積明顯有所收窄。
月亮灣
沙扒月亮灣
月亮灣 月亮灣
月亮灣 月亮灣
月亮灣 月亮灣
月亮灣東起上洋鎮的福湖嶺,西至沙扒白額嶺,長約7公里,沙灘形似一彎新月落在南海之濱,故名為“月亮灣”。海灘兩側懸崖峭壁,礁石奇立,猶如“將軍台”“冼夫人”遙相響應,更抹上了壯麗而神秘的色彩。
整個區域海水清澈,空氣清新,環境優美,身處其境,有返樸歸真之感。月亮灣海灘海風拂面,心曠神怡,海面機帆穿梭,浪花舒捲,陽光下海天一色,八仙台”與“神秘島”和白額嶺相映成趣。
月亮灣坡度落差大,水質清澈,沙質白,砂質顆粒直徑粗細適中,無明顯砂礫,海中無礁石,是典型的平衡型砂質海岸
月亮灣由於沙灘遼闊,正面完全面向南海,常年受東南季風影響,加上海中無海島山峯阻擋海洋季風,因此月亮灣常年多大風大浪,大部分區域為水深浪急,僅有少部分區域為水淺浪緩。
總體來説月亮灣建議只可在岸上觀賞景色,或可玩動感漂移、海天飛龍、海上拖傘、海上沙發、海上飛魚、摩托艇等娛樂項目,但不宜下水游泳。
同樣地月亮灣亦受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導致海灘砂子有所流失,因原本坡度落差大且沙灘寬闊,顯得沙子流失程度不明顯。
青洲島
青洲島
青洲漁火 青洲漁火
青洲島 青洲島
遠眺青洲島 遠眺青洲島
眺望沙扒灣 眺望沙扒灣
遠眺青洲島 遠眺青洲島
青洲島 青洲島
青洲島與沙扒灣隔海相望。面積0.189平方公里,因林木、雜草茂密、四季常青,故名“青洲島”,離沙扒灣約4公里,青洲島附近有橫洲、白洲、竹洲、牛鼻等4個小島,。青洲島由花崗岩構成,地表為黃沙粘土,有少量露巖。頂部為台灣相思樹,西北部高草叢生,南部多灌木。
青洲島風平浪靜,海產資源豐富,周圍生態保存得非常好,是淺海作業的理想場所。
“汪洋一片望無邊,月黑青灣景更妍,漁火星羅迷醉眼,錯將大海作藍天”,這是對“青洲漁火”的真實寫照。沙扒的“青洲漁火”,為陽西八景之一。
“青洲漁火”就像一幅水墨畫,每年春秋的夜晚,青洲島附近海面上,打魚人成為漁火邊的“主角”,那些魷魚仔、鋼針等趨光魚類都紛紛聚集到“照火”船周圍,打魚人輕易就能將他們網上來。
點點漁燈就像天上的星星,讓人分不清哪裏是天哪裏是海,有如《濤聲依舊》描繪的場景,也造就了南國小鎮獨特的“青洲漁火”奇觀。青洲島因此也成為遊客探秘、露營、潛水、拾貝、觀日的心儀之所,更是攝影、書畫、詩詞愛好者創作的理想天地。
青州島上主要景點有“青洲漁火”、“神泉疊翠”、“牛鼻觀濤”、“古台仙蹤”等,島上增設有望海亭、觀潮小徑、士多店、休閒小築、垂釣平台,可供遊客、泳友弄潮垂釣、潛水獵奇、駕舟拾貝。
渡頭鹽場
渡頭鹽場 渡頭鹽場
渡頭鹽場 渡頭鹽場
渡頭鹽場 渡頭鹽場
沙扒古鹽田已有1400多年曆史,作為全省四大鹽場之一,面積約9000畝,是“鹽學”科普基地。。在南海北邊沙扒島北岸,一羣傍海而居鹽民找到了一大片平整開闊的灘塗,圍上十幾裏的堤圍,取名“雙恩鹽場”,開始煮鹽為生。經過時代傳承和發展,人們不斷改進製鹽技術,最終形成“納潮-制滷-翻滷-動鹽-收鹽-整灘”的古法制鹽工序。
千年古鹽場傳承
盛夏時分,正是曬鹽的黃金季節。在沙扒鎮渡頭村,沙扒鹽場的千畝鹽田被分割成一塊塊整齊的鹽池,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着耀眼的光芒。每日潮水快速上漲時,海水被引入鹽場最高處的蓄水塘,新一輪的古法曬鹽就此展開。
1952年,雙恩鹽場收歸國營,更名沙扒鹽場。1966年,陽江鹽場成立,沙扒鹽場是最大最早的分場。鼎盛時期的沙扒鹽場,面積達到9000畝,年產鹽最多達12萬噸,設有職工醫院、學校、宿舍等,這是鹽工們曾經最引以為豪的事情。
自1998年後,沙扒鹽場沒有再招收新工人,僅餘30多名職工,用於曬鹽的鹽池面積也縮小至1000多畝。 [3] 
中共沙扒特支舊址
中共沙扒特支舊址 中共沙扒特支舊址
中共沙扒特支舊址 中共沙扒特支舊址
中共沙扒特支舊址 中共沙扒特支舊址
中共沙扒特支舊址 中共沙扒特支舊址
1948年5月中共廣南分委為加強情報工作和軍用物資的購運,決定在沙扒二友鹽業公司成立中共沙扒特別支部委員會。該支部任務是直接負責中共廣南分委與中共香港分局的情報交通和軍用物資的購運工作,有力地支援了武裝部隊(漠南獨立大隊) 開展對敵鬥爭,為革命事業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沙扒二友鹽業公司始建於1936年,有兩座同樣建築 ,坐西北向東南,樓高兩層 ,騎樓式建築,佔地總面積306.49平方米。該舊址既富於革命紀念意義,又在陽西是獨一無二的中西結合建築物。
2010年陽西縣人民政府公佈沙扒特支舊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如今沙扒特支舊址打造成為紅色革命基地,為大力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精神起着標誌性作用。 [7] 
白額嶺 北額嶺
沙扒白額嶺(北額嶺)
沙扒白額嶺 沙扒白額嶺
沙扒白額嶺 沙扒白額嶺
沙扒白額嶺 沙扒白額嶺
沙扒白額嶺 沙扒白額嶺
沙扒白額嶺 沙扒白額嶺
沙扒白額嶺 沙扒白額嶺
白額嶺(也叫北額嶺)為沙扒的著名地標,白額嶺位於沙扒鎮的東南面,為沙扒鎮最高點,海拔170米,總面積3000畝,是沙扒鎮一道天然的屏障。
山嶺中部有蓄水庫一座,匯聚山體雨水,水清碧綠。白額嶺山頂觀景平台,可看到沙扒灣海岸線全景,遠眺對岸茂名電白嶺門鎮,適合看日出日落夜景。
白額嶺濱海風箏場是以往重陽風箏比賽文化節重要舉辦場地。山頂有“颱風登陸點”石頭座標。山頂有小路可通往神秘島沙灘。
神秘島
白額嶺山頂有約500步水泥階梯小路可達,為一約400米長的小沙灘,平常風浪較小,無人值守不宜下水游泳。兩側有天然嶙峋怪石可攀爬,因地處白額嶺山腳下不起眼山谷中,難以到達一直不被當地人知曉,故名神秘島。
神秘島沙灘 神秘島沙灘
八仙台
八仙台因形似一張台,故名八仙台。位於神秘島右側,三面都是由山體岩石圍攏而成,正面可觀看青洲島,海浪兇猛,因無直達通道,只能在潮落的時候沿白額嶺腳海邊而過,其中多岩石坡陡兇險異常。
海洋牧場
沙扒灣的海洋牧場有深遠海牧場和青洲島近海牧場,深遠海牧場離沙扒灣20-50公里遠,主要由海上風電場相關企業建設,青洲島近海牧場則約4公里左右。
隨着海洋牧場的發展可以為當地傳統漁民轉變就業,無需長年累月到深遠海捕撈,減輕以往從事傳統漁船捕撈的勞動強度。
將來沙扒灣海洋牧場可為遊客帶來出海觀光,網箱垂釣等娛樂休閒方式體驗。
海洋牧場 海洋牧場

沙扒灣旅遊名片

1、全國重點鎮
2、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
3、廣東省名鎮建設示範鎮
4、廣東省宜居示範鎮
5、廣東省十大最美鄉鎮
6、廣東省中心鎮
7、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水產養殖專業鎮
8、廣東省衞生鎮
9、陽江市旅遊強鎮
10、陽江市文明鎮
11、陽西縣域副中心 [6] 

沙扒灣美食特產

書村番薯
沙扒魚瑪
沙扒粉皮卷(豬腸碌)
沙扒煲仔飯
沙扒雞飯
沙扒魚飯
沙扒雀仔飯
沙扒蠔飯
沙扒大糠餈
沙扒煎餈(煎堆)
沙扒鹹餈
沙扒牛腩粉
紙鳶(風箏)
沙扒窯焗雞(泥焗雞)
椒鹽瀨尿蝦
沙扒簸箕炊瑪(糕)
沙扒葉帖瑪(糕)
沙扒燒鵝
沙扒叉燒
沙扒鼓粽(粽子)
沙扒墨魚餅
沙扒海鮮乾貨

沙扒灣周邊景點

溪頭青灣仔(火電)
溪頭藍袍灣
溪頭雙山島
新圩東水山(水車、造紙、茶園)
新圩鵝凰嶂
上洋河北海濱
上洋雙魚古村
上洋南山海
上洋大樹島
塘口温泉
塘口浸霽灣(水潭、竹林)
塘口古堡
織篢大洲村古村落
織篢七賢書院
織篢忠勇祠
陽西羅琴山
陽西鹹水礦温泉
蒲牌龍高山
程村紅樹林(養蠔基地)
儒洞長角村長角水庫(光伏發電)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