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鎖定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創刊於1981年,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主管、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主辦的地質類學術期刊。 [1] 
據2020年7月期刊官網顯示,《沉積與特提斯地質》編委會擁有編輯45人。 [2] 
據2020年7月28日中國知網顯示,《沉積與特提斯地質》總被下載380763次、總被引19171次、出版文獻共1973篇,(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845、(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745 [3]  。據2020年7月2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沉積與特提斯地質》載文量為1368篇、基金論文量為684篇、被引量為12715次、下載量為30321次,2018年影響因子為0.73 [4] 
中文名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外文名
Sedimentary Geology and Tethyan Geology
語    種
中文
類    別
地質學
主管單位
中國地質調查局
主辦單位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
編輯單位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編輯部
創刊時間
1981年
出版週期
季刊
國內刊號
51-1593/P
國際刊號
1009-3850
屬    性
CA、CSCD、JST
編輯部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一環路北三段2號
現任主編
李文昌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辦刊歷史

1981年,《巖相古地理研究與編圖通訊》創刊。
1987年,該刊刊名由《巖相古地理研究與編圖通訊》更名為《巖相古地理通訊》,刊期為雙月刊。
1988年,該刊刊名由《巖相古地理通訊》更名為《巖相古地理》,刊期由雙月刊改為季刊。
2000年,該刊刊名由《巖相古地理》改為《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3]  [5]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6]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辦刊條件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欄目方向

  • 報道內容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主要報道與沉積學或與特提斯構造域有關的地質類科技論文,涉及沉積學、地層學、礦牀學、岩石學以及區域地質、石油地質、構造地質、環境地質等學科 [1] 
  • 主要欄目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主要設有沉積地質、特提斯地質、環境地質、生態地質、城市地質、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地質信息、學科綜述與進展等欄目。 [7]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人員編制

據2020年7月期刊官網顯示,《沉積與特提斯地質》編委會擁有編輯45人。 [2]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編委會成員名單
職務
姓名
編委
王東輝
王立全
王成善
石勝偉
尹福光
盧映祥
朱同興
伊海生
多吉
劉大文
劉書生
劉民生
劉樹根
劉鴻飛
齊先茂
李才
李光明
李慶陽
李建星
李勇
楊劍
宋星
楊志明
汪正江
張永雙
張啓躍
陳高武
餘謙
郝梓國
胡世學
胡時友
侯增謙
周琦
段太忠
施澤明
秦建華
耿全如
鐵永波
倪化勇
徐學義
高永寶
唐菊興
譚富文
潘桂棠
謝淵
--
--
--
--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辦刊成果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出版發行

據2020年7月28日中國知網顯示,《沉積與特提斯地質》出版文獻共1973篇 [3] 
據2020年7月2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沉積與特提斯地質》載文量為1368篇、基金論文量為684篇 [4]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影響因子

據2020年7月28日中國知網顯示,《沉積與特提斯地質》總被下載380763次、總被引19171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845、(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745 [3] 
據2020年7月2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沉積與特提斯地質》被引量為12715次、下載量為30321次;據2018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沉積與特提斯地質》影響因子為0.73,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19種)中排第2604名 [4]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收錄情況

中國知網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
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
美國《化學文摘》(CA)來源期刊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JST)來源期刊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
《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統計刊源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引文版)
中國期刊網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
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 (2009、2011、2012、2013) [8]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榮譽表彰

2000年,被評為“四川省優秀科技期刊”。 [4] 
該刊曾被評為Caj-cd規範獲獎期刊 [3]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文化傳統

投稿指南
1.來稿應與該刊的辦刊方向一致:符合該刊的專業特色或地域特色,論文內容與沉積地質地質學或與特提斯地質密切相關。論文的論點明確、論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練、圖表清晰美觀。稿件必須包括中英文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及郵政編碼、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以及參考文獻。並在首頁腳註附有作者簡介和資助項目(基金編號),作者簡介必須包括作者性別、出生年份、職稱或學位、研究方向和郵箱名稱。
2.摘要:以300—400字為佳,簡明扼要闡述研究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和意義,儘量不出現參考文獻,避免從文章中摘取語句或簡單重複結論。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具有同等量的信息。關鍵詞控制在3—5個,中英文對應。
3.稿件正文:應採用宋體(5號),英文和數字用Times New Roman體(5號)。文中要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新頒佈的法定計量單位。文稿內西文字符必須區分大、小寫,正、斜體,上、下標,如下三疊統飛仙關組一段。易混淆的西文字符,首次出現附註説明。
4.圖、表名稱:具有自明性或相對獨立,並附加英文名。附圖清晰美觀,線條均勻,須用Corel DRAW軟件繪製,半欄插圖的寬度不超過80毫米,全欄插圖的寬度不要超過170毫米。表格使用Excel格式,附表中測試數據應註明測試單位、測試手段、測試精度及誤差範圍等。
5.參考文獻:採用順序編碼制,即正文中按引用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以上標的形式標註,並與文後的參考文獻目錄相一致。專著、論文集要標明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9] 
刊名(中文與英文形式) 刊名(中文與英文形式)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主編
李文昌
常務副主編
牟傳龍
副主編
王保弟、付修根、朱弟成、侯明才
名譽主編
劉寶珺
注:表中數據為2020年7月期刊官網顯示內容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