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郎錢

鎖定
沈郎錢”指的是東晉大將軍王敦手下的一名參軍沈充所鑄的錢幣。《晉書·食貨志》:“晉自中原喪亂,元帝過江,用孫氏舊錢,輕重雜行。大者謂之比輪,中者謂之四文;吳光沈充又鑄小錢,謂之'沈郎錢'。”錢文“五朱”二字橫讀,有外形。面有外郭。錢徑1.9釐米,重約1.15克。
中文名
沈郎錢
重    量
1.15克
錢    徑
1.9釐米
時    代
東晉

沈郎錢錢幣名

沈郎錢由來

沈郎錢 沈郎錢
一個參謀軍務的小官,何以有鑄幣大權?這要從當時的政治形勢説起。東晉一朝,政局一直不穩,羣雄割據,其中不乏謀反之人,這王敦就是一個。他本是晉武帝之女襄城公主的丈夫,因為手握重兵,又鎮守江州要地,因此時時伺機奪取帝位。本來,東晉時期貨幣流通領域十分混亂,而內部長期不和,又使無序狀況加劇,錢幣質量低下。由於沒有統一的幣制,這些通行的錢幣固有的面值也就失去了作用,它們之間的比值一般是以大小、輕重來作為標準的,這就為沈充鑄錢提供了機會。
沈充出身於江南豪族,王敦鬧事時,他在家鄉浙江吳興起兵響應,後被殺,民間所稱“沈郎錢”就是在此期間鑄行的。這種錢一般徑七分半,重三銖半,錢文卻曰“五銖”,由此可見制錢者的用心良苦;其特點是錢色青白,隱有外郭,製作工藝為模鑄,既輕且小,如同柳絮和榆莢。

沈郎錢評價

區區一個小吏,卻有鑄幣行世的權力,當然是依仗其主人的勢力。不難看出,東晉時期對於貨幣的管制是十分鬆弛的,自行鑄造地方貨幣的也決不止沈充一個。
從“沈郎錢”實物多出土於江浙一帶這一情況來看,這種不起眼的小錢在當時的發行範圍並不廣泛,大約只限於三吳屬縣;而在錢譜上留下蹤影,後來又聲名鵲起,除了以其輕小知名,與後世的名詩人們以揶揄的口吻屢屢詠唱它也有很大關係。如唐代詩人王建的“素奈花開西子面,綠榆枝散沈郎錢”,李商隱的“今日春光太飄蕩,謝家輕絮沈郎錢”,李賀的“榆莢相催不知數,沈郎青錢夾城路”。

沈郎錢附相關詩詞

送金華王明府
縣舍江雲裏,心閒境又偏。
家貧陶令酒,月俸沈郎錢。
黃櫱香山路,青楓暮雨天。
時聞引車騎,竹外到銅泉。

沈郎錢指榆莢

榆未生葉時,枝條間先生榆莢,形狀似沈充所制之錢,故稱。俗亦稱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