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貞

(清代抗擊英軍愛國衞鄉者)

鎖定
沈貞,字默安,號緩齋,今滸山街道沈府巷人,嘉慶十九年(1814)生。在世時經常助難解困、財物救濟、送藥施醫、勸和息訟。
本    名
沈貞
默安
緩齋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滸山街道沈府巷
出生日期
1814年(嘉慶十九年)
逝世日期
1856年(咸豐六年)
主要成就
抗擊英軍愛國衞鄉

沈貞英年早逝

咸豐六年(1856)五月三日,姚北三山所城南沈府宅第張起素簾,宅主沈貞不幸英年逝世。人們憶想起沈貞助難解困、財物救濟、送藥施醫、勸和息訟等諸多恩惠,遠近弔唁者紛紛而來,一時為之途塞。過了三年,與逝者兒子沈文熒定交的鄮山人許夔動情地撰寫了《沈緩齋先生傳》,傳文還為後人鈎沉出一則當年沈貞帶領鄉人抗擊英軍愛國衞鄉的往事。

沈貞抗擊英軍

許夔在傳中稱沈貞“以德行稱於時”,又説他為人寬平靜默,安居在家時好像看不出有剛武之氣,一旦臨事卻十分果敢,危所在忘命,義所在忘生。一向為其鄉巡檢李凝宇器重。 1840年(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中,英軍侵佔定海,擾掠浙東。 9月16日,英軍雙桅帆船“風鳶號”由少校吉利司帶領竄入杭州灣,在姚北勝山頭外遇風擱淺沙塗。英兵奪民船,入勝山港,由泥牛塘(即四塘)登岸剽掠。三山所巡檢李凝宇聞報,急邀沈貞共商對策(時間當是道光庚子年,即公元1840年,許夔筆誤為道光辛丑年,即公元1841年),沈貞認為:“夷所恃者輪舟巨炮,今失其長技,擒之易耳!”李凝宇知道得鄉人心者莫過於沈貞,就請沈貞急募強悍勇壯之民。沈貞登高一呼,壯勇迅集,直撲出事之地,沿途青壯民眾相繼增隨。英軍猛見千餘之眾呼嘯突至,勢不可擋,便奪路逃竄。結果英兵被我方擊斃一名,生擒二十三人,其中有一個是黃髮碧眼女頭目,一個是黑人兵士。事後論功,李凝宇將沈貞功列第一而上報。不久,寧波被英軍所陷。
次年正月,譁傳英大軍將至,沈貞招募團勇,打造戰船,成立敢死隊,以保鄉里,以助朝廷大兵抗擊外敵。
沈貞兒子沈文熒是清國首屆駐日公使隨員,居日時曾有想著《清國史略》的日本學者增田貢問及其父抗英之事,沈文熒曾這樣回告他:“先父諱貞,字默庵,候選從九品,未嘗出仕。居鄉,值英人舟入海港,為沙所膠,其梟同女酋登岸。先父與鄉人偕往擒之,送邑令,令轉達伊里布而冒其功,故不見賞。”增田貢聽後,頗有不平,表態説:“林少穆(即林則徐)退,伊里布進,所以有道光之敗也。此著(指《清國史略》)當沒伊里布之名以揚先考之烈,是亦筆誅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