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宇斌

(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副教授)

鎖定
沈宇斌,男,江蘇靖江人,歷史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副教授。南京大學歷史學學士、碩士 [2]  ,2017年5月博士畢業於美國喬治城大學歷史系。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環境與醫療史,全球史與跨國史 [1] 
中文名
沈宇斌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靖江
畢業院校
美國喬治城大學
南京大學
學位/學歷
歷史學博士
專業方向
中國近現代科技史

沈宇斌教育經歷

2009年9月-2017年5月,美國喬治城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博士
2006年9月-2009年5月,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碩士
2001年9月-2005年5月,南京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學士 [1] 

沈宇斌工作經歷

2023年2月,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副教授
2020年2月-2023年 2月,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珠海)“百人計劃”副教授
2019年9月-2019年11月 ,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訪問學者
2017年9月-2019年12月,德國馬普科學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2018年10月-2019年3月,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科技史系講師
2016年10月-2017年3月,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勁牌”研究員
2014年9月-2015年8月,美國喬治城大學歷史系講師
2010年9月-2014年5月,美國喬治城大學歷史系助教 [1] 

沈宇斌研究獎助

2016年-2017年,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勁牌”學者獎助金
2015年-2016年,美國金氏東亞科技史基金會博士論文獎助計劃
2013年-2014年,亨利露西基金會/美國學術團體協會中國研究博士研究獎計劃 [1] 

沈宇斌學術成果

沈宇斌論文

1.“American Patrick Manson Goes to China: Ernest Faust’s Career Path to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 Rockefeller Archive Center Research Reports Nov.21, 2022.
2.“Cultivating China’s Cinchona: The Local Developmental State, Global Botanic Networks and Cinchona Cultivation in Yunnan, 1930s–1940s,” Social History of Medicine, Volume 34, Issue 2 (May 2021), 577–591.
3. 《人與動物和環境:“同一種健康史”研究芻議》,《澳門理工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第64-70頁。
4. “Pneumonic Plagues,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Fur Trade: The Retreat of Tarbagan Marmots from Northwest Manchuria,”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volume 14, no.3 (2019): 291–322.
5.《全球史研究的動物轉向》,《史學月刊》,2019年第3期,第125-131頁。
6.《近代中國的疾病、身體與成藥消費文化:以五洲大藥房人造自來血為中心的考察》, 《新史學》,第九卷,中華書局,2018年, 第156-188頁。
7. “The Origins of Yunnan Anti-Malaria Commission, 1935—1939,” 周瓊主編《道法自然:中國環境史研究的視角和路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12月,第286-299頁。
8. “Too Young to Date! The Origins of Zaolian (Early Love) as a Social Problem in 20th-century China,” History of Science, volume 53, no.1 (2015): 86–101. [1] 

沈宇斌書評

1.Review on Sigrid Schmalzer. Red Revolution, Green Revolution: Scientific Farming in Socialist China,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54 (2022):310-312.
2.Review on Chieko Nakajima. Body, Society, and Nation: The Creation of Public Health and Urban Culture in Shanghai, Medical History, volume 63, no.4 (2019): 514-515. [1] 

沈宇斌翻譯

1.“Environmentalism and Environmental Movements in China since 1949,” (Bao Maohong) in J.R. McNeill and Erin Stewart Mauldin eds., A Companion to Global Environmental History (Wiley-Blackwell, 2012), 474-492.
2.屈佑天(James L. Watson):《骨肉相關:廣東社會的死亡污染控制》,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第38-49頁。 [1] 

沈宇斌會議論文與演講

1.《邁向“全球科學、技術、環境與醫學史”:以“動物史”為中心》, 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研究前沿講座,北京,2022年10月
2.《瘧疾研究的全球網絡與近代中國熱帶醫學的形成》,台灣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演講,台北,2019年10月
3.“Empire of Insect Flowers: Pyrethrum Cropscapes in East Asia, 1880s-1940s,” 第五屆東亞環境史協會雙年會, 台灣成功大學,台南,2019年10月
4. “Of Sweet Potatoes, Locusts, Ducks and Ditches: Biological Pest Control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 第15屆東亞科技史國際大會, 全北國立大學,韓國全州,2019年8月
5.“Beginning of the Entomological Enterprise in China: Jiangsu Provincial Bureau of Entomology and Its Locust Control, 1922-1931,” 科學史協會年會, 荷蘭烏特勒支, 2019年7月
6.“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Illustrated Locust Control Manual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with Buhuang tuce 捕蝗圖冊as a Case Study,” 馬普科學史研究所“藝術-蠶蟲研討會”, 德國柏林,2019年7月
7. “Imperial Disease, State Medicine, and the People’s Health: Tropical Medicine and the Control of Kala-azar in China, 1900-1960,” 龐培法布拉大學“帝國、民族與熱帶醫學”國際會議, 西班牙巴塞羅那,2018年11月
8.“Pest Translated from Japan: Nongxue Bao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pplied Entomology in Modern China,” 歐洲科學史協會與英國科學史協會合辦雙年會, 英國倫敦,2018年9月
9. “Cropscapes of Insect Flower: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Pyrethrum in Modern China, 1900s-1940s,” 歐洲漢學學會雙年會, 英國格拉斯哥,2018年8月
10.“State Medicine, International Health, and the Global Network of Tropical Medicine in Nanjing (China):The 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 of the Central Field Health Station, 1931-1936,” 德國布倫瑞克工業大學藥學史系演講, 德國布倫瑞克,2018年7月
11.“The Anthropocene Seen by the Anopheles: Fighting Malarial Mosquitoes with Chemicals in Modern China, 1910s-1960s,” 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年會, 加拿大多倫多, 2017年3月
12.“Anopheles and the Anthropocene in Modern China,” 劍橋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20世紀智庫研討班, 英國劍橋,2017年3月
13. “Networking Tropical Medicine in Modern China,” 曼徹斯特大學全球史與東亞科學、技術和醫學史研討會, 英國曼徹斯特,2017年2月
14.“Cultivating Pyrethrum in Modern China and beyond: A Global History of an Organic Insecticide before DDT,” 李約瑟研究所文本閲讀研討班, 英國劍橋,2017年2月
15.“Human-Animal Relation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劍橋大學東亞系中國研究研討會, 英國劍橋,2017年1月
16. “The Retreat of the Tarbagan Marmots from Northern Manchuria, 1900-1930,” 第三屆東亞環境史協會年會, 日本高松,香川大學,2015年10月
17.“State Building, Global Networks, and Cinchona Cultivation in Modern China,” 第三屆亞洲世界史學家協會年會,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2015年5月
18.“Cinchona Cultivation in Yunnan, 1932-1948,” 美國醫學史協會年會, 美國耶魯大學,2015年5月
19.“Too Young to Date! The Making of zaolian (Early Love) as a Social Problem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年會, 美國芝加哥, 2015 年3月
20.《二戰與戰後洛克菲勒基金會在華瘧疾研究》, 台灣中央研究院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醫療發展的新趨勢研討會,” 台北,2014年8月
21.“Malaria Control, State Building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Wartime Yunnan, 1937-1945,” (兼小組會議 “Linking the Local and the Global: Networks of Modern Medicine in Early 20th-Century Southwest China” 組織人) ,台灣中央研究院“全球視野下的近代中國國際會議”, 台北,2014年8月
22. 《近代中國的疾病、身體與成藥消費文化:以五洲大藥房人造自來血為中心》, 香港浸會大學“身體、文化與社會:中國藥物史國際會議”,香港,2014年6月
23. “Malaria Control, State Building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Wartime Yunnan,” 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年會, 美國費城,2014年3月
24.“International Fur Trade, Pneumonic Plagu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美國環境史協會年會, 美國麥迪遜,2012年4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