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沆碭

鎖定
沆碭,白氣瀰漫的樣子。 [1] 
《漢書·禮樂志》載《郊祀歌》之《西顥》:“西顥沆碭,秋氣肅殺。” 顏師古 注:“沆碭,白氣之貌也。”
中文名
沆碭
讀    音
hàng dàng
釋    義
白氣瀰漫的樣子
出    處
《漢書·禮樂志》

目錄

沆碭解釋

白氣瀰漫的樣子。

沆碭出處

《漢書·禮樂志》載《郊祀歌》之《西顥》:“西顥沆碭,秋氣肅殺。” 顏師古 注:“沆碭,白氣之貌也。”
宋 王安石 《江亭晚眺》詩:“日下 崦嵫 外,秋生沆碭間。”
明張岱《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gēng)定,餘挐(ráo)一小舟, 擁毳(cuì)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sōng)沆碭(hàng dàng),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jiè),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説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