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沅陵侯國

鎖定
高後元年(前187年)封長沙王吳芮之子吳陽為沅陵侯,置沅陵侯國。
中文名
沅陵侯國
外文名
Principality of Yuanling
時    代
高後元年
位    置
湖南沅陵縣西南

沅陵侯國歷史沿革

沅陵侯國,西漢置。
長沙王吳芮第四子吳陽,(《江陰吳氏統宗源流考》作“吳湯”。)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七月,被封為沅陵侯。沅陵侯國在今湖南省沅陵縣西南。吳陽做沅陵侯25年,於公元前177年去世,諡號“頃侯”。沅陵頃侯吳陽生的一個兒子叫吳福,於公元前162年襲封第二代沅陵侯,在位17年去世,世諡號“頃侯”。吳福的兒子叫吳周,於公元前145年嗣封成為第三代沅陵侯,去世後諡為“哀侯”。沅陵哀侯吳周也無子,他去世後侯國被廢除。長沙王吳芮家族,5人封王,9人封侯,在漢初榮極一時。 [2] 

沅陵侯國考古發掘

1999年湖南省沅陵縣虎溪山漢墓的發掘,一個沉寂兩千餘年的侯國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2020年《沅陵虎溪山一號漢墓》考古報告出版。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登基為帝,分封諸王,以長沙郡為中心建長沙國,封吳芮為長沙王。在高後元年(公元前187年),長沙王子吳陽分封為沅陵侯,而沅陵縣虎溪山一號漢墓就埋葬着漢朝第一代沅陵侯吳陽,經史書記載,吳陽死於漢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墓葬時代即在此後。此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銅器和漆器等文物,其中最為珍貴的就是陪葬的一千餘枚竹簡,內容豐富,史料價值極高,尤其是頭箱出土的一百餘枚竹簡就為我們展示兩千餘年前沅陵侯國的概況,這一百餘枚竹簡皆屬西漢初年沅陵侯國計簿內容,包括了西漢初年沅陵侯國的行政建置、吏員刑徒、户口民數、田畝賦税、林木物產、兵甲船隻和道路交通等諸多方面,是探尋西漢初年侯國曆史的第一手材料。傳世文獻對於沅陵侯國留下不過數言片語,虎溪山漢簡《計簿》詳細地記錄了西漢初年沅陵侯國人口、土地、賦税、物產等情況,彌補了傳世文獻的闕失疏略,為我們揭秘兩千餘年前的湖南地區沅陵侯國的歷史面貌。 [1] 

沅陵侯國疆域人口

西漢初年的沅陵侯國所在地理位置在今沅陵縣及周邊轄區。虎溪山漢簡《計簿》“故沅陵在長沙武陵郡”(簡4)交待了沅陵縣原屬長沙國武陵郡,在西漢高後元年七月分封長沙王子吳陽為沅陵侯後,屬沅陵侯國。據史書記載,西漢侯國一般地域較小,户口較少,地位與縣相當。簡21“提封廿六萬三千六百七十頃如前”,記錄的是當時的沅陵侯國土地面積總數為263670頃,這包括侯國內的山林川澤,城池邑居,田地道路等。《計簿》簡2+50+53“沅陵侯國六鄉四聚户千六百一十二口六千四百八十一人”,是沅陵侯國地方建制總括,清晰地記錄了沅陵侯國有六鄉四聚,民户共有1612户,人口有6481人,算下來,當時平均一户約有4口人。同時《計簿》也完整地記錄沅陵侯國設置的六鄉名稱,分別為都鄉,黔梁鄉,廡鄉,郪鄉,武春鄉以及平阿鄉。
相對比尹灣漢簡《集簿》東海郡侯國記載,土地面積為263670頃,人口僅有6481的沅陵侯國是地廣人稀,這與特定時代和地理位置有關,《計簿》是漢初統計數據,這片土地上剛結束秦末戰爭,人口大減,“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數者十二三。”再加上南方相對開發較晚,與西漢後期侯國情況大有不同。 [1] 

沅陵侯國基層官吏

〼武春鄉斗食嗇夫一人佐二人〼37
郪鄉斗食嗇夫□□人〼41
少內兼庫斗食嗇夫一人└佐二人98
〼唯休斗食嗇夫一人佐一人109+99
斗食嗇夫為官長,鄉斗食嗇夫即鄉長,文獻記載縣在小鄉設嗇夫,“斗食”顧名思義,即日食鬥糧,歲俸不滿百石。且據沅陵侯國人口分析,其屬鄉皆屬小鄉,人口較少,鄉長皆為“斗食嗇夫”。佐史更要低於斗食嗇夫,是官吏秩階中最低的一級。侯國當中還存在着兼職官吏,如簡98“少內兼庫斗食嗇夫”,即兼任少內鬥食嗇夫和庫斗食嗇夫,既要管理府藏的少內,還要管理兵器的庫。“亭八求盜卌人”(簡28)簡文記錄的當是沅陵侯國的八個亭,共計四十名求盜,一個亭平均配備5個求盜,而求盜是專門負責徼巡不法,追捕罪犯,維持基層治安。史書載“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或因沅陵侯國地廣人稀,屬於管理較為薄弱地帶,設置亭部較少的緣故。 [1] 

沅陵侯國賦税徭役和社會保障

漢初,諸王列侯權力較大,擁有置吏權與賦斂權,行政與財政相對獨立。
·凡筭二千四百八十 少前二以死故54
復筭百七十 多前四以產子故59
·凡所得五十二萬六千四百八十三141+135
事筭二千三百一十 如前143+136+182
“筭”即“算”,指算賦,即“人頭税”,為漢代政府對成年人徵收的税賦。事算為繳納算賦,復算為免除算賦。簡59的“復筭百七十”加上簡143+136+182“事筭二千三百一十”,數量正好為“凡筭二千四百八十”。而西漢初年繳納的算賦數額有諸多討論,一直未能達成一致。假若簡141+135所統計數額就是沅陵侯國算賦總數,以算賦總數除以算數所得為每算227錢,而江陵鳳凰山十號漢墓出土簡牘得出文景時期每算定額為227錢,虎溪山漢墓《計簿》簡文也可佐證在西漢文帝時期規定的算賦每算數額即在227錢,而並非史書所載120錢。
“算賦”徵收對象是成年人,這就需要成年人登記相關信息以徵收賦税,這就涉及户籍管理,簡文61“卅六人新傅”即是講述有36人新登記自身相關信息。秦漢時期男子“傅”的年齡,史書有20、23歲等説。這就需要對侯國人口年齡進行登記,當時就有統計“九百廿四人小”(簡58),沅陵侯國的處於“小”階段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約14%。又如簡59説的是較前一年多出免除算賦的四例是因為生子,漢初就開始實施產子免賦役的政策,休養生息,這是對人口生產的獎勵措施,以此促進人口增長。
然而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所承擔的賦税徭役卻是不同的,兩千餘年前的沅陵侯國也不例外:
士五八十一人其十一人免老└三人睆老└十四人罷癃121+94
簪褭八十六人其十五人免老└三人睆老└十二人罷癃124
不更五十九人其二人免老└一人睆老└十三人罷癃126
官大夫百廿六人□〼129
公大夫廿一人其三人免老130+92
五大夫十人當被兵132
“簪褭”“不更”“官大夫”“公大夫”“五大夫”等皆是秦漢時期實行的“二十等爵制”的爵名,《漢書·百官公卿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褭,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士五”則無爵位,但地位也高於編户民。虎溪山漢簡所統計沅陵侯國有爵位佔比較多,甚至較高爵位也有不少,這當與漢初多次“賜民爵”“賜天下民爵”有關,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人曾參加滅秦敗楚戰爭,因功受爵。
為何簡文如此仔細的記錄“免老”“睆老”“罷癃”的情況,這是因為“免老”“睆老”“罷癃”是可以減免徭役,殘疾、跛、背疾、侏儒、戰爭致殘等皆可稱“罷癃”,根據爵位和年齡達到一定標準者可免除徭役稱為“免老”制度,將年齡較高又未及免老者,稱為“睆老”,可以享受徭役減半的權利。“免老”和“脘老”制度則是秦漢時期敬老養老的具體政策表現之一,對於達到年齡標準的百姓減免徭役,讓人們可以安享晚年。而對於“罷癃”,即身有殘疾者是相對也會減輕徭役負擔,安排從事些較輕的工作,也算的是一種官方的人道主義關懷。虎溪山漢簡還記錄了三名民醫,民醫當是官府需要掌握的人員資料,這也是侯國對社會醫療的管理措施之一。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傅律》簡356-357“大夫以上年五十八,不更六十二,簪褭六十三,上造六十四,公士六十五,公卒以下六十六,皆為免老。不更年五十八,簪褭五十九,上造六十一,公卒、士伍六十二,皆為睆老……不更以下子年廿歲,大夫以上至五大夫子及小爵不更以下至上造年廿二歲,卿以上及小爵大夫以上年廿四歲,皆傅之。”漢初傅籍年齡按照本人及父爵高低而不同,爵位越低越早傅籍,就越早繳税服役。“免老”和“睆老”也是如此,爵位越高,越早減免徭役,正所謂“不同人不同命”,不同身份的人享受的權利和履行的義務也是不同的。
在古代,不僅成年人有爵位,未成年人也可以有爵位:
〼小公士百卌一人 〼123
小簪褭廿七人125
〼小大夫十五人128
小公乘八人131
“小簪褭”“小大夫”“小公乘”皆是“小爵”,即尚未傅籍成人者或是因功受爵,或是世襲繼承轉授爵位。沅陵侯國中尚未成年的有爵位者人數較多,這也有可能與漢初普遍賜爵政策有關。
同時,沅陵侯國差使着數量的刑徒,來進行侯國的基礎建設。
作如司寇三人 多前〼96
隱官九人其〼111
鬼薪一人〼116
“作如司寇”“隱官”“鬼薪”皆是隸徒身份,男為“司寇”,女為“作如司寇,“司寇”指的是因罪受罰長期在官府服役者,“隱官”則是在官府管轄下勞作的雖免罪卻身體不全者,“鬼薪”是為宗廟採薪等從事官府雜役的徒刑者。侯國中不僅有地位低下終日勞作的刑徒,還有大量被買賣剝削而失去自由的奴婢:
大婢七十〼115
小婢廿一人 多前三以買〼95
在古代,買賣奴婢十分常見,簡95即是講述因新買三人而增加到21個小婢。根據簡文記載,屬於官府的隱官、鬼薪、作如司寇人數較少,而奴婢人數較多,是否為官奴婢尚未可知,也有可能是私家奴婢。奴婢雖屬於私有財產,也需專項統計,因為需要向官府交納算錢。 [1] 

沅陵侯國軍備力量

矢五萬五千七十五 多前千以新造故52+113+138
盾五百三 多前百一十九以新造故〼134+137
甲二百五十四 多前廿三以新造故139
矛百七十九 如前140
虎溪山漢簡有統計的軍備兵器數量的數據,如矛、盾、矢、甲的數量和增減原因,兵甲武器的統計還見於尹灣漢墓出土“武庫永始四年兵車器集簿”,比較而言,沅陵侯國的兵甲數量較少,且較前一年增加不多,一方面是因為沅陵侯國範圍和人口基數小,一方面也與中央有意控制和削弱諸侯王國的勢力,以及長沙郡國較為安定的環境有關。長沙國始終效忠朝廷,無意儲備超額的軍備物資,成為漢高祖分封八個異性諸侯王國中僅有保全的王國,長沙國和沅陵侯國直至無後,才被除國。 [1] 

沅陵侯國道路交通

廷到長安道武關二千六百九十六里其四百卅二里沅水11
廷到長安道函浴(谷)三千二百一十九里其四百卅二里沅水12
作為侯國,沅陵侯有向漢王朝述職繳貢之職,侯國與漢王朝來往密切,沅陵侯國到漢王朝都城長沙的路線必然十分重要,虎溪山漢簡就仔細記錄了侯國到長沙的兩條路線和具體里程。沅陵縣在沅水與酉水交界處,而沅水是沅陵侯國對外的交通要道,水路便利,從侯國前往長安皆利用沅水通行。沅陵侯國水系發達,自然船隻也眾多,虎溪山漢簡也有記載“民船五丈以〼”(簡146)的簡文,也有專業“船人”記錄。簡146的船長五丈,約為11.55米,漢初私船還大於秦代縣公船,這或與沅陵地於酉水與沅水匯合處,水流增大,河道變寬,水路通航便利有關。
同時沅陵侯國不僅水路發達,同時陸路也暢通,如:
廷到郪鄉陸道八十七里30
侯國屬鄉郪鄉較為靠近沅陵縣治,陸路僅八十七里。 [1] 

沅陵侯國物產果林

園五十八畝……〼147
〼□一木 朱臾十五□〼149
〼□梨七木150
〼梨五百八十五□〼151
〼橘一木 〼152
楊栂□□〼153
慄卅七木157+156
棗廿五木 梨六百三木161
簡147中五十八畝的“園”當為沅陵侯國所屬官園,很有可能後續記錄的樹木皆是該園所種植,如南越王木簡也有關於宮室果木的記載。簡153的“楊栂”,就是楊梅,馬王堆漢墓遣冊也有“楊栂”的記載,説明兩千餘年前的湖南已盛產楊梅,如今湖南省內仍有多處盛產楊梅遠近馳名,如靖州被譽為“中國楊梅之鄉”,再如簡文記錄的“橘”“棗”“梨”“慄”等,今湖南地區也多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