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污水回用

鎖定
廢水污水經二級處理和深度處理後回用於生產系統或生活雜用被稱為污水回用。污水回用的範圍很廣,從工業上的重複利用到水體的補給水和生活用水。污水回用既可以有效地節約和利用有限的和寶貴的淡水資源,又可以減少污水或廢水的排放量,減輕水環境的污染,還可以緩解城市排水管道的超負荷現象,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中文名
污水回用
注意事項1
對人體健康不應產生不良影響
注意事項2
對環境質量和生態系統無不良影響
注意事項3
對產品質量不應產生不良影響

污水回用基本原理

污水處理技術儘管很多,但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分離、轉化和利用。 [1]  分離是指採用各種技術方法,把污水中的懸浮物或膠體微粒分離出來,從而使污水得到淨化,或者使污水中污染物減少至最低限度。轉化是指對已經溶解在水中、無法“取”出來或者不需要“取”出來的污染物, [2]  採用生物化學、化學或電化學的方法,使水中溶解的污染物轉化成無害的物質,或者轉化成容易分離的物質。總之,污水處理應使水中污染物朝有利於治理的方向發展。

污水回用作用

污水處理後可應用於農業、工業、建築、地下水回灌、景觀、娛樂、河流生態維持等方面,不同的用途對污水處理有不同的要求。 [3] 
一、農業用水
農業用水是城市污水回用的一個大用户,主要包括大田作物、花卉和林地的灌溉。污水回用於農田灌溉時,不僅能給農業生產提供穩定的水源,而且污水中的氮、磷、鉀等成分也為土壤提供了肥力,既減少了化肥用量,又增加了農作物產量,而且通過土壤的自淨能力可使污水得到進一步的淨化,尤其污水回用可控制農村地區無節制地超采地下水。但如果污水水質不能滿足要求,則會破壞土壤結構,使農藥以及重金屬在作物和土壤中積累,降低農產品質量及產量。回用污水中污染物的限度要以作物種類及生長階段以及水文地質條件等為依據,其水質必須符合《農業灌溉水質標準》。
污水灌溉是具有風險的,由於對污水處理程度不夠或長期灌溉風險估計不足,我國的污水灌溉已有很多經驗教訓,如瀋陽張士灌區用污水灌溉20多年後,污染耕地2500h㎡,造成嚴重的鎘污染,稻田含鎘5—7mg/Kg;天津近郊因污水灌溉導致2.3萬h㎡農田受到污染;廣州近郊因為污水灌溉污染農田2700h㎡,因施用含污染物的底泥約13333h㎡的土壤被污染,污染面積佔耕地面積的46%;20世紀80年代中期,對北京某污灌區進行的抽樣調查表明,大約60%的土壤和36%的糙米存在污染問題。
二、環境用水
主要用於城市水系補充用水以及綠化隔離帶和園林灌溉用水。一個城市沒有水就沒有靈氣。用中水補充河湖水系,替代其它水源一舉兩得,既達到優水優用、節約用水的目的,又美化了環境。水資源缺乏是北京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充分開發利用中水將為城市水系補充用水和綠化用水提供充足的水資源保證。隨着北京生態居住區的建設,城市綠化用水將不斷增加,中水將成為城市綠化用水的主要來源。
三、工業用水
據調查,北京工業用水佔全市各業用水的25%左右,在節水方面仍有很大潛力。面對淡水日缺、水價上漲的嚴峻現實,工業企業除了盡力將本廠廢水循環利用以提高水的重複利用率外,對城市污水回用也日漸重視。工業用水根據用途的不同,對水質的要求差異很大,水質要求越高,水處理的費用就越高。理想的回用對象應是冷卻用水和工藝低質用水(洗滌、衝灰、除塵、直冷等)。當考慮某項工藝是否可以利用回收的污水時,必須滿足需要的水質,並要計算回用污水及其處理的費用,以求最大的經濟效益。
四、市政雜項用水
主要用於建築施工、噴灑路面、洗車和衝廁等。據測算,北京200多萬輛車如果都用中水洗車,每天能節省近1.3萬户居民一個月的生活用水。中水回用時應格外注意衞生,以免危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此外,中水中不應含有致病菌,應清潔、無臭、無毒,且懸浮物含量滿足應用要求。
五、地下水回灌
近幾十年來由於持續乾旱造成地下水過度開採,北京已形成了超過2500k ㎡的漏斗區,嚴重地影響了地面生態系統和地下水吸取水層的安全。將城市污水二級處理後回灌於地下,水在流經一定距離後同原地下水源一起作為新的水源開發。這樣既可以阻止因過量開採地下水而造成的地面沉降,還能利用土壤自淨作用提高回水水質,直接向工業和生活雜用水供水。污水回灌地下水對水質要求很高,回灌前須經生物處理(包括硝化與脱氮),還必須有效去除有毒有機物與重金屬,一旦回灌水質達不到要求,將會對地下水含水層造成污染。

污水回用注意事項

(4)應符合應用對象對水質的要求或標準;
(5)應為使用者和公眾所接受;
(6)回用系統在技術上可行、操作簡便;
(7)價格應比自來水低廉;
(8)應有安全使用的保障。 [4] 

污水回用發展前景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隨着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缺水問題日益突出。當前相當一部分城市水資源短缺。據統計,全國669個城市中,400個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110個城市嚴重缺水。為了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污水回用工作日益受到重視,國內許多城市的污水處理廠建設了回用處理設施。
從國內外污水回用的發展狀況來看,污水回用現已受到比較普遍的重視,許多缺水地區已經建立了一批技術可靠、管理科學、運行穩定的回用工程。就當前國內外的形勢來看,污水回用的發展方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1、制定合理的、完善的回用水水質標準 對於污水回用,仍存在一些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不確定因素。由於對污水回用還沒有全面的科學依據,各國制定的回用水水質標準有較大差異。因此深入研究,制定合理的、完善的回用水水質標準,將大大推動污水回用的發展。
2、發展高效價廉的污水回用處理技術 完善的污水回用處理技術是促進污水回用進一步發展的保證,常用的污水回用處理方法有:
(1) 固液分離:絮凝、沉澱和過濾;
(2)生物處理:好氧生物處理、氧化塘和消毒;
(3)深度處理:活性炭、空氣吹脱、離子交換、石灰處理、膜工藝和反滲透。

污水回用相關技術

污水工藝——MBFB膜生物流化牀
MBFB膜生物流化牀工藝用於污水回用,能在原有污水達標排放的基礎上,經過生物流化牀和陶瓷膜分離系統,進一步降低COD、NH-N、濁度等指標,一方面可直接回用,另一方面也可作為RO脱鹽處理的預處理工藝,替代原有砂濾、保安過濾、超濾等冗長過濾流程,同時有機物含量的降低大大提高RO膜使用壽命,降低迴用水處理成本,無機陶瓷膜分離系統,是世界第一套污水處理專用的無機膜分離系統,和其它的有機膜、無機膜相比,具有膜通量大、可反衝、全自動操作等優勢。
工藝概念
生物流化牀工藝以生物流化牀為基礎,以粉末活性炭(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簡稱PAC)為載體,結合膜生物反應器工藝(Membrane bioreactor,簡稱MBR)的固液分離技術,使反應器集活性炭的物理吸附、微生物降解和膜的高效分離作用為一體,使水體中難以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與在曝氣條件下處於流化狀態的活性炭粉末進行充分地傳質、混合,被吸附、富集在活性炭表面,使活性炭表面形成局部污染物濃縮區域;粉末活性炭同時也為微生物繁殖提供了特殊的表面,其多孔的表面吸附了大量微生物菌羣,特別是以目標污染物為代謝底物的微生物菌羣;同時,粉末活性碳對水體中溶解氧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在高溶解氧條件下,微生物對富集在活性炭表面小分子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然後利用陶瓷膜分離系統將水和吸附了有機物的粉末活性炭等懸浮顆粒分開,通過錯流過濾,進一步淨化污水,使其達到中水回用標準。研究表明,MBFB能有效除去微污染水體中氨氮、COD和其它難降解小分子有毒有機物等。
MBFB機理
在MBFB反應系統中,粉末活性碳(PAC)由於吸附大量微生物,成為生物活性碳(BAC),使PAC不僅存在着對小分子有機污染物的吸附和富集作用,還存在着PAC對微生物的吸附和保護作用、PAC對溶解氧的吸附作用、在局部高污染物濃度和高溶解氧條件下微生物對小分子有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PAC的生物再生作用。PAC、微生物、溶解氧、污染物等要素在高強度流化、混合、傳質、剪切作用下,實現對微污染小分子有機物的高效分解。
1、PAC對小分子有機物的吸附和富集作用PAC能富集污染物形成局部高濃度區,有利於微生物生長和對微污染小分子有機物的分解作用;
2、PAC對微生物的吸附和保護作用;
3、PAC對溶解氧吸附作用,隨着活性炭顆粒直徑變小,比表面積增加,PAC對溶解氧的吸附作用越來越強;
4、微生物對小分子有機物的分解作用,MBFB工藝通過PAC對微生物、污染物和溶解氧的吸附和富集作用;通過PAC對微生物的保護作用,使微生物能有效利用微量的有機污染物為底物,以溶解氧為電子受體,分解微污染水體中有機物,實現水質深度淨化;
5、PAC的生物再生作用,活性炭表面生物膜對吸附的有機物具有氧化分解作用,可通過生物降解恢復活性炭吸附能力,實現PAC的生物再生,在MBFB系統中,高強度的三相傳質、混合、紊流、剪切和活性炭顆粒之間的摩擦作用,使活性炭表面老化生物膜不斷脱落,使MBFB保持高效的吸附和生物降解功能。
MBFB特點
1、活性炭粉長期使用,勿需更換或再生;
2、三相傳質混合,反應效率高;
3、載體不流失;
4、載體流化性能好;
5、氧的轉移效率高;
6、污染物高度富集,生物量大;
7、對微污染水處理效果好。
MBFB核心—無機陶瓷膜
美國西雅圖環境科技公司研發的滌餌DECLEAN無機陶瓷膜系統,是在普通陶瓷膜研究的基礎上,通過高科技改造,減少膜污染,大大提高膜通量,有效克服了無機陶瓷膜在水處理中應用的兩個最大障礙(價格昂貴、膜通量小),使無機陶瓷膜應用於水處理成為可能。

污水回用歷史意義

污水回用發展到今天,人們已經認識到污水作為水源的重要意義。實際上,污水回用系統是通過工程工藝來模擬自然界的水循環。水循環系統中包括了有計劃的污水再生、循環和回用,這是社會進步、技術發展、對公共衞生危險認識提高的反映。由於污水、再生水和水回用之間的關係鏈得到了人們越來越正確的認識,越來越小的循環圈是可能的,這意味着污水回用有着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