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池志強

(中國工程院院士、藥理學家)

鎖定
池志強(1924年11月16日—2020年1月7日),浙江省黃岩縣(今台州市黃巖區)人,藥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 [1] 
池志強於1949年畢業於浙江大學藥學系;1959年獲前蘇聯列寧格拉兒科醫學院副博士學位;畢業初期曾擔任浙江大學藥學系助教;1978年,任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副所長;1983年,任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1953年起,在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在上海藥物研究所從事藥理學研究。
池志強長期從事藥理學研究,在抗放射損傷藥物、神經系統藥物研究,成績突出;早期從事血吸蟲病化學治療、銻劑解毒研究,採用二巰基丙磺酸鈉解銻毒,有顯著療效;研究放射損傷化學防護,找到一些對實驗動物有防護作用的藥物,並對其防護作用原理進行系統研究;從事分子神經藥理的研究,特別對強效鎮痛劑、阿片受體的分離純化及選擇性配體研究有一定影響。 [2-3] 
2020年1月7日1時43分,池志強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5歲。 [4] 
中文名
池志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省黃岩縣(今台州市黃巖區)
出生日期
1924年11月16日
逝世日期
2020年1月7日1時43分
畢業院校
浙江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研究出抗血吸蟲病的藥物和高強效鎮痛劑

池志強人物經歷

池志強院士 池志強院士
1924年11月16日,池志強出生於浙江省黃岩縣的澄江(又稱永寧江)岸邊,其父池雲與妻子商議給兒子取名志強,以寄心志,為國圖強,池雲夫婦共有5個子女,池志強排行老三。其父池云為長期在外從事測繪工作的技術員,母親是個有文化的家庭“老師”,其子女都得到良好的教育。母親的與人為善、以鄰為友的生活作風,使池志強從小養成與人友善、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池志強從小喜愛讀書、興趣廣泛,在小學三、四年級時,他泛讀多部中國古典小説名著,為今後進一步求學深造以及做學問打下深廣的文學功底。
進入初中學習後,時值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學校被迫遷至山區,家裏也因父親工資收入大減而陷入困境。為了交納繼續求學的費用,只好憑藉貸典當度日。在艱苦的求學生涯中,使池志強養成吃苦耐勞,勤勞樸素和奮發進取的生活作風。
池志強 池志強
池志強在黃岩縣初中(今黃岩中學)畢業後,考入從臨海縣海門區(今椒江區)搬遷到仙居縣深山廣度寺的浙江省立台州中學(今台州中學)。為了躲避敵機的轟炸,滬、杭一帶許多中學老師也紛紛逃難來到時遷仙居的台中,其中不乏名校的教師骨幹,使台中教學水平得以提高。在深山廟宇裏學習,教學條件十分困難,連化學課也無法由學生動手做實驗,幸好來了一位化學老師,使講課生動有趣,注重啓發式教學,並用順口溜的形式幫助學生記住一些化學規律。同時,還給學生演示一些有趣的示範實驗。所有這些,吸引池志強的心,使他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併為爾後考入大學化學系繼續深造創造了條件。
1942年,池志強高中畢業時,許多知名大學均已內遷,經濟拮据的他無法籌措旅費和學費,於是只好輟學當一名小學老師。他節衣縮食,一年後積累了一些資金,並於1943年以優異成績考入浙江大學龍泉分校化學系公費生學習。
由於家有兄弟姐妹5人,僅靠父親不高的薪金維持生活,於是他一邊刻苦學習,以優秀成績保持公費獎學金,一邊在節假日裏當家庭教師,以維持自己的日常生活開支。
1945年8月,抗戰勝利,浙大龍泉分校遷回杭州,全國人民滿腔熱情地投入戰後重建工作。因浙大校園受日寇破壞,滿目瘡痍,需要整修,要求學生借讀廈門大學一年。在這求學關鍵時期,他只好又一次輟學回到家鄉,當上了黃岩中學靈石分部的化學、外語老師,掙一點微薄的薪水供弟妹讀書,並積蓄回杭復學的路費。
1946年,回杭復學後,池志強看到廣大人民缺醫少藥的痛苦,意識到藥學系畢業後謀生的道路更為寬廣,於是他決心克服困難轉到1944年新建的藥學系學習。由於藥學系是5年制的,要求基礎深厚,重視實驗教學,更重視學生的獨力工作能力的培養和動手實驗操作的訓練。在教師嚴謹作風影響下,池志強在學習與實驗中積累了科學研究的方法,獲得了一些初探科學奧秘的樂趣,樹立了進一步從事藥理科學研究的自信心,於1949年秋在藥學系首屆畢業,成績名列第一,並留校當了張其楷教授的藥物化學助教。
在浙大求學期間,池志強受到求是精神的薰陶,一邊刻苦學習業務知識,一邊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在反飢餓、反內戰鬥爭中站在鬥爭第一線;在護校迎解放鬥爭中,在中共地下黨領導下,擔任了浙大應變委員會安全部負責人,做好全校的安全保衞工作。由於池志強積極帶頭參加學生愛國運動,經中共浙大地下黨負責人之一的谷超豪介紹,1949年1月加入了中共地下黨組織。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後,百廢待興,幹部奇缺,池志強服從黨組織的安排,於1951年夏離開了心愛的教學與科研的崗位,到浙江省文化局負責科學普及和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的組織管理工作,先後擔任過社會文化科和電影科等科長之職。
1953年7月,池志強響應中央讓專業技術人才歸隊的號召,奉調進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工作,後任副所長、研究員,專業研究藥理學。
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血吸蟲病在長江流域廣泛流行,病情十分嚴重。為了儘快消滅血吸蟲病,中央建立血防辦大力推動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上海藥物研究所急國家所急,投入大批力量尋找新防治藥物和銻劑毒性解毒的研究。池志強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姿態,受命於危難之時,師從丁光生教授挑起血防新藥篩選及銻劑毒性解毒的研究。
1956年,正當池志強與夥伴們將合成的二巰基丁酸鈉開始用於解銻毒的研究取得顯著的效果時,他奉命被派去蘇聯列寧格勒兒科醫學院學習,進研究生藥理系攻讀,在B.M.Kapacuk院士指導下以前蘇聯發明的新型二巰基丙磺酸鈉和中國研製治療藥物吐酒石的解毒作用及吐酒石的毒理及其年齡差異等為研究課題。
池志強 池志強
經過他夜以繼日的苦心研究,證明了新型二巰基丙磺酸鈉對吐酒石的解毒有顯著效果,並證明二巰基丁二酸鈉仍比新型二巰基丙磺酸鈉為優等。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發表在前蘇聯藥理學及毒理學雜誌及巰基類化合物研究專著上,不僅受到導師的讚許和同行的矚目,並於1959年答辯後獲醫學副博士學位,而且也推動了中國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進展,起了一定作用。
為了在中國儘快開展此項研究工作,上海藥物研究所成立了第五研究室,並要求池志強在副博士學位答辯後在前蘇聯有關電離輻射研究室訪問學習半年。同時,接受國家科委的委託,擔任中國訪蘇代表團的陪同翻譯工作,直至1960年6月隨同代表團回國。
1970年初,池志強迎難而上,毅然承擔了尋找一種新的強效鎮痛劑這項艱鉅任務。經他與同仁的日夜鑽研,最後證明了羥甲基芬太尼(OMF)是一個高選擇性、高親和力的μ阿片受體的激動劑,並得到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A.Goldstein教授的重複驗證,其驗證的結果發表在美國分子藥理學雜誌上。
1978年,任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副所長。
1983年,任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分管科學研究和外事工作。
池志強 池志強
1986年,由於在池志強創新設計科研思想指導下,找到了較為理想的高效鎮痛劑,受到國際同行的矚目,被選為阿片類研究領域惟一的國際學術權威機構——國際麻醉劑研究會執委會委員,成了中國第一位擔任該組織的執委。
1987年,池志強首先採用中國特有的山齒草藤凝集素純化阿片受體,而成為國際上少數幾個純化成功的實驗室之一。
1988年,池志強親自參加和組建當時由中國科學院生物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文獻情報中心共同創辦的《生物科學信息》(1992年改名《生命科學》),並擔任主編至2000年。
1989年,被選為上海市第七屆市政協常委兼任科技委主任。
1993年,被選為上海市政協之友社理事兼科技組組長。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3年,改任政協之友社名譽理事。 [2]  [5-6] 
2020年1月7日1時43分,池志強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5歲。 [4] 

池志強主要成就

池志強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池志強1953年開始從事藥理學研究,在多個研究領域裏均有建樹。20世紀50年代,他主要從事防治血吸蟲病藥物及銻劑解毒研究。60至70年代,他主要從事國防科研項目的研究,如防治輻射損傷藥物研究,防化學有關藥物研究等多項國防任務,並取得較好成績。70年代後期起,他從事強效鎮痛劑及阿片受體選擇性配體研究,並首先在中國國內開展阿片肽受體及其高選擇性配體研究。 [3] 
池志強領導的實驗室是我國分子藥理學受體研究的主要單位。在國內領先開展阿片受體及其亞型高選擇性配體研究,並取得顯著成績。獨創設計的研究成果-阿片μ受體高選擇性激動劑羥甲基芬太尼是國際承認為最好的μ受體激動劑之一。最近,對羥甲基芬太尼的幾個立體異構體合成並比較了它們的鎮痛、μ受體親和力、選擇性差異、對動物產生機體及精神依賴,發現其異構體F9209、F9204為當前μ受體選擇性最高激動劑。在阿片受體的分離純化方面也取得較大進展,是國際上純化成功的少數單位之一。 [1] 
  • 抗血吸蟲藥物及銻劑解毒研究
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血吸蟲病在長江流域廣泛流行,病情十分嚴重。為了儘快消滅血吸蟲病,上海藥物研究所急國家所急,投入大批力量尋找新防治藥物和銻劑毒性解毒的研究。池志強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姿態,受命於危難之時,師從丁光生教授挑起血防新藥篩選及銻劑毒性解毒的研究。正當池志強與夥伴們將合成的二巰基丁酸鈉開始用於解銻毒的研究取得顯著的效果時,他奉命被派去蘇聯列寧格勒兒科醫學院學習,在B.M.Kapacuk院士指導下以前蘇聯發明的新型二巰基丙磺酸鈉和中國研製治療藥物吐酒石的解毒作用及吐酒石的毒理及其年齡差異等為研究課題。經過他夜以繼日的苦心研究,證明了新型二巰基丙磺酸鈉對吐酒石的解毒有顯著效果,並證明二巰基丁二酸鈉仍比新型二巰基丙磺酸鈉為優等。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發表在前蘇聯藥理學及毒理學雜誌及巰基類化合物研究專著上,不僅受到導師的讚許和同行的矚目,而且也推動了中國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進展,起了一定作用。 [6] 
  • 電離輻射損傷化學防護的研究
20世紀50年代起,許多國家實驗室爭先研究電離輻射損傷化學防護。池志強在副博士學位答辯後在前蘇聯有關電離輻射研究室訪問學習半年;回國後,他顧不上休息即與第五研究室同仁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研究試驗,在生物胺、巰基化合物等方面合成、篩選數千種新的化合物,從中找到如432、947和1759等藥物,經在小鼠、犬、猴等動物上試用證實具有電離輻射損傷化學防護作用。這項成果經鑑定並交有關單位備用的同時,他和同事們乘勝追擊,還在防護藥物作用機理研究方面進行深入探討,也取得了滿意的結果,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6] 
  • 強效鎮痛劑及阿片受體結構功能的研究
1970年初,池志強毅然承擔了在眾多鎮痛劑基礎上尋找一種新的強效鎮痛劑這項艱鉅任務。他帶領同事們從查找分析有關鎮痛劑文獻基礎上,大膽地提出了芬太尼結構改造系統的研究,決定在苯吡啶的吡啶環三位上引入一個甲苯,使原有化合物成為三甲基芬太尼,提高鎮痛效價10倍以上。初戰告捷,大大激發了科研組同仁的攻關熱情。他又帶領同事們乘勝追擊,以3-甲基芬太尼為基礎合成大批衍生物,從中找到羥甲基芬太尼,其鎮痛效價比嗎啡高6000至10000倍,成了當時世界最強鎮痛劑之一。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池志強對羥甲基芬太尼的藥理特性進行研究。從應用研究轉向基礎研究,必須付出更多的心力,更須多學科知識及深廣的藥理知識,經池志強與同仁的日夜鑽研,最後證明了羥甲基芬太尼是一個高選擇性、高親和力的μ阿片受體的激動劑,並得到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A.Goldstein教授的重複驗證,其驗證的結果發表在美國分子藥理學雜誌上。由於在池志強創新設計科研思想指導下,找到了較為理想的高效鎮痛劑,受到國際同行的矚目。 [6] 
  • 論文專著
據2015年12月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顯示,池志強院士在1990年至2007年,共發表了47篇期刊論文。 [7] 
2003年至2007年部分論文舉例<br>
論文題名
作者
年卷期
發表刊物
Involvement of dopamine system in regulation of Na+, K+-ATPase in the striatum upon activation of opioid receptors by morphine
池志強
2007年 71卷 2期
MOLECULAR PHARMACOLOGY
Morphine inhibits doxorubicin-induc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ion and nuclear factor κB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in neuroblastoma SH-SY5Y cells
池志強
2007年 406卷 2期
Biochemical Journal
Involvement of cAMP/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in regulation of Na+, K+-ATPase upon activation of opioid receptors by morphine
池志強
2006年 69卷 3期
MOLECULAR PHARMACOLOGY
G蛋白偶聯受體二聚化研究進展
池志強
2006年 22卷 07期
中國藥理學通報
慢性嗎啡引起的抑制海馬神經元 Na+,K+-ATPase活性和降低能量代謝酶的表達可能參與小鼠嗎啡依賴的形成
池志強
2006年 15卷 03期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誌
阿片成癮的細胞分子機制
池志強
2005年 21卷 08期
中國藥理學通報
G蛋白偶聯受體固有活性研究進展與新藥開發
池志強
2005年 21卷 09期
中國藥理學通報
Effect of chronic treatment of ohmefentanyl stereoisomers on cyclic AMP formation in Sf9 insect cells expressing human mu-opioid receptors
池志強
2004年 74卷 24期
LIFE SCIENCES
Internalization and recycling of human mu opioid receptors expressed in Sf9 insect cells
池志強
2003年 73卷 1期
LIFE SCIENCES
參考資料: [7] 
  • 專利發明
據2015年12月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顯示,池志強院士在2001年發明並申報了專利3-甲基芬太尼衍生物的光學異構體、合成及它們鎮痛活性。 [8] 
  • 科研獲獎
羥甲芬太尼的研究成果於1987年榮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1991年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 
1
國防科技重大成果獎
二等獎
國防科工委
1980年
2
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中國科學院
1980年
3
/
"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榮譽證章
國防科工委
1988年
4
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
國務院
1991年
5
自然科學獎
三等獎
中國科學院
1992年
參考資料: [9] 

池志強人才培養

池志強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據2015年12月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顯示,池志強院士在2002年至2005年共培養了3位博士研究生。 [3] 
2002年至2005年博士培養情況
論文題名
作者
指導老師
學位
海馬ATP生成相關蛋白質表達改變與嗎啡軀體依賴的關係
陳曉嵐
池志強
博士
羥甲芬太尼立體異構體產生依賴及其對CREB、CaMKⅡ信號通路的影響
高燦
池志強
博士
人μ阿片受體的二聚化、內吞及再循環機制
諶立偉
池志強
博士
參考資料:

池志強榮譽表彰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 

池志強社會任職

池志強院士 池志強院士
自1953年回到科技戰線後,池志強擔任過的主要黨政職務有:
留蘇時,任列寧格勒市中國留學生黨總支書記;
1989年,被選為上海市第七屆市政協常委兼任科技委主任;
1993年,被選為上海市政協之友社理事兼科技組組長;
2003年,改任政協之友社名譽理事;
2004年,被選為上海市歐美同學會名譽理事等。
此外,池志強還兼任《中國藥理學報》、《中國藥理通訊》和《處方藥》等多種雜誌編委,是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科學與中科院生物局、生物學部共同主辦的《生命科學》雜誌的創辦人,自1988年至2000年任主編,2001年起任名譽主編。 [6] 

池志強人物評價

大凡事業成就者,都是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注重向他人學習,池志強的成功科研之路,也是如此開拓與行進的。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大地,他積極參與和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或學術訪問、學術會議,或學術講座、慰問留學人員。他以自己的高水平研究工作和真誠合作的友情博得了國際同仁的信任、支持與友愛,特別是許多研究成果得到國際權威實驗室的驗證與認同,有力地推動了實驗室研究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浙江大學評)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