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江
- 拼 音
- jiāng
- 部 首
- 氵
- 倉 頡
- em
- 鄭 碼
- vbi
- 筆 順
- 441121
- 字 級
- 一級字
- 平水韻
- 上平三江
- 注 音
- ㄐㄧㄤ
- 造字法
- 形聲字
- 總筆畫
- 6
- 詞 性
- 名詞
- 形體結構
- 左右結構
- 異體字
- 𣲅
- 統一碼
- 6C5F
- 98五筆
- iag
- 86五筆
- iag
江字源演變
編輯“江”,形聲兼會意字。
[14]
水是形符,表示與水有關;工是聲符,除了表示讀音之外也有區分意義的功能,“工”是“巨”的本字,有巨大的意思。小篆略同金文。隸書、楷書筆畫化,形體稍變。
[22]
”江“的本意就是專指中國最大的一條河——長江。在古漢語中,”江左“指長江下游南岸地區,也指東晉、宋、齊、梁、陳各代的全部地區;”江右“指長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的地區;”江東“指長江下游南岸地區,亦也指三國時吳國的全部地區;”江表“指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後來”江“字的意義慢慢被擴展,引申為大河的通稱,如江山、江河、江邊。
[14]
[13]
[21]
江詳細釋義
編輯拼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jiāng | 名詞 | 長江 | Changjiang River | 杜甫《秋興八首》:“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唐·崔顥《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
大河流的通稱 | river | 《史記·伍子胥列傳》:“至江,江上有一漁父乘船。” 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 |||
星名 | 《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張守節正義:“天江四星,在尾北,主太陰也。” | ||||
江蘇省的簡稱 | Jiangsu province | ||||
周代諸侯國名 | Jiang state | 《水經注·淮水》:“淮水又東經安陽縣故城南,江國也,贏姓矣。今其地有江亭。” | |||
古州名 | Jiang prefecture |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江西一·封域》:“(晉)割荊、揚二州地,增置江州。” | |||
姓氏用字,詳參:江姓 | 《通志·氏族略二》:“江氏,贏姓之國,顓帝玄孫伯益之後也,文四年滅之。子孫以國為氏。” | ||||
江古籍釋義
編輯江説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江
江説文解字注
江水。出蜀湔氏徼外崏山,入海。
蜀郡湔氐道,二志同。前志曰:湔氐道,禹貢崏山𡉈西徼外,江水所出。東南至江都入海,過郡九,行七千二百六十里。今本九作七,行七千作行二千,今依徐鍇所引正。過郡九者,蜀郡、犍為、巴郡、南郡、長沙、江夏、廬江、丹陽、廣陵國也。湔氐徼外崏山,卽禹貢岷山,封禪書謂之瀆山,李膺益州記詞之羊膊嶺,今四川龍安府松潘㕔卽松潘衞衞北二百三十里大分水嶺是也。流經茂州、成都府、眉州、嘉定府、敍州府、瀘州、重慶府、忠州、夔州府、湖廣之宜昌府、荊州府、嶽州府、武昌府、漢陽府、黃州府、江西之九江府、江南之安慶府、池州府、太平府、江甯府、鎭江府、常州府諸境,至北岸通州,南岸蘇州府昭文縣境入海。此禹貢漢志所謂北江入海也。
從水工聲。
江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江
《唐韻》《集韻》《韻會》𠀤古雙切。音槓。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説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
又《書·禹貢》:三江既入。韋昭《國語》注: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注: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注: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為婁江,東南入海為東江,並松江為三。《前漢·地理志》注:三江:謂北江、中江、南江。
又九江,在荊州。《書·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為江。
又州名,春秋時為吳楚地。秦為九江郡,晉為潯陽郡,即古江州。《地理通釋》:漢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謂江州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改為江州,實非古江州地也。
又姓。本伯益之後。爵封於江,後以國為氏。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江星動,人涉水。
又帝江,神鳥。出天山,識歌舞。見《山海經》。
江書法欣賞
編輯江字形對比
江書寫演示
江書法欣賞
江音韻方言
編輯江韻書集成
韻書 | 攝 | 聲調 | 韻目 | 字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廣韻 | 江 | 平聲 | 江 | 見 | 開口呼 | 二 | 全清 | 古雙切 | kɔŋ | |
集韻 | 江 | 平聲 | 江 | 見 | 開口呼 | 二 | 全清 | 古雙切 | kɪɔŋ | |
韻略 | 平聲 | 江 | 古雙切 | |||||||
增韻 | 平聲 | 江 | 古雙切 | |||||||
中原 | 陰平 | 江陽 | 見 | 全清 | kiaŋ | |||||
中州 | 平聲 | 江陽 | 居羊切 | |||||||
洪武 | 平聲 | 陽 | 見 | 古 | 全清 | 居良切 | kiaŋ | |||
切韻 | 江 | 平聲 | 江 | 見 | 開口呼 | 二 | 全清 | 古雙切 | ||
江上中古音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
上古音 | 先秦 | 高本漢系統 | k | ŭŋ | |
王力系統 | 東 | k | eɔŋ | ||
董同龢系統 | 東 | k | uŋ | ||
周法高系統 | 東 | k | rewŋ | ||
李方桂系統 | 東 | k | rung | ||
兩漢 | 西漢 | 東 | |||
東漢 | 東 | ||||
中古音 | 魏 | 東 | rung | ||
晉 | 東 | rung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東冬鍾江 | roŋ | ||
北魏後期北齊 | 冬鍾江 | oŋ | |||
齊梁陳北周隋 | 江 | oŋ | |||
隋唐 | 擬音/高本漢系統 | k | ɔŋ | ||
擬音/王力系統 | k | ɔŋ | |||
擬音/董同龢系統 | k | ɔŋ | |||
擬音/周法高系統 | k | oŋ | |||
擬音/李方桂系統 | k | ång | |||
擬音/陳新雄系統 | k | ɔŋ | |||
- 參考資料
-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3-08-19[引用日期2021-03-06]
-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644
- 3.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12:956
- 4. 張章著.説文解字.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1:340
- 5. 許慎著.説文解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08:538
- 6. “邛”“江”考辨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2020-05-02[引用日期2021-03-06]
- 7. 《鄂君啓舟節》地理密碼 .光明日報.2015-01-29[引用日期2021-03-06]
- 8. 劉和惠. 鄂君啓節散論[C]. .安徽省博物館四十年論文選集.:安徽博物院,1996:171-175.
- 9. 胡真編著.百家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08:72
- 1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武漢:崇文書局,2010:1551-1552
- 11. 江 .搜韻[引用日期2021-03-06]
- 12. 江 .漢典[引用日期2021-03-06]
- 13.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4分冊.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152-154
- 14. 顏煦之著.一字一世界.北京:台海出版社,2012.10:224-225
- 15.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02:517
- 16.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06:554
- 17.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58
- 18.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1-03-15]
- 19.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3-15]
- 20.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3-15]
- 21. 張海彤,姚志紅,吳京鳴主編.大私墪教養階進叢書 漢字之美 1.桂林:灕江出版社,2016.01:64
- 22. 李玉潔著.常用漢字形音義.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03:902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