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飛

(安慶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鎖定
江飛(1981- ),男,安徽桐城人,安慶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博士,復旦大學訪問學者。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會員,中華美學學會會員,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安徽省寫作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文藝學、美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
中文名
江飛
外文名
JIANGFEI
別    名
江城子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安徽桐城
出生日期
1981年3月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
職    業
高校教師
代表作品
《文學性:雅各布森語言詩學研究》《紙上還鄉》《何處還鄉》
主要成就
西方文論,美學,文學批評,文學寫作

江飛教授課程

西方文論,古代文論,文學概論,比較文學,基礎寫作,文體寫作

江飛科研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新時期中國美學的存在論轉向與理論形態建構研究”(主持)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詩歌的語言藝術原理及其歷史生成規律”子課題(主持)
安徽省2016年高校優秀青年人才支持計劃重點項目(主持)

江飛出版著作

專著《文學性:雅各布森語言詩學研究》,人民出版社,2019年;
專著《朱光潛儘性全人教育思想》(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 [1] 
散文集《紙上還鄉》,敦煌文藝出版社,2012年; [2] 
散文集《何處還鄉》,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 [3] 

江飛代表論文

  1. 《耶路撒冷》:重建精神信仰的“冒犯”之書,文學評論(CSSCI),2016年第3期;《新華文摘》2016年第19期論點摘編。
  2. 文學意義的生成:重審雅各布森與裏法泰爾、卡勒之爭,文藝理論研究(CSSCI),2016年第5期。
  3. 從“生活論”到“實踐論”——李澤厚前期實踐美學的歷史生成,社會科學戰線(CSSCI),2017年第12期。
  4. “文學性”的兩副面孔:雅各布森與英美新批評的語言詩學比較,南京社會科學(CSSCI),2017年第2期。
  5. 強制闡釋論的文學性訴求,學術研究(CSSCI),2016年第9期。
  6. 李澤厚後期實踐美學的理論內涵、文化意義及美學史地位,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2017年第1期。
  7. 問題意識、歷史意識與形式意識——徐則臣論,當代作家評論(CSSCI),2018年第1期。
  8. 隱喻與轉喻:雅各布森文化符號學的兩種基本模式,俄羅斯文藝(CSSCI),2016年第2期。
  9. 雅各布森詩性模式與巴赫金語境模式之比較,俄羅斯文藝(CSSCI),2015年第2期。
  10. 重審新時期實踐美學、新實踐美學與後實踐美學之爭,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2019年第1期。
  11. 雅各布森的帕斯捷爾納克散文研究——兼及雅各布森散文詩學的特點,文化與詩學(CSSCI),2014年第1輯總第18輯。
  12. 藝術本體建構與審美主體壓抑——再論嵇康《聲無哀樂論》,文化與詩學(CSSCI),2012年第1輯總第14輯。
  13. 巴赫金“自由的人”詩學思想論,安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2013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13年第8期全文轉載。
  14. 流動的“文學性”:雅各布森“主導”詩學思想論,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6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17年第2期全文轉載。
  15. 西方文論:理解、借鑑與批判——以雅各布森語言詩學為例,中國文學研究(CSSCI),2016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16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6. 雅各布森語言詩學與胡塞爾現象學哲學,中國文學研究(CSSCI),2015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15年第7期全文轉載。
  17. 批判地繼承:雅各布森與俄羅斯意識形態傳統,俄羅斯文藝(CSSCI),2014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14年第5期全文轉載。

江飛獲獎情況

全國文藝評論三等獎(2020) [4] 
安徽省社會科學獎三等獎(2019) [5] 
安徽省文藝評論獎(2019)
安徽省文藝評論獎(2018)
安徽省文藝評論獎(2017)
北京師範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15);
第三屆安徽省文聯文藝評論一等獎(2008);
第三屆全國高校文學徵文大賽一等獎(2013);
第二屆安慶文學藝術獎三等獎(政府獎,2016);
首屆安慶作協獎(2014);
安慶師範大學第十三屆教師課堂教學大賽暨第五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文科組,2013);
安慶師範大學實踐教學成果指導獎(2018,2009,2008)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