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閣遠眺圖

鎖定
《江閣遠眺圖》是明代畫家王諤創作的絹本淺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這幅畫描繪了隔江遠望的平遠景象。松林石壁前臨大江,江邊有水榭樓閣,遠處隔江對面,雲霧瀰漫之中,峯巒起伏,山城環抱,樓船停泊江岸。中間一片江波浩渺,水天空闊,橫無涯際。近最的樓榭和遠景的山城遙遙相對,畫面氣勢開闊,意境幽美。湖中水波細密,前重後淡形成高遠空闊,水天相接之勢。對岸遠山,暈染清淡,和近景中的濃墨重染形成對比,整幅作品用筆細勁,是學宋朝馬遠一派。 [1] 
中文名
江閣遠眺圖
作    者
王諤
年    代
明代
規    格
縱143.2釐米,橫229釐米
材    質
絹本
畫作類型
淡設色畫
現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
幅    式
立軸

江閣遠眺圖畫作內容

江閣遠眺圖 江閣遠眺圖
此圖畫面描繪江閣遠眺的平遠景物:遠處為羣山連綿,峯巒起伏,山城環抱,數只舟船停泊岸邊,炯雲繚繞,遠處景物均籠罩在雲霧迷漫之中。中間為一片浩瀚汁水,桅檣櫛比,雲煙縹緲,江水迷離,氣勢闊遠,意境深邃,近處右下角為此畫的主題,山峯由左側突起,伸向左上方。峭壁峻險,巨石嶙峋。在懸崖石壁間,長有幾棵長松,盤根虯曲,蒼翠垂蔭,姿勢挺健:江邊有數間水榭亭閣,依山傍水,廊無網環;閣內有一位長者正襟仰首佇立,向遠方眺望,風神瀟灑,氣寧軒然,正在津津樂道地觀賞着美麗的景緻,旁有兩童子隨侍左右。 [2] 
本幅右下角石上楷書自識:“王諤寫”。 [3] 
本幅有“弘治”、“廣運之寶”等三方印記。 [3] 

江閣遠眺圖藝術鑑賞

此畫從構圖來看,採用了馬遠、夏圭山水畫的結構方法,取景佈勢,簡括明快。畫面上不作水榭樓閣、崇山峻嶺等層層繁複的全景式的佈局,而是僅僅選取周同景物的某一角,加以着意描寫,使主題更加突出:畫面中近景水榭樓閣和對岸的山城遠景,各分佈在兩個角落,遙遙相對。這種選擇好的局部環境的作法,完全是正宗的馬遠;至於樹木,那矯松的枝幹盤曲而上,亦與馬遠《踏歌圖》中的長松大樹同一機杆,那種勾張屈伸的節奏,也只能專屬馬遠的界畫的水榭台閣建築,用筆工整精細,塊面的構置、皴擦的飛白,完全是正宗的馬遠。山石皴法用斧劈,筆勢較放縱,筆觸尖勁,創有自己面貌:畫林木,水墨蒼勁淋漓。 [2] 

江閣遠眺圖名家點評

蘇富比亞洲區中國古代書畫部主管左昕陽:在古人的繪畫作品中,表現思鄉和鄉愁主題的並不多見,大量的紀遊與山水作品表現的是文人的隱逸之趣以及超然物外的道遙之樂。但是在王諤的《江閣遠跳圖》中,一個陷入濃濃鄉愁之中的遊子正在臨水遠望,向我們展現了文人行旅的另一面。 [4] 

江閣遠眺圖歷史傳承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院體漸派繪國》有著錄。 [5] 

江閣遠眺圖作者簡介

王諤(1488—1505年),字廷直,奉化(今屬浙江)人。明弘治初以繪事供事仁智殿。嘗師里人蕭鳳,盡其術,乃肆力於唐宋名家。凡奇山怪石、古木驚湍之類,盡摹其妙,以畫名東南。其畫樹石多著煙靄之態,勢如潑墨,而無四面枝幹叢生疎密之意。孝宗好馬遠畫,乃稱曰:“王諤今之馬遠也。”武宗朝(1506—1521年)升至錦衣千户,欽錫圖書花帶、白金文鏹,後以疾乞歸,家居年至80餘,筆力益勁。先時營壙城西,與家人訣,盛備儀仗,親族送至葬所,不歸。宋愳、廬鎮皆師諤,宋愳所作山水、人物與諤無二。 [6] 
參考資料
  • 1.    明·王諤《江閣遠眺圖》[J].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第2期).
  • 2.    蔣文光主編,中國曆代名畫鑑賞 (下冊),金盾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第1380頁
  • 3.    【王諤江閣遠眺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19-05-29]
  • 4.    左昕陽著.名畫中的旅行:文化藝術出版社,2014.01:89
  • 5.    浙江省博物館編,浙派集英 明代浙派繪畫珍品特展集,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04,第114頁
  • 6.    王諤  .故宮博物館[引用日期2016-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