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門市檔案局

鎖定
江門市檔案館成立於1959年2月,江門市檔案局建立於1981年8月。檔案局與檔案館實行局館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體制,隸屬中共江門市委領導。1985年6月開始,江門市檔案局(館)行政隸屬關係劃歸江門市政府領導。2001年江門市直黨政機構改革,檔案局與檔案館實行合一體制,為江門市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政處級,賦予檔案行政管理職能。原江門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併入檔案局(館),對外保留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牌子。檔案局主要職責是:主管行政區域內的檔案事業,對行政區域內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依法查處檔案違法行為;開展檔案工作服務機制創新;組織編纂地方誌和年鑑、並指導實施,開展理論學術研究等。檔案館是黨和國家的科學文化事業機構,是永久保管檔案的基地,是科學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檔案史料的中心。其主要工作任務是接收與徵集檔案,科學地管理檔案,採取各種形式開發檔案信息資源,並更新服務觀念,拓展服務領域,大膽探索,以適應社會利用需求,創建了江門市現行文件查詢中心,為社會各界和人民羣眾提供利用檔案信息與現行文件的綜合服務,1994年10月江門市檔案館被評為省二級檔案館。
中文名
江門市檔案局
成立於
1959年2月
地    址
江門市
建築面積
5700m2
佔地面積
1800m2
檔    案
30111卷

江門市檔案局硬件設施

2001年1月,我局按照《檔案館建築設計規範》的標準,興建了一座集檔案保管利用、實物檔案陳列展覽與愛國主義教育、檔案人員培訓及現代化辦公等多功能一體的新檔案館大樓,並已投入使用。新檔案館大樓的佔地面積為1800m2,建築面積5700m2,樓高六層,分為辦公和庫房兩部分。配置有中央空調恆温恆濕自動控制系統、1301氣體自動報警滅火系統及聯動裝置、防盜報警監視系統、抽真空充氮殺菌滅蟲消毒機等設備;館內安裝了機械式移動密集架存放檔案,設有閲檔室、計算檢索室、檢索工具室、開放檔案閲覽室、現行文件查詢中心以及相關的檔案業務技術用房。

江門市檔案局檔案資料

檔案館現有館藏檔案和資料44535卷(冊),其中檔案30111卷,排架長設401.2m,分為87個全宗管理。館藏檔案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建國前的清代檔案、民國檔案;二是建國以後,黨政羣團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社團組織的檔案。這部分檔案,數量大,保存全面系統地反映了江門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經濟建設的歷史;以及反映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朱德葉劍英、鄧小平、陶鑄等在江門市視察活動情況和親筆批示手跡。其中有一定數量的經濟檔案和專門檔案,包括地籍圖、土地房產、工商登記、重點工程項目、統計、監察和錄音、錄像、照片檔案。館藏有珍稀的清代清康熙二十四年(即1685年)、粵海關在江門設正税口(通商口岸)、以及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三月設立江門海關、還有清同治四年(1865年)清政府皇帝親自簽發嘉獎江門地方官的功牌等,民國時期形成的具有不可再生性和孤本珍貴性而列為檔案管理的《淞滬御日大戰畫史》(1932年)、《廣州第一次展覽會》(193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圖片》(1944年)等史料,建國後有“文革”小報傳單等,獨具特色,十分珍貴。館藏資料有各種志書、刊物、文件彙編、統計資料等。主要有:《江門史志》、《江門年鑑》、《陳白沙文集》、《江門風光》、《江門土特產》,轄屬各市、區的史志資料等。上述資料,是江門市檔案館館藏檔案的重要補充。檔案館基本形成了一個內容豐富、種類基本齊全、結構合理、有效服務的館藏體系。
檔案館編有形式多樣的檢索工具,便於利用者查找檔案,把館藏檔案30多萬條的文件級目標輸入計算機系統,為檔案檢索提供了現代化管理手段;並編有《江門市檔案館指南》和各種“專題彙編”、“文件彙編”等資料,向利用者介紹館藏情況和提供現代化檢索系統。

江門市檔案局作用與發展

檔案館近10年間,平均每年接待利用者2000人次,提供檔案達70000卷次。配合“廣東省百年圖片展”、“江門五邑華僑風采展”等大型活動,提供了珍貴歷史照片和有關資料。為利用者提供了各種翔實可靠的依據,解決了大量的實際問題,得到了社會各界歡迎和讚譽。
江門市檔案局(館)已安裝了辦公自動化(OA)系統並進入調試階段,將在2003年1月與市政府OA系統聯網實現辦公自動化管理工作。並在2003年建成江門市電子文件歸檔數據庫,實現網上檔案信息資源共享。計劃在2004年晉升為省特級檔案館的管理水平。

江門市檔案局內設科室

組織制訂全市檔案事業發展規劃;協助局(館)領導處理機關日常事務,負責局(館)各項工作的督辦、協調;負責文秘、會務、本局(館)機關檔案、綜合統計、信息調研、組織人事、紀檢監察、信訪保密、財務、計劃生育、工會、共青團、婦女、宣傳、外事、後勤接待、安全保衞工作;組織開展檔案學術理論的研討與交流活動,負責全市檔案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評定工作。
(二)監督指導科
宣傳貫徹國家檔案法規、規範;負責制訂全市檔案法規和檔案業務規範標準;負責對違反檔案法規的行為和案件進行查處;組織全市檔案事業發展規劃的實施,負責全市檔案工作網絡體系建設,核准專業檔案館和部門檔案館的設立;對全市各級檔案管理部門、各級各類檔案館和市直黨政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及農村的檔案工作進行監督指導和諮詢服務,組織開展並核准檔案工作目標管理活動;開展檔案專業教育和業務培訓工作。
(三)檔案管理科
負責接收市直黨政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及重點建設項目的檔案,從社會上徵集、收集各類具有保存價值的重要檔案史料及實物;按照規範整理館藏檔案、編制各類檢索工具;負責館藏檔案的統計、保管、保護、修復工作,確保檔案的完整與安全;負責館藏檔案的鑑定與銷燬工作;編輯研究和公佈、出版館藏檔案及信息,參與本市有關的史志編寫工作;負責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和檔案史料的陳列、展覽;為本市各工作部門和社會提供檔案信息和檔案寄存、代管、諮詢等服務。 管理科加掛“江門市檔案寄存中心”牌子,對全市未到進館期限但本單位無條件保管的檔案和不屬於進館範圍但具有保存價值的檔案開展寄存、代管服務。
(四)編纂出版科
貫徹執行市委、市政府和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有關地方誌工作的方針、政策。制定並組織實施全市地方誌編纂工作的規定、規劃;制訂《江門市志》編纂方案並組織編纂出版;指導專志、區志、縣誌三個系列志書(含續志)的編纂業務,組織上述三個系列志書的審定、驗收和出版;組織編纂《江門年鑑》,聯絡、指導和審閲區、市方誌機構編纂的綜合年鑑和專業年鑑;收集收藏各類有關江門市的資料、志書、地情類書籍,整理和研究地情資料,提供地情信息,整理和研究江門市的舊方誌;開展方誌、年鑑理論研究和業務培訓,並組織編寫論文、論著;承辦市委、市政府和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和省地方誌交辦的其他工作。
(五)信息編研科
規劃、指導與組織實施全市地方誌信息化建設,負責市情信息庫建設和管理和珠中江區域性檔案目錄數據中心的異地備份、保管、開發利用工作。採取各種形式開放檔案地誌信息資源。依法向社會開放檔案地誌信息資源,為社會利用檔案資源提供服務。開展已公開文件的收集與整理、保管、提供利用工作、指導全市檔案系統開展現行文件查閲工作。負責管理現行文件查詢中心,做好現行公開文件的接收和收集工作,積極提供查詢服務;利用檔案資料為黨委政府決策服務和開展社會教育服務。負責全市性的重要政務活動、外事接待和重大突發事件的聲像拍攝工作,並對所形成的照片、錄音、錄像檔案進行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

江門市檔案局工作動態

江門市檔案局開展黨員義工服務活動
在2013年“七一”到來之際,江門市檔案局黨員義工隊到"雙百"行動結對社區——蓬江區北街街道海傍社區開展義工服務活動,奉獻愛心。
2013年7月1日上午,由海傍社區的吳書記帶領我局黨員義工服務隊與社區部分黨員一起看望江門市福利院和社區內的困難老黨員,向他們致以節日問候,並送上生活必需品和慰問金。其間,黨員義工詳細瞭解困難老黨員的身體和生活狀況,感謝他們為黨和人民作出的貢獻,祝願他們生活愉快、健康長壽。老黨員在接過節日禮物後,由衷感謝黨員義工的關懷問候。
開展黨員義工服務是新時期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進一步提升黨組織形象、增強黨員隊伍生機活力的有力舉措,江門市檔案局黨員義工隊以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期黨員的精神風貌,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提升了黨員在人民羣眾中的先進形象,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