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詩信

鎖定
江詩信資助莘莘“寒門學子”十春秋
“希望老人”——江詩信
江詩信,1935年生,1985年因病離休。1992年一次偶然經歷促使他走上了捐資助學的道路。十幾年,在他的努力下,184個單位、2000多名“愛心使者”自願加入到愛心助學的行列,2164名失學兒童重返學堂,其中39人跨進大學校門,300多人蔘加了工作。2006年11月24日晚,江詩信老人辭世,享年71歲。
中文名
江詩信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5年
逝世日期
2006年11月24日
性    別
稱    號
“希望老人”

江詩信希望老人

從1992年開始,江詩信就不知疲倦地跋涉在崎嶇的山路上,足跡遍及鄂、豫、陝3省15個縣市的600多個村莊,徒步28萬多公里,只為了一個目的——走訪學校和失學孩子家庭,為因貧困而失學的孩子捐資助學。江詩信是洪山區嚴西湖漁場離休幹部,他放棄安寧的晚年生活,平時節衣縮食,捐資5萬多元,資助107名山區貧困學生。在他的精神感召下,社會各界138個單位、900多人蔘與助學,共資助2164名失學孩子重返課堂,人們稱他是“希望老人”。

江詩信嘗試解脱

“老江太累了,他這次算解脱了”,老伴李玉珍哭着説。1992年,57歲的江詩信開始捐資助學,這條路一走就是14年。
1992年春,愛好攝影的江詩信來到湖北採風,看到了一個輟學的小姑娘邊看書邊煎藥,因為看書太專注,不小心將左手伸進了藥罐,小手上頓時燙起一串水泡。老人決定,“有生之年要讓100個失學兒童重返校園。”江詩信把當時有限的一點離休費全拿了出來,他常年奔波在湖北貧窮山區,僅草鞋就穿破了100多雙,他個人捐出了7萬餘元,幫助了230 多位貧困孩子重返課堂。
江詩信的事蹟逐漸為外人所知。2004年9月,“江詩信愛心助學志願者協會”成立。該協會成立初衷是把江詩信的個人助學行為變為集體行為,以幫助更多的貧困孩子上學。
江詩信常年口腔潰瘍,“嘴裏爛得不像個樣子,舌頭伸出來都是黑的。”王小平説,他一直不能抽出時間好好治。出事前的10月,他剛剛去了湖北鄖西,11月又去了湖北紅安。每年有9個月時間,他如此奔波在路上。
1992年6月,江詩信曾向主管部門提出辭職。但因為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接班,主管部門並沒有同意他的辭職。
“他覺得自己身心蠻累的,再加上協會資金問題一直短缺。”宋功友説。當時愛心協會賬面上只有8萬元,面對雪片般的求助信,這些資金顯得微乎其微。老人精神壓力很大,一方面自己是“公益之星”就應該盡心盡力;另一方面,僅靠自己的力量和社會捐款來助學,老人覺得力不從心。
“他有愛心,有恆心,但是他最大的弱點是不會溝通,酸甜苦辣都悶在心裏”,何線説。她和江詩信相識10多年,在她的心目中,江詩信恆心極強,但是“性格很犟”。
當年江詩信剛剛開始捐資助學時,遇到很多非議,甚至嘲笑,但是他不為所動。14年來,他在大山中幾次遇到生命危險,遺書就寫過4封,就是沒有退縮。
老人離開後,這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民間愛心助學機構,一時陷入了困頓。
記者瞭解,江詩信生前每到一處,只要看到貧困的孩子,就傾其所有。有一次把口袋裏所有的錢都捐出去了,沒有回來的路費,只好打電話向家裏求救。許多錢原本可以以協會的名義報銷的,但是江詩信分文不報。2005年,江老七十大壽,兒女出的辦酒席的費用及親戚朋友的賀禮,也分文不少地轉到協會里去了。
江詩信身體不好,口腔潰瘍血吸蟲病、肝病經常困擾着他。但為了省下錢來資助貧困孩子,他不去看病,病情嚴重的時候,舌頭從中間裂開了,十幾天不能吃飯,他卻還往協會里跑,從未斷過。
“江老走了,真擔心一些貧困學生又會失學。”宋功友嘆息着,“平時協會完全靠江老的名聲撐着。江老走了,愛心助學的路?今後該怎麼走?”-"希望老人"江詩信

江詩信心靈之累

在警方破案無果的情況下,江詩信又向協會的上級主管部門——洪山區團委提出查賬,雖然有關領導十分信任江老,並沒有將丟錢的事情擴大化。但宋功友認為,這事在江詩信的心裏打了一個結。
“7000元錢對很多人算不了什麼,但是對江老是一筆大數目。”協會出納王小平介紹,平時協會開展活動應當公款報銷的花費,江詩信都不願意報銷,而是自掏腰包。協會運送一批愛心衣服到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他又自己出了2000 元的運費。
“他這麼多年一心撲在捐資助學上,對社會了解不深”,王小平哽咽着説江詩信錢丟後給她打了電話,哭得很厲害,甚至擔心出事後公安機關沒來調查,大家會不會懷疑他説了謊。
老人在電話裏哭着問宋功友如何彌補虧空,“錢在家裏都被騙了,別人會不會説我老糊塗了?我一心做好事,為什麼偏偏要來騙我?我是個名人,被騙了,別人會怎麼看我?……”
老伴李玉珍説,江詩信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望着天花板發呆,或自言自語,後悔自己不該輕信那個男子。
王小平説,李玉珍曾告訴她,錢被騙後不久,江詩信回老伴娘家武漢黃陂,聽到有人上吊、服毒的事情,“他平時根本不會問這些事情的”,但這次不停打聽是吃什麼藥,怎麼死的。
21日,出事前3天,江詩信在家中準備上吊被李玉珍發現。當時老伴苦苦勸慰,但悲劇最終未能避免。
事實上,江老曾多次經歷失竊,協會工作人員介紹,有次在去山區助學的路上,小偷偷了他的錢包,害得他忍飢挨餓。有一年臘月二十八日,江老前往山區的捐款路途中遇到一羣流氓,身上帶的3000多元捐贈款被搶走。還有一次,老兩口在家裏看電視,小偷進來偷走了準備捐出去的錢。每一次損失的數目都不少。
長沙大學心理健康中心賀革教授認為,江老已奔走了14年,14年的悲辛繫於一己。而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痛苦掙扎,他的良心之弦早已不堪重負,一次哪怕看似微不足道的傷害都可能摧毀他的心靈。

江詩信所授榮譽

有些人對這位年近古稀老人的行為表示不可理解,他自己的解釋是:“我並非閒極無聊,我只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喚醒人們的良知,引起社會的反響。請伸出您友愛的手,幫助更多的孩子走進學堂,告別愚昧,走向光明。”樸素的信念和行動感動了無數的人們,2004年10月,江詩信被中組部授予“全國老幹部先進個人”稱號。
捐資助學這條路我走了13年,走得很艱難,但我無怨無悔。貧困山區的孩子太需要温暖和關懷了,希望全社會共同關注幫助他們。 ——江詩信

江詩信老人去世

武昌殯儀館,肅穆的松柏樹掛滿白花,人們送別一位71歲的老人——江詩信。14年來,他奔走鄂豫陝三省貧困山區,尋找並資助失學孩子重返課堂,被人譽為“希望老人”;然而,就在24日傍晚,老人突然從十樓的女兒家窗口跳下,自殺身亡。
追悼會接近尾聲,站在前排的學生突然齊刷刷跪了下來,緊接着,後面的學生一排接着一排跪倒,哭着向遺體拜別。告別儀式結束,已在靈堂外的學生們又再次折返回來,跪地謝恩,久久不願離去。
14年來,在鄂豫陝三省15個縣市600多個村莊廣袤的土地上,印滿了這個身材瘦削、皮膚黝黑的老人的足跡。
14年來,他耗盡7萬元家財,引資數百萬元建立江詩信愛心助學志願者協會,在他的努力下,184個單位、2000多名“愛心使者”自願加入到愛心助學的行列,2164名失學兒童重返學堂,其中39人跨進大學校門,300多人蔘加了工作。在湖北多個學校裏,受到“愛心老人”江詩信直接或間接捐資助學的學生就有數千名。
近兩年來,靠蹬三輪車助學的白芳禮老人走了,靠唱歌助學的叢飛走了,“希望老人”江詩信也走了——中國民間助學的三盞“良心之燈”漸次熄滅。民間救助組織路在何方?個人助學行為能走多遠?
在武漢,所有媒體對江詩信的死亡均在第一時間加以報道,但對死因起初卻是語焉不詳或閃爍其詞。這增加了人們對老人死因的猜測。
真相到底如何?老人離去後,這個遍佈全國各地、具有60多家網點的民間愛心助學志願者協會——江詩信愛心助學志願者協會又將何去何從?
如果有一天,我突然離開人間,請我的妻子兒女不要悲傷,不要懷念,只希望能完成我未竟的事業,讓貧困的孩子如我在世一樣得到救援。——江詩信寫好的“遺書”。
武昌殯儀館內聚滿了自發送行的人

江詩信助學之路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江詩信是個很陌生的名字,但對於多數武漢市民來説,這是一位用自己的方式做着事業的獨特老人。
1935年5月出生的江詩信原籍湖北鄖西縣,1985年,從洪山區水產局嚴西湖漁場離休。在多數人看來,離休是精彩一生的結局,而對江詩信而言,那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江詩信自學攝影,並以“家鄉美”為主題在鄖西、紅安等革命老區採風,記錄“山鄉鉅變”。沒料到兩個闖進他鏡頭的小女孩,不僅使他輕鬆歡快的攝影腳步變得沉重,更直接改變了他晚年的人生軌跡。
1992年春天,江詩信在丹江口市陳泉溝村見到一個衣衫破爛、打着赤腳的小女孩,她趕着豬,一路尾隨在一羣剛剛放學的小學生背後。“怎麼不去上學?”小女孩説,爸死了,媽改嫁了,剩下她和哥哥。這個名叫羅姣姣的女孩説着説着就哭了。江詩信當場掏出80元,讓兄妹倆走進了教室。
在紅安縣熊家河村所見的一幕再次震動了他:一個小姑娘在家門口一邊煎藥,一邊看書。由於太專注,左手一不小心伸進了藥罐,燙起了一串水泡。交談中江詩信知道小姑娘名叫張曉麗,父親去世,母親卧牀不起,幼小的她輟學扛起了一個家。這一次,江詩信從路費中擠出100元送給了張曉麗。
回到武漢後,他洗出了兩個小姑娘的照片。望着照片中的兩雙大眼睛,苦孩子們在江詩信的鏡頭裏定格,也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頭上。他立下志願:“有生之年,要讓100個失學兒童重返校園。”
“14年來,他終日奔波在鄂、豫、陝三省15個縣市的600多個村莊中,走過的28萬公里路程夠繞地球7圈。”昨晚,武漢市洪山區區委的一位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1999年臘月十八,鄖西飄着鵝毛大雪,江詩信聽説家住祖師殿村的張斌和張秀鳳兄妹倆又輟學了。
第二天清晨,他穿着草鞋上路。途中要翻越一座海拔1330米、當地最高的山峯。到了中午,江詩信的體力逐漸下降,每走一段路都要出一身汗。他從布包裏掏出冰冷的饅頭,放在胸前焐熱,啃幾圈後再焐、再吃。一路跌跌撞撞,到傍晚6時才到張斌家裏。第二天,他便帶着兩個孩子返回三官洞鄉中心小學,掏錢辦住讀手續,並承擔所有學費和生活費。這一次老人大病了一場,在鄉衞生院整整躺了3天。
遺書
1996年6月,經過70多天連續勞累的江詩信來到紅安縣雙河村時,腿一軟,暈倒在村旁。在一連打了4天針都不見絲毫好轉後,江詩信躺在病牀上,感到自己的生命似乎就要走到終點,他急急地寫下了“遺書”
這些年,被江老感召所“飛”來的捐款,估計在200萬~400萬元左右。
助學名單上的名字越來越多,江詩信漸漸力不從心。他明白,單憑自己的力量,無法扶助所有失學的山裏娃。
他拿出了自己拍攝的幾百幅圖片,辦起了“救助山裏孩子”攝影展,所到之處,掀起了一股愛心潮。每場展覽結束後,都會有觀眾追着江詩信問:怎麼才能幫助這些孩子。一次,江詩信在十堰沖洗照片。女攝影師郭鬱屏的目光停在了一張三姐弟的合影上:13歲的姐姐陳潔穿一件大人的舊汗衫,胸前破了個大洞,弟弟陳武光着上身,8歲的妹妹穿了件用別針扣攏的舊襯衣。
“真有這麼窮嗎?”女攝影師簡直不敢相信。江詩信嘆息道:“是啊,可惜我只有能力資助其中兩個。”郭鬱屏一震,立刻説,“您別急,剩下這個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費用我包了。”從此,這位年輕姑娘上舞廳少了,買衣服也少了,把省下的錢按時寄給孩子。
漢陽造紙廠退休女工張春英含着熱淚找到江詩信,請求捐助3名失學兒童,雖然她每月退休金只有303元。
國信尋呼武漢分公司70多名職工與山裏的孩子結成“對子”。公司還捐助30萬元現金和5萬元教學設備,為鄖西縣三官洞鄉建起一所新學校。
洪山區的幹部也紛紛與失學孩子“結對子”,捐助了300多名失學兒童。“江詩信捐資助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起來了,“江詩信志願者愛心協會”成立了,“江詩信愛心網站”開通了……
江城的大學生們紛紛擠出生活費,與山區孩子結成幫扶對子。華中科技大學還成立了“江詩信愛心接力小組”,將助學活動一屆一屆往下傳……
每一筆捐款的去向,江詩信都記錄在案,供捐贈雙方查詢。每一筆捐款,他都會親自送到受贈對象手中;帶給捐助人的,則是受助的孩子拿着錢走進教室的照片
"希望老人"江詩信的攝影展
傾家蕩產苦了家裏人
他的同事説他從來捨不得多花一分錢,每天只吃兩頓,身穿別人送的舊衣服。“瞧他瘦的!主要是因為營養不良。”
“你問問他,盡到做丈夫的責任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沒有?姑娘中考584分,沒讀成高中,兒子也沒有讀大學。他從來不操家裏的心。我幾次問他:老江,這個家你還要不要?説是離休幹部,到現在還是住的宿舍,頂層,總是漏雨。你看屋裏有個像樣的東西沒有?説出來不怕你笑話,冰箱是女兒送的,地板磚、窗户都是女兒出錢裝修的,電視機、空調是聯通公司捐的。他也不顧自己的身體,早晨買兩個饃饃吃兩餐,他走的這條路啊,特別艱難……”
網上悼念 聚集無數人氣
憤怒網友 詰問無良騙子
老人走了,留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哀悼。受騙也許是一根導火索,不少接觸過老人的人都嘆氣説:“他實在是不堪重負……”
在網絡上,一個名為“送別‘希望老人’江詩信,爭做愛心火炬傳承人”的悼念網站上,聚集起無數人氣。網友們的評論和留言讓人深思。
“笨豬笨”:這個寒風冷雨飄零的季節,他悄然地走了。願世間的人和事,能讓他少一份牽掛和不安,能讓江先生在天堂裏安息。
一位網友:我們無法改變社會,那就改變自己吧,做一個善良而有愛心的人。多一份愛心,便少一份冷漠;多一份給予,便少一份貧窮;多一份實際,便少一份抱怨。
“達溪武”:參加漢網教育版網友聚會時,版主兵哥哥抱着我流淚,兵哥哥是性情中人,組織義務獻血多有成效,他説白芳禮老人走了,叢飛走了,我們武漢有江詩信,我們要幫助江老為助學多做些事,不要讓江老再累死。不想一語成讖,江老真的不在了。
哀悼之後更需反思
跪謝大禮送別老人 哀悼之後更需反思
11月26日上午8時,武昌殯儀館內聚滿了自發前來送別老人的受助家長和孩子。他們以跪謝大禮來悼念老人。
《楚天都市報》機動部主任韋忠南由於工作的緣故,在多年前就與老人相識。
“在江詩信14年的幫扶生涯中,他的功績不僅僅在於拿出了多少錢,幫助了多少人,更重要的是去收集他們的資料,尋找這些人。多年來,他都在尋找那些窩在深山裏,不知道外面世界為何物的苦難孩子,本來這些孩子的生活是封閉的,是江詩信幫他們看到了山外的世界”。
哀悼之後更需反思
一位網友:中國這麼大一個國家,有很多有錢人,還有很多自封的社會精英,但民間助學的著名領軍人物,經常是社會下層甚至最底層的。天津是蹬三輪的九十歲老大爺白芳禮,武漢是江詩信老人和窮學生徐本禹,十堰是小生意人陳志忠,還有靠按摩為生的盲人傅華明。這個正常嗎?
漢網網友:一雙草鞋,行二十萬裏,踏遍鄖西山水,心繫貧苦學子;一生為公,傾其所有,堅持助學幾十年,愛心永存人間。橫批:功德無量。
vei_20004:無語,思考人性的泯滅,激勵我們每一個人,獻出自己的一份愛來填補這世間缺少的愛。
湘竹淚:江老的英雄事蹟,應該是對我們這些有良知的年輕人的一種鞭策,緬懷之餘,我們必須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去幫助別人。
《楚天都市報》韋忠南:江詩信是一個“為孩子而活,為名節而活”的人。在江詩信的客廳中間,有一幅巨大的字畫,上書“希望老人”。他總是認為既然是“希望老人”,就必須對得起希望老人的名號,名氣越大,要揹負的責任就越大。
跪謝大禮送別老人
哀悼之後更需反思
1.一個老人和一羣孩子
2.一個主人和一個家庭
3.一羣好人和一羣學生
在位於武漢市洪山區老幹部活動中心的“江詩信愛心助學志願者協會”辦公室裏,記者見到兩個櫃子裏整齊地排列着《社會各界結對卡》、《貧困生報批表》、《大學生愛心卡》、《助學金回執》等各種檔案資料。隨手翻開《大學生愛心卡》檔案盒,一頁頁紙張記錄着武漢地區許多大學生的愛心:岑澤民100元、羅是是100元、張麗敏100元、覃宇冰100元……
還有來自社會各界的其他人士:工人、幹部、教師、解放軍、記者、學生、華僑、下崗職工……經江詩信聯繫的單位達184多家、個人200多人。12年來,江詩信捐資組助學的善舉感召着周圍的人們,正是這涓涓愛心匯成的溪流,共同將2146名失學青少年送進學校。
洪山區委、區政府對江詩信的行動給予有力支持。在嚴西湖建立了“江詩信捐資助學教育基地”。他所在單位水產局和漁場的16名職工率先加入了他的愛心行列。洪山區直60多個單位的200多名領導和工作人員紛紛加入助學行列。區裏還撥款在嚴西湖建立了“江詩信捐資助學教育基地”,成立了“江詩信愛心助學志願者協會”,開通了“江詩信愛心網站”。
1993年1月30日,洪山區委書記李富生等區委領導同志到江家看望江詩信,瞭解他的工作和生活,進一步表明區裏對助學工作的支持,對江詩信的支持。
江詩信的事蹟在傳誦,他的精神感召着越來越多的好心人。
在眾多好心人中,中國聯通湖北分公司是一個突出的代表。1996年至今,該公司100多名職工先後捐款捐物30多萬元,與500多名山裏孩子結成“對子”。還為該縣三官洞鄉建起了一所新學校,使300多名孩子告別了危房。
漢陽造紙廠退休女工張春英雖然退休費只有300多元,仍然與3名失學兒童結對幫扶。
武漢陳力貞女士捐資15500元,幫助了一大批失學孩子。
在江詩信傾注心血最多的鄖西縣,成立了江詩信志願者協會,近百名在外地讀書的鄖西籍大學生、外出打工者加入了愛心助學行列。
華中科技大學2001年成立了“江詩信愛心接力小組”,小組成員每人幫扶一名困難孩子,畢業後將接力棒往下傳,先後有500多名同學與貧苦山區的孩子結對幫扶。
武漢科技大學城建學院在2004年4月江詩信舉辦的影展中,3天捐資14000元,衣物1000多件……
在武漢,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了志願者的行列,傳遞愛心。
1月29日,在武漢市東西湖柏泉農場展出江詩信影展上,來自5所大學的9名大學生志願者在幫忙。湖北工業大學04級學生付志學説,我是1992年接觸江老的,他的精神令我敬佩,所以我加入了志願者隊伍,為宣傳他的精神,為救助貧困學生做點事情。我已經放假回家了,是從黃陂家裏趕來的。
張萬波説:“我家一直很困難,我從小學到大學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我只有在這裏幫幫忙,做一個積極的志願者,為貧困學生盡一份力。”
從一個人到一羣人,愛心在不斷髮揚!
越來越多的孩子在被人關愛,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愛他人!“希望老人”的希望不再是一個人的事情,希望在人間!
希望“希望老人”的希望不再是一個人的事情,希望在人間!
從一個人到一羣人,愛心在不斷髮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