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西目連戲

鎖定
目連戲在南方諸省的流傳,是與弋陽腔的傳播同步進行的。江西目連戲分佈全省各地,江西弋陽腔、青陽腔、東河戲、婺源徽劇高腔、木偶戲等劇種都會演目連戲,並與佛教和道教音樂均有關聯,以弋陽諸腔目連為主體的江西目連戲是全國高腔目連之源頭。江西目連戲一般在盂蘭盆會搬演。乾隆七年江西巡撫陳宏謀《禁止賽會斂錢示》記:“每屆中元令節,……在於省城內外店鋪,逐户斂索錢文,聚眾砌塔,並扎扮猙獰鬼怪紙像,夜則燃點塔燈,鼓吹喧天,晝則搬演《目連戲文》……觀者如堵。”民國十四年《弋陽縣誌》載:“中元家祭,焚紙錢紙衣,寺僧作盂蘭佛事,賽神演劇,擲金錢如糞土。” [1] 
中文名
江西目連戲
所屬類別
戲曲、娛樂

目錄

江西目連戲簡介

江西,是一個盛演目連戲的地方。
清乾隆七年(1742)《南昌縣誌》載:“每屆中元令節,在於(江西)省城內外,聚眾砌塔,扎扮猙獰鬼怪紙像,夜則燃點塔燈,鼓吹喧天,晝則搬演《目連救母》故事,土人謂之打目連。”
舊時,江西演出《目連救母》戲劇,接連七日,每天都有小鬼開司一出,或翻扛踩刀,或搭九樓,由九條方桌疊成九層,巍峨凌空。表演者從一層至二層,二層到三層,層層攀緣而上,直登九層,吹號揚旗,忽而蜻蜓倒立,忽而雄鷹展翅,做出種種花樣,令人驚悚。
2013年7月,上饒縣贛劇民間劇團,在鄉間廟會中演出了弋陽腔目連戲數折片斷,有《活捉劉氏》、《目連僧挑經挑母》、《白猿開路》、《劉氏受苦過奈何橋》,表演轟動鄉里。
[1] 
明代理學家王陽明看了弋陽腔目連戲説:“詞華不似西廂豔,更比西廂孝義全。”目連戲被士庶各界奉為戲曲文化的經典。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江西文化人便開始搶救、傳承目連戲。1953年,江西省文化局創辦了弋陽腔演員訓練班,集中弋陽腔老藝人教學,對目連戲曲牌音樂與表演進行錄音、錄像。1957年,江西省文藝學校整理編輯了第一本《弋陽腔目連戲傳統曲譜》集。從1982年至今,二十餘年間,江西省藝術研究院三番五次深入田間普查,已收到了多種聲腔目連戲手抄本七、八種。同時,在鄱陽、婺源、湖口、景德鎮找到了尚能演出目連戲的古稀老藝人。可惜錯過了機會,未能及時恢復錄相,不久,那些老藝人都相繼謝世。
可喜,近日又發現了民間宗教法事中尚存多種形式的目連戲演唱片斷。如散居道士的梵壇破獄科;香花和尚的目連十殿尋母打城劇,以及江西寺廟佛殿中一年一度的盂蘭焰口唱經大佛會。為了保護和傳承古老珍貴的江西目連戲,江西省藝術研究院幾代人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江西目連戲傳承保護

2014年12月,江西目連戲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2]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文化館獲得“仫佬族依飯節”保護單位資格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