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蘇省雜技團

鎖定
江蘇省雜技團前身是鹽城市雜技團,駐紮在享有“雜技之鄉”美譽的建湖縣,2015年6月升格為“江蘇省雜技團”。
中文名
江蘇省雜技團
主管單位
江蘇省文化廳
單位地址
江蘇省建湖縣文化藝術中心

江蘇省雜技團發展歷史

建湖是中國雜技之鄉,是中國雜技藝術發祥地之一。
“建湖雜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已歷經兩千多年。1954年黨和政府將“十八團”(今慶豐鎮)流散的八個民間雜技藝術團體合併組成“建湖縣雜技團”,1959年體制上升更名為“鹽城地區雜技團”,地改市後又更名為“鹽城市雜技團”,1997年增掛“江蘇雜技培訓中心”牌子,2015年6月升格為“江蘇省雜技團”。
建團半個多世紀以來,江蘇省雜技團傳承和創新節目200多個。在省、華東地區、國家和國際雜技大賽中獲得獎項50多個。多次為國家、省、市、縣對外文化交流和經貿活動充當文化使者,先後赴亞歐美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交流。
2008年,“建湖雜技”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省雜技團是保護傳承“建湖雜技”的唯一載體。近年來,培養傳承人才80多名,創新精品節目40多個,先後5次登鼎省賽冠軍,在國家級賽事中多次獲金菊獎和文華獎,在國際大賽中先後獲第十三屆法國國際馬戲節比賽銅獎和第六屆莫斯科國際馬戲節比賽銅獎,兩次登上央視《我要上春晚》的舞台。
2013年7月,省雜技團精心編演的音樂雜技劇《猴·西遊記》赴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連續商演27場,打破林肯中心自創辦以來的多項記錄,大力提升了建湖在國際社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016年,省雜技團創排了國內首部詩詞歌賦雜技劇場《小橋 流水 人家》,融入詩詞歌賦的文學性、講述故事塑造人物的戲劇性、舞美各元素及音樂舞蹈的綜合性,賦予單純技巧的雜技以性格、情感、風韻、意義以致靈魂和生命力,創造了一種可看可聽可感可驚、處處引人入勝又時時令人驚歎的新型雜技舞台表演樣式。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江蘇省雜技團(鹽城市雜技團、江蘇雜技培訓中心)獲得“建湖雜技”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 

江蘇省雜技團主要作品

江蘇省雜技團創作原創作品《煉——倒立技巧》獲得中國雜技比賽最高獎“金菊獎”,《武伶人——抖槓》《驚風蕩——旋轉軟鋼絲》《問天鳥——高台倒立》等作品相繼獲第一屆至第五屆江蘇省文華獎。聚焦海上“絲綢之路”,融合古典詩詞文學,雜技劇《小橋流水人家》被納入文旅部對外文化交流項目庫,在十多個國家展演。聚焦新四軍鐵軍精神,用雜技語言講述華中魯藝師生激情燃燒的歲月,編創了雜技報告劇《蘆葦青青菜花黃》。聚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國際濕地、沿海綠城”,編演了雜技詩劇《四季江淮》等。 [4] 

江蘇省雜技團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榮獲“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基層文藝院團先進集體”稱號。 [2] 
2020年度江蘇省國有文藝院團社會效益評價考核結果公佈,其中,江蘇省雜技團被定為“優秀”。
2022年11月,江蘇省雜技團的《煉——倒立技巧》參加第十一屆中國雜技金菊獎全國雜技比賽,入選雜技節目獎公示名單 [3] 
2023年4月,中國雜技家協會第八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上,江蘇省雜技團連續第五年獲評全國雜技綜合工作先進單位。 [4] 
2024年1月22日,中國江蘇省雜技團選送的《煉——倒立技巧》獲得“新一代”國際青少年馬戲節最高獎金獎。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