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秀炳

鎖定
江秀炳(1893—1970),字俊甫,湖北省黃陂縣人。江秀炳先生1918年7月調入西南交通大學圖書館工作,是該館的第二位專職圖書館員,也是西南交通大學圖書館擔任領導最長和第一任圖書館主任(1920—1951)。 [1-2] 
江秀炳1911年考入清華學堂,就讀於高等科一年級,是清華學堂成立後的第一期入學學生。同年10月武昌起義後,學校停課,學生返家。次年5月清華復課,繼續學習,1916年畢業。在清華學習期間,因健康欠佳,不能參加體育運動,體育課無成績,按照清華的規定,體育不及格或沒成績不能去美國留學。1917年初到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唐山交大前身),從1918年起畢生在唐山交大圖書館工作,1920年至1951年任圖書館主任(館長),1970年逝世。 [1] 
本    名
江秀炳
俊甫
出生地
湖北省黃陂縣
出生日期
1893年12月17日
逝世日期
1970年

江秀炳人物生平

江秀炳1893年12月17日生。他出身農民家庭,十歲前,家中有田地約二十石,十歲時生母逝世。由於父親不會管理家務,幾年之間負債頗多,逐漸將田地典賣,所剩無幾,遂遷居武昌經商為生。江秀炳1904年進入武昌西路小學學習,1908年畢業,接着進入武昌兩湖礦業學堂學習,於1911年肄業,畢業後進入北京清華學校學習,1916年清華學校畢業。
清華學校肄業後,江秀炳於1917年2月到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工作,任儀器管理員兼西文書記,1918年7月,服從學校的調動,進入圖書館工作,改任圖書管理員;1920年被提升為圖書館主任,同時兼任成績記錄員和英文文牘,1929年專門任圖書館主任到1937年“七七事變”學校南遷。學校南遷後,江秀炳自願留在唐山保管圖書到1939年12月,再將圖書搬往保定借蓮池圖書館內保管至1946年3月才將圖書搬回唐院,1948年11月,學校再次南遷時,江秀炳經學校聘任在唐山留守辦事處任副主任,負責保管學校財產,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後,除負責保管學校財產外,也參加進行復校工作。1949年3月,華北交通學院遷到學校後,江秀炳幫助招集平津唐未走的教職員和學生返校,招回的教職員參加學校的建設,招回的學生繼續學習,到1949年7月,學校南遷的師生返回唐山,與華北交通學院合組為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江秀炳仍被任命為校圖書館主任。
江秀炳於1953年退休,20世紀70年代初逝世,他把一生都獻給了學校圖書館事業。 [2] 

江秀炳主要成就

  • 江秀炳對西南交通大學圖書館的貢獻
江秀炳對西南交通大學的發展功不可滅,是有功之臣,是一位突出的圖書館領導,也是一位優秀的圖書館員。他對圖書館的主要貢獻為:
在館舍建設方面,圖書館1907年成立時,只有兩間平房,極為狹小。江秀炳任圖書館主任後,在他的努力下,於1921年擴充為四大間,1931年7月,又將該院以前的辦公室併入,擴充為六大間,其後又多次計劃另建新館,但都因經費不足和時局的變化,未能實現。在館舍安排方面,雖然館舍小,房間少,但佈局合理,讀者使用方便。江秀炳把六間房屋安排為:一間為中文庫,一間為西文庫,一間為報刊庫,一間為期刊閲覽室,館員辦公處附在其內,一間為圖書閲覽室,一間為閲報室。
開館時間,每天從上午九時至晚上九時,只有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下午停止開放,每週開館時間為77小時。
圖書分類,中文線裝書(中文舊書),採用四庫分類法,分為經、史、子、集、業五部,西文和中文新書,採用美國土木工程學會,圖書館員擬訂的工程圖書分類法,該分類法從0至8為工程圖書,9為非工程圖書,非工程圖書的分類,採用杜威十進法,只在分類號碼之前加9,將小數點往前移一位而已。非工程圖書的分類也稱為注秀炳分類法。
編目:對中文善本圖書,依照架格編號,如
表示第二架第三格的4號圖書;
表示第十一架第八格的5號圖書,按照分類來定架格,按照號碼來定次序,檢查時很方便。
圖書目錄:西文圖書設有著者目錄、書名目錄和分類目錄三種。其中著者和書名目錄按照字典式排列,分類目錄按照分類號和次序號排列。此外,還有打字油印的書本目錄,每年重編一次,將新入藏的圖書加入。
1937年“七七事變”正值暑假期間,抗戰全面爆發,學院院長孫鴻哲因病住在北京協和醫院,旋即病故,學校無人負責,學生中一些先進分子有的深入敵後直接參加抗日遊擊隊,有的奔向延安參加抗日軍政大學,有的在陝北公學學習,學校相繼南遷,偽冀東政府遷到唐山,在學校內辦公,日軍官兵同時入駐學校,學院留校的教職員限期搬出。江秀炳搬出後,數日得到工友的報告,圖書館被打開,圖書狼藉滿地,江秀炳聽後,深感責任重大,誠恐各種圖書一旦散失,損失殊為重大,他捨不得自己二十餘年親自採購的圖書。不忍心唐院圖書落入敵人之手,任其摧殘,他經同鄉曾國的介紹,認識了偽冀東政府代理民政廳長楊藹堂,總務處長王伯高、顧問謝石欽和鄭雲渠等人,並懇其斡旋,籌劃善後辦法。1937年9月,得到冀東政府准許回校保管圖書,到1938年10月,冀東政府取消後,改屬河北省冀東道公署。當時日軍增駐唐山,佔用唐院全部房舍,圖書館奉道公署令,於1939年1月遷入道公署內,遷移後所有桌椅傢俱多數被日軍佔用,無法索取,經過重新規劃佈置清理後,於4月初重新開館恢復閲覽,1939年5月,已超過奉省令結束期兩月多,經費十分困難,經再三懇求,才發給三、四兩個月經費和五月維持費。江秀炳毫無辦法,只好奔走於唐山、天津、北平、保定等地向各方呼籲,經過數月的奔走才有遷保定之議,直到1939年12月,才得到偽教育廳長孫今善的同意,將學校全部圖書由唐山運往保定,借蓮池圖書館的兩所房屋保管,一所收藏圖書,一所為辦公室。1940年1月改為保定蓮池特種圖書室,當時工作人員只有3人。同時,當時偽教育廳學務專員是日本人小倉,此人非常專橫,江秀炳屬他領導,他令組織宗教研究會,附設於特種圖書室內,日常工作是調查各種宗教,各種道門和慈善機構。後來日寇又想將此圖書運回彼國,進行利誘威迫,經江秀炳多次與日偽折衡奮鬥,嚴詞拒絕,才沒有運往日本,將這部分珍貴圖書保存了下來。1945年日本投降後,於1946年3月,學校派林炳賢教授和江秀炳主任以及劉玉、韓玲等同志到保定,將學校的全部圖書又運回唐院。
解放後,開始與宴平同志和唐院先期赴解放區工作的同志接觸,才漸漸地認識到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的道理,親眼看到共產黨人處處吃苦耐勞的奮鬥精神,感到日寇與國民黨對共產黨的種種誣滅誹謗和各種謠言是很可笑的。1949年10月,江秀炳學習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共同綱領後,對國家的前途充滿了信心,對政府的各種政策有了進一步瞭解。他在工作中用實事求是的精神來改造自己,理論聯繫實際,加強技術改造,實行科學管理,很好地為教學服務,他針對學校圖書館的實際情況,提出瞭如下建議:
  1. 借閲手續要力求簡單,典藏要準確,便利讀者參考。
  2. 出納工作要改進,編目工作要改變。
  3. 日常工作要認真。
  4. 要有充分的時間研究業務。
  5. 人事配備沒有達到最低需要時,要提前補充。
  6. 房屋不夠用,要提前爭取另建新圖書館。 [2] 

江秀炳人物評價

他的人生觀是在清華建立起來的。和所有清華人一樣,“愛國、愛民,救國、救民”是他畢生的追求。在艱難、危險的環境中他始終懷着遠大的希望,旺盛的勇氣,堅強的自信,對前途充滿了信心。他的所作所為都遵循着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和校風“行勝於言”。(清華大學1959屆無線電畢業生康靜修評) [1] 
他一生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刻苦鑽研、致力於圖書館事業。他非常愛業、敬業,對圖書館的突出貢獻是保護了一批珍貴圖書,自創了分類法,加強了管理,為學校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西南交通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方太強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