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神廟民俗博物館

鎖定
江神廟民俗博物館,位於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南環路中段江神廟內,始建於明末清初,佔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是我國長江流域保存最完整的具有氐羌民族文化特色的古代戲院建築羣,也是古代船幫聚會和祭祀的會館及船工們的活動場所。 [1] 
中文名
江神廟民俗博物館
地理位置
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南環路中段江神廟
佔地面積
約 2000 m²
投用時間
2001年1月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 8:30—17:30
門票價格
5元/人,持老年證、殘疾證、士兵證者及學生免票

江神廟民俗博物館歷史沿革

1950年初,略陽縣公安局在廟內辦公。之後修寶成鐵路時,鐵路工程指揮部在廟內辦公,1960年遷出;1960年後,廟內陸續住進30餘户居民;1980年文物普查後,略陽縣文物管理所對江神廟古建築開始進行管理;1992年3月被列為略陽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4月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由省、市、縣籌集資金對江神廟古建築實施部分維修,對廟內原住户組織搬遷,由陝西省文保中心實地勘察設計並經省、市、縣多方籌資進行全面維修;1995一1997年維修前院戲樓、兩邊廂房;1998一1999年維修過廳、正殿、後殿;2000年主體建築維修工程結束,年底彩繪維修工程全面結束,同年2月成立江神廟民俗博物館,2001年1月1日對外試開放。

江神廟民俗博物館建築佈局

江神廟民俗博物館所在地江神廟,始建於明末清初,原為船幫祭祀、聚會的活動場所(即般幫會館),清道光年間“重加丹堊,金碧輝煌”。江神廟古建築採用中國傳統的宅地平面佈局,利用地形高差形成上、中、下三進式院落,整體建築平面佈局東高西低,主體建築依次有戲樓、迴廊、過廳、廂房、正殿、後殿等,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現共存古建築51間。建築手法採用了中國傳統宅地建築特點,同時匯入氐羌民族“廟外見牆不見房,廟內見房不見牆”的建築特色。建築細部重木雕和彩繪裝飾,彩繪圖案主要以與氐羌民族的生活習俗和宗教信仰有密切關係的人物歷史故事和動物為主,裝飾多為木雕板繪、人、獸和桃花圖案,戲樓兩端翼角斜撐為鏤空全雕寫意木虎,並和人物造型連為一體,有鮮明的羌文化特色,具有很強的地方性和民族特點。 [1] 
戲樓建築裝飾十分精美細部木雕板繪及彩畫筆觸細膩。鏤空寫意木虎木虎倒掛怒目圓睜,呲牙咧嘴似乎欲撲而下極具活力和動感。舞台邊緣有七組木雕,是古代歷史人物雕塑,人物中有頭插錦雞羽毛、身披披風,綁裹腿,是遊牧民族典型的着裝特點。過廳是過去船幫會首,地方紳士及達官貴人聽書看戲的地方,江神殿是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每逢船幫來此,船伕、縴夫就要帶上貢品前來拜祭江神,祈求江神保佑風平浪靜,行船路上安全。院內建築大多采用擋風板裝置,其目的是用以遮蓋建築內部的檐椽和樑架結構,大量的彩繪使建築整體呈現更加華麗多姿,看上去更加整齊統一。

江神廟民俗博物館展出內容

江神廟民俗博物館通過採集、發掘、收購、徵集、捐獻、舊藏、揀選、移交等方式形成館藏文物來源。現有館藏文物總數73l件(冊),其中歷史文物425件,古舊圖書306冊。館藏文物共分十類,其中瓷器153件,陶器139件,銅器83件,玉器2件,石器9件,骨器6件,木刻5件,鐵19件,白銀10件。重要藏品有國寶級文物宋代影青纏枝梅瓶,一級文物宋代青白瓷香爐、宋代三彩瓷枕等。 [2] 
基本陳列為設於後殿的“出土文物展”,展覽主要通過歷代船隻模型展示了戰同至清代嘉陵江水運及略陽悠久的歷史。陳列面積77平方米,展品54件。 專題陳列有反映略陽民間風土民情的“民俗文物展”,反映略陽人文歷史文化的“略陽縣歷史人物傳説及風物傳説展”以及“略陽情歌民歌展”。 [2] 
博物館自開放以來,除對外展出明清古建築羣外,還充分利用現有場地開展了大量的臨時性書法、攝影作品展和各類形式的文藝演出、文化藝術交流活動100餘次。尤其是1999年10月舉辦的略陽縣首屆《郙閣頌》國際書法展暨學術研討會,中、日、韓三同專家、學者和書法愛好者數百人蔘加,深受各界人士好評。

江神廟民俗博物館編制結構

江神廟民俗博物館屬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現設有辦公室、保衞科、售票處、宣教部、文物庫等部門,編制5人,設正副館長3人,年觀眾人數1.2萬人次。

江神廟民俗博物館參觀信息

出行方式:略陽縣城區嘉陵南路,步行或打車即可到達。 [2] 
地址: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南環路中段江神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