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爾·熱哈提

鎖定
江爾·熱哈提,哈薩克族,現任新疆福海縣婦幼保健站站長。
1971年參加工作。先後獲得“阿勒泰地區三八紅旗手”、“自治區護理工作先進個人”、“全國從事護理工作30年”工作者等榮譽稱號。2004年福海縣婦幼保健站獲得衞生部、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財政部聯合頒發的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04年江爾榮獲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從醫近40年,走遍了福海縣的各個村落。被福海人民譽為“草原上的臍帶媽媽”。2005年三月被授予自治區“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2005年4月30日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6年2月27日,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2001年,江爾·熱哈提光榮的當選為自治區第6次黨代會代表。
中文名
江爾·熱哈提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哈薩克族
性    別

江爾·熱哈提人物事蹟

1971年,江爾成為福海公安農場醫院的一名護士,在苦學漢語和專業護理技術的同時,她常常深入農村,瞭解民間接生經驗,並利用休假時間到其他醫院的婦產科學習。1978年5月,江爾終於如願以償,來到福海縣人民醫院助產室工作。1978年至1999年,江爾在福海縣人民醫院先後擔任了護士、總護士長、副院長等職務,不管她在哪個崗位上工作,對待孕產婦始終呵護備至。靠着極其認真負責的態度,江爾精心守護着每一位產婦。1978年至1980年的生育高峯期,江爾平均每天給兩名產婦接生,每天都工作15個小時以上,兩年多她親自接生的孩子就有1000多個。從醫30多年,她守護了草原上6000多名新生命的誕生。
1999年,江爾被任命為福海縣婦幼保健站站長。當時的婦幼保健站設備落後,人員配備差,江爾很是着急。當她得知國務院婦兒工委、衞生部和財政部聯合開展的“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第一週期(2001-2003)2001年將在伊犁、喀什等9個地州的29個貧困縣實施時,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使福海縣貧困農牧民特別是婦女兒童受益的項目,於是積極爭取加入這個項目。她常常揹着自己烤的饢,坐上最便宜的夜班車,往返於烏魯木齊有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有關部門被她的誠心所感動,將福海縣納入項目縣。資金拿到後,江爾先後為各鄉配備了產牀、製氧機、胎心監護儀等設備,全縣廣大孕產婦就近就醫的難題終於得到解決。為了解孕產婦的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江爾和她的同事每隔兩個月就要到全縣孕產婦家裏跑一遍,每跑一遍就是半個多月,一年當中有三個月的時間是在鄉下度過的。草原上的牧民婦幼保健知識貧乏,不願到醫院生孩子,再加上繁重的勞動和流動的生活方式,孕產婦的死亡率和新生兒破傷風的發病率都比較高。江爾常常帶着宣傳品下鄉,一家一户地給產婦和家人做工作,給他們講解保健知識,檢查身體。累了找地方坐一下,餓了有時候就在路邊就着白水吃幹饢。

江爾·熱哈提個人貢獻

為了落實“降消”項目,江爾和同事四處奔走,在全縣建立起縣鄉村三級網絡機構,實行包鄉責任制,與各鄉村簽訂了實施“降消”項目合同,還專門製作了一本“降消”項目規章制度彙編,保證了項目的科學化規範化實施。一般產婦懷孕期間都要檢查3至5次,但江爾要求各衞生專幹為孕婦檢查8至10次,如果碰到高危孕婦,江爾要求檢查要達到20多次,而且她堅持每季度都要對衞生專幹考核一次,合格者發給“接生合格證”。有些孕婦不願意去醫院生產,江爾就不厭其煩地給她們做工作,有時候還親自護送產婦進醫院,為她們墊付治療費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