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漢盆地

鎖定
江漢盆地位於中揚子地區的東北部,是由江漢平原及其周圍的丘陵地帶和河谷地帶組成的盆地。 [1-2] 
中文名
江漢盆地
外文名
Jianghan Basin
概念關係
兩湖盆地含江漢盆地和洞庭湖盆地
包含城市
武漢,孝感,荊州,天門,仙桃等

江漢盆地地形地貌

江漢盆地概念區別

石油行業地質學界把兩湖盆地(湖北盆地)分為兩個板塊即江漢盆地(包括江漢平原等)和洞庭湖盆地(包括洞庭湖平原等) [1] 

江漢盆地石油資源

江漢盆地是長江中游最大的油氣田盆地,在晚元古代晉寧期的前震旦系變質基底上形成的,總厚度近1萬米,縱向上形成了兩大成油系統,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開始在這裏勘探油氣資源。 [3-4] 
石油看凹陷地帶。

江漢盆地江陵凹陷

江陵凹陷是江漢盆地最大的沉積凹陷。據介紹,國家第三次資源評價預測該地區石油資源量9356萬噸,截至2015年中期 已累計探明儲量1923.85萬噸,資源探明率僅20.6%。
中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在湖北江陵凹陷南部斜坡油氣勘探取得重要成果,8口井相繼獲得工業油流,預計新增儲量758萬噸,這使得江漢盆地成為千萬噸級規模的增儲新區帶 [5] 

江漢盆地潛江凹陷

潛江是湖北省直管縣級市,位於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潛江凹陷是江漢盆地一個沉積凹陷,有一定的石油資源。

江漢盆地形成原因

江漢盆地在陸相發展階段,經歷了早期(燕山運動晚期至喜山運動早期)的構造負反轉和晚期(喜山運動晚期)的構造正反轉。早期構造負反轉形成的拉張斷陷疊加在先期壓扭住斷裂詔皺帶上,受北東向剪切帶控制發育的負反轉構造一般成為半地塹式斷陷,沉積的白墾系和下第三系是江漢盆地的陸相勘探目的層系;沿北西-北北西向擠壓構造帶分佈的負反轉構造成為地塹式斷陷。喜山運動晚期江漢盆地發生構造正反轉,時間東早西晚,反轉程度東強西弱,反映區域性擠壓作用力來自盆地以東。 [6] 

江漢盆地涵蓋城市

江漢盆地武漢

武漢地處中國中部,江漢盆地東部,是長江中游特大城市、湖北省的省會,中國重要的工業、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土地面積8494平方千米,人口1200萬。
武漢是中國著名的江城,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鼎立的壯美景觀。武漢也被譽為“百湖之市”,擁有全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和眾多湖泊。城市水域面積佔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7] 

江漢盆地孝感

孝感是全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位於湖北東北部,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現轄7個縣市區和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孝感國家高新區、雙峯山旅遊度假區、臨空經濟區,國土面積8910平方公里,總人口531萬,其中孝感城區人口48萬。屬武漢城市圈核心圈層,是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8] 

江漢盆地荊州

荊州,古稱“江陵”,湖北省地級市,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位於湖北省中南部,長江中游兩岸,江漢盆地腹地,是國務院公佈的首批2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江漢盆地省直管市

湖北省直管縣級市有江漢盆地北部的天門與中部的仙桃潛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