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淮硅谷

鎖定
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高新區,是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核心區,首批“中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科技工業園區”、全國首批光伏發電集中應用示範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軍民結合)、首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工業園區。如今正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等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超凡實力聚力打造“中科智城、江淮硅谷”。 [1] 
中文名
江淮硅谷
依託高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城    市
合肥
區    域
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江淮硅谷基本介紹

江淮硅谷借鑑美國硅谷、日本筑波科技城、台灣工研院等成功經驗,在高新區打造全新的“江淮硅谷”,建成後將成為合肥大蜀山以西的新地標。未來,在合肥江淮硅谷裏,將集成中科院100多個研究所的科技成果,中科大、合工大、科學島每年數千名碩士、博士中具有產業化前景的技術成果,並在科研的同時就地轉化為項目。 [2] 
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高新區)是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管轄面積1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餘萬。高新區是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核心區,是首批“中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科技工業園區”、全國首批光伏發電集中應用示範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軍民結合)、首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先後獲得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工業園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全國首家綜合性安全產業示範園區等稱號,2015年,在全國高新區綜合排名中位居第8位。
高新區區位優勢突出。北接4E級新橋國際機場,南臨4A級紫蓬山森林公園,東距合肥高鐵南站約10公里,西至六安市區僅半小時車程。合淮阜高速、長江西路高架貫穿而過,地鐵2號線和規劃中的4號、7號、8號線直通市中心。基礎設施和綜合配套完善,“七縱六橫”骨幹道路體系全面建成,擁有合肥七中、合肥加拿大國際學校、安醫附院高新醫院、砂之船奧特萊斯等優質配套,坐擁“生態綠肺”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柏堰湖、王咀湖交相輝映,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5%。
高新區產業體系完善。是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已形成智能家電、汽車及裝備製造、新能源、公共安全、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文化創意、生物醫藥、智能語音、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集羣,獲批建設國家公共安全應急產業示範基地、國家新興產業“雙創”示範基地、省智能語音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和省集成電路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園區高新技術企業迅速聚集,培育了科大訊飛、四創電子、安科生物、陽光電源、量子通信等高新技術企業,引進了格力電器、美的電器、惠而浦(中國)、大陸輪胎、長安汽車、晶澳、美國3M、日本NSK等知名龍頭企業,一大批企業的技術水平處於行業領先水平。園區企業14000餘家,其中規上企業179家,外商投資企業400餘家,世界500強投資企業19家。自主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60家,國家及省市創新型企業285家,上市企業16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7家。
高新區科教資源豐富。集聚了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院、中科院創新院等重大協同創新平台,園區企業建成省級以上技術(工程)研究中心109家,集聚戰新產業領軍人才99人,海外留學人員和外國專家千餘人。區內建有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合肥創新平台,建成眾創空間15家,各類孵化器19家,總面積260萬平方米,在孵化企業2300餘家。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集聚基金30餘支,總規模超300億元,提供天使投資基金、省青年創業引導資金、創新貸、助保貸等全方位、全週期的投融資服務。在高新區開展風險投資業務的公司20餘家,各類科技服務機構320家,為區內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創新創業平台。
“十二五”期間,高新區累計實現GDP 1987.1億元,是“十一五”的2.7倍,年均增長16.7%;實現工業總產值4654.4億元,是“十一五”的2.9倍,年均增長16.4%;實現工業增加值1382.6億元,是“十一五”的2.6倍,年均增長13.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39.8億元,是“十一五”的2.7倍,年均增長16.9%,其中工業投資961.1億元,是“十一五”的4倍;累計招商引資超過900億元,年均增長11.2%;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295.4億元,是“十一五”的3.2倍,年均增長22.2%;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10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0元。
2015年,實現GDP506億元,增速11.2%。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169.2億元(分成前1527.6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330億元,增速11.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15.3億元,增速12.4%;其中工業投資236.3億元,增速9.8%。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億元,增速10.8%;完成進出口總額23.6億美元,增速20.4%;完成招商引資239.5億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4.6億美元,工業招商引資191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81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8億元,同比增長21.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95億元,同比增長12%,增幅居全市首位;全區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
江淮硅谷 江淮硅谷
“十三五”時期,高新區將按照“工業發展主引擎,創新發展新高地”的發展定位,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為抓手,以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重點實施“創新驅動,產業引領,開放發展,產城融合”四大戰略,傾力打造合肥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合力營造創新創業生態,把高新區建設成為創新驅動示範區、大眾創業引領區、產城融合樣板區、開放發展先行區、中部崛起增長極,實現“財富高新、和諧高新、幸福高新”的美好願景。 [1] 

江淮硅谷硅谷近況

高新技術企業集羣發展
圍繞公共安全產業、新能源產業文化創意產業、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區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保持全省領先位次,總數達到350家,共有創新型企業185家,其中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8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45家,市級創新型企業132家,億元以上科技型企業120家。
現有入區企業已達80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300多家,世界500強投資企業10餘家,境內外上市公司投資企業50餘家,成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科技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搭建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和啓用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集聚了中技所工作站、深交所路演中心、省股權交易所、省公共檢測服務中心、微電子測試平台等30餘家高端服務機構。建立“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體化的科技創業孵化鏈條,構建良好企業培育生態系統。
目前,高新區有合肥科技創新創業苗圃、合肥夢工廠、極客咖啡等3家創業苗圃,孵化面積2200平方米,在孵項目50餘個;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12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6家,省級孵化器4家,孵化面積達10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1200多家,畢業企業800餘家。
“政產學研”協同創新
以高端應用人才的吸納、引進、培育為抓手,以政、產、學、研一體化為目標,政府與高校共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的高端應用人才引進和培養基地、先進技術成果轉化基地、高技術產業孵化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走出一條社會參與、開放聯合、協同創新的新路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一起一期投入使用,已入駐424名工程碩士,與英特爾、微軟、阿里巴巴等知名企業共建29個聯合研發中心和實驗室,孵化了52家創新企業,重點建設合肥未來網絡城域試驗網、微電子產業共性平台等國家級創新平台。
合肥工業大學智能製造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同步推進中。
創新創業人才不斷積聚
建成安徽省首家“高新科技人才市場”,成立高新區海外歸國人員聯誼會,創辦全省首家“創新學院”,建成創新公寓公租房,對高層次人才來高新區創業,給予房租減免、創業資助等多項優惠政策。全區共有海外留學歸來人員560餘人,省“百人計劃”14人,碩士以上學歷從業人員1.32萬人,佔從業人員總數的9.2%,本科以上佔全區從業人員的43.8%,千人從業人員擁有直接科技活動人數280人,位居全國高新區前列。
“十二五”期間,合肥高新區將繼續秉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宗旨,按照“工業發展主引擎,創新發展新高地”的戰略地位,以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合工大智能製造技術研究院和中科智城建設為契機,聚焦合蕪蚌綜合改革試驗區核心區,集聚創新資源,壯大新興產業,全力打造融科技、產業、人文、山水於一體的綠色、宜居、和諧的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實現創新發展與城市西部組團建設的雙跨越。 [3] 
江淮硅谷 江淮硅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