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山秋色圖

鎖定
《江山秋色圖》是南宋畫家趙伯駒創作的絹本設色中國畫 [1]  ,該作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2] 
《江山秋色圖》所繪是北方山水,羣峯綿密,層巒疊嶂,僅在卷之前部有一條長河曲折蜿蜒而遠逝,後卷但見崇山峻嶺,錯落連綿而如龍脈,起伏顧盼,開合揖讓,虛實相生,盤桓而上。
《江山秋色圖》佈局嚴謹,勾勒精細,設色絢爛,以石青石綠為主,兼用朱、赭、白等色,色調明快和諧。 [3] 
中文名
江山秋色圖
作    者
趙伯駒
畫作類型
設色畫
規    格
縱56.6釐米,橫323.2釐米
現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
創作年代
南宋
材    質
絹本

江山秋色圖畫作內容

江山秋色圖
《江山秋色圖》畫面上重山復嶺,層巒疊嶂,江河溪澗,深澤淺潭,飛瀑激落,錯雜其間。在深秋的霧色中,樓觀屋字,棧道廊橋,蒼松古樹,各得其宜,三三兩兩的步行者流連於山野之間,艄公正在江上張網搖船,勞累了的過路人停腳在松陰下歇息閒聊。 [4] 
《江山秋色圖》鈐有清內府“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等印,以及梁清標鑑藏印。尾紙有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標題跋。 [5] 

江山秋色圖創作背景

趙伯駒、趙伯驌兄弟承傳唐代“二李”(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及宋徽宗畫院學生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的風格,創作出了《江山秋色圖》、《萬松金闕圖》這類作品。 [6] 

江山秋色圖藝術鑑賞

江山秋色圖主題

畫家在《江山秋色圖》中重點表現了千巖競秀的宏偉氣勢,以造成一種靈動而神秘的氣氛,使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可能想描繪出一種文人的理想境界,使畫面具有受到文人推崇的“士氣”。雖然這幅畫上出現的是一片太平、悠閒的景象,但卻能從中體味出作者對失去故土的思念之情。 [7] 

江山秋色圖技巧

筆法剛勁秀潤,且線條的輕重、緩急、虛實,充滿靈動之氣,使畫面富有韻律感。畫中山石以流暢多變的長線條勾廓,並根據山石的脈絡加以鈎皴(多用“小斧劈皴”)。畫筆尖細,但並不軟弱輕浮。即使烘染重彩,卻始終保持着線條的清晰度。 [7] 

江山秋色圖構圖

《江山秋色圖》局部
《江山秋色圖》局部(10張)
此圖在佈局上用傳統的“散點透視”法,將高遠、平遠和深遠適當地結合起來,造成容量大、佈陣奇、開合有度的效果,在多變之中得到一種和諧的整體感。也就是説,作者想給人的突出印象就是,畫面充滿了體積感。畫中幾條河流曲折而蜿蜒,平靜自然地流向遠方,表現出一種縱深感。作者還從不同角度描繪出山體左右正側的造型變化以及山脈的逶迤連綿的氣勢。 [7] 

江山秋色圖色彩

在用墨方面,是以石青、石綠為主調,重視遠景與近景明部與暗部的色彩區別,整個畫面給人的感覺是“亮”。近處山石、土坡、竹樹多用重石綠兼赭石,陰影處多用石青和墨青。遠處的山與樹則用淡墨、螺青勾染。天、水部分用花青打底,敷以淡石青。重彩與淡彩的結合使畫面具有了一種精微雅緻的特色。 [7] 

江山秋色圖名家點評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教授毛建波:《江山秋色圖》的精神面貌與傳為李思訓派的《明皇幸蜀圖》等有相接處,但顯然比李思訓的山水畫精工豐富,成熟得多,在院體氣格中還攙以文人畫的韻致,最為院畫,水平卻非文人畫家所易企及, 較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也稍勝一籌。 [8] 

江山秋色圖歷史傳承

《江山秋色圖》曾經明內府收藏,明初朱標題跋始定此卷為趙伯駒畫。清代初年為梁清標收藏,圖上有梁氏鑑藏印數方,後入清宮,有乾隆、宣統諸印璽。抗戰期間由溥儀攜往長春,東北解放後為人民政府所收,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9] 

江山秋色圖重要展覽

2017年9月15日至12月14日,《江山秋色圖》在故宮午門正殿展廳舉辦的“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中展出。 [2] 

江山秋色圖作者簡介

趙伯駒,生卒年不詳,字千里,為宋太祖七世孫,擔任過浙東兵馬鈐轄。他擅長山水、花果、翎毛畫,尤善金碧山水畫。其山水畫承繼李思訓父子,同時吸取了北宋文人畫家水墨山水畫的表現方式,逐漸形成了清幽淡雅、精工細酌的特色,又頗具文人的書卷氣。他的山水畫雖採用青綠賦色的表現形式,但對房舍、樓閣、樹木等景物的刻畫已具有北宋自然主義山水的體貌特徵。 [10] 
參考資料
  • 1.    陳天然主編.中國山水畫名作鑑賞: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06:68-69
  • 2.    “千里江山特展”今起分時參觀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3-25]
  • 3.    葉尚青等編著.中國美術名作欣賞: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05月:107
  • 4.    馬帥編著.中國名畫全知道: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1:第235頁
  • 5.    秋風秋菊秋樹 故宮館藏宋元時期“秋色圖”賞析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3-25]
  • 6.    盧輔聖主編.中國山水畫通史 上: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12:第192頁
  • 7.    瞿文明編著.人一生要知道的100幅中國名畫: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07:163
  • 8.    潘耀昌主編.中國美術名作鑑賞辭典: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08:第355頁
  • 9.    王樹海主編;柳旭著.通賞中國名畫:長春出版社,2014.01:第138頁
  • 10.    馮慧娟編.中國繪畫: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5.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