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南星蕨

鎖定
江南星蕨(Lepisorus fortunei (T. Moore) C. M. Kuo),是水龍骨科瓦韋屬植物。根狀莖長而橫走,頂部被鱗片,鱗片棕褐色,葉遠生,禾稈色;葉片線狀披針形至披針形,葉厚紙質;孢子囊羣大,圓形,沿中脈兩側排列成較整齊的一行或有時為不規則的兩行,靠近中脈;孢子豆形,周壁具不規則褶皺。
江南星蕨在中國分佈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區,在馬來西亞、不丹、緬甸、越南也有分佈。 [8]  江南星蕨喜半陰潮濕環境,忌強光直射,但陽光要充足,水肥良好則生長旺盛。江南星蕨繁殖方式為分株繁殖和孢子繁殖。 [9] 
江南星蕨,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用於治療熱淋,小便不利,赤白帶下,痴疾,濕熱黃痘,咳血,妞血,痔瘡出血,擦病,痛腫瘡毒,毒蛇咬傷,風濕疼痛,跌打骨折。 [10]  江南星蕨的葉片四季常綠,生長勢好,橘黃色孢子囊羣鮮豔別緻,條形葉很有特色,是室內極佳的盆栽植物,亦切葉。 [11] 
中文名
江南星蕨
拉丁學名
Lepisorus fortunei (T. Moore) C. M. Kuo [7] 
別    名
大葉骨牌草
七星劍
旋雞尾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水龍骨科
瓦韋屬
江南星蕨
命名者及年代
(T. Moore) Ching,1933 [2] 

江南星蕨形態特徵

江南星蕨
江南星蕨(9張)
附生,植株高30-100釐米。根狀莖長而橫走,頂部被鱗片;鱗片棕褐色,卵狀三角形,頂端鋭尖,基部圓形,有疏齒,篩孔較密,盾狀着生,易脱落。葉遠生,相距1.5釐米;葉柄長5-20釐米,禾稈色,上面有淺溝,基部疏被鱗片,向上近光滑;葉片線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25-60釐米,寬1.5-7釐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漸狹,下延於葉柄並形成狹翅,全緣,有軟骨質的邊;中脈兩面明顯隆起,側脈不明顯,小脈網狀,略可見,內藏小脈分叉;葉厚紙質,下面淡綠色或灰綠色,兩面無毛,幼時下面沿中脈兩側偶有極少數鱗片。孢子囊羣大,圓形,沿中脈兩側排列成較整齊的一行或有時為不規則的兩行,靠近中脈。孢子黃色,豆形,周壁具不規則褶皺,赤道面觀豆形,極面觀橢圓形,單裂縫,外壁具刺狀紋飾。 [1]  [3]  [12] 

江南星蕨產地生境

江南星蕨分佈於馬來西亞、不丹、緬甸、越南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區,北達陝西(平利、西鄉)和甘肅(文縣)。多生長於海拔300-1800米的林下溪邊岩石上或樹幹上。 [1]  喜半陰潮濕環境,忌強光直射,但陽光要充足,水肥良好則生長旺盛。 [4] 
江南星蕨 江南星蕨

江南星蕨生長習性

江南星蕨孢子接種後7-12天孢子萌發,萌發類型為書帶蕨型,配子體發育為槲蕨型。接種後25天左右發育為片狀體,片狀體形成頂端細胞的時間較晚,有的甚至不形成。無機培養基培養的原葉體常在基部發生營養繁殖。毛狀體出現在片狀體形成之後,數量豐富,多為單細胞,分佈於原葉體背腹面及邊緣。接種後60天左右發育形成幼原葉體,成熟原葉體呈心臟形。接種後80天左右開始有性器官出現,精子器的出現較頸卵器早10天左右。頸卵器成熟後,頸部常向原葉體基部傾斜或彎曲。 [3] 

江南星蕨繁殖方法

江南星蕨繁殖方式為分株繁殖和孢子繁殖。 [9] 
江南星蕨 江南星蕨 [6]
春季,江南星蕨繁殖常用分株法,將橫走根狀莖以枝剪切成數段,帶有足夠根系和新芽的部分,剪成各個小節,每個小節上保持一片葉芽,或分成若干小叢,種植於備好的植地上另行栽植,放蔭處過渡一段時間,成活後再移至半陰處養護。盆栽用腐葉土2份與砂1份混合,再加少許廄肥。日常放半陰或有散射光的亮處,如樹下、建築物北側等都較適宜。生長季供給充足的水肥,並每天噴霧保持其周圍有較高的濕度,施肥後要用清水噴淋葉片,這樣可保證其生長更旺。冬季移入室內保温之後,要放置在能夠較多接受光照的地方,盆土也要保持適當濕潤,不能太乾。 [5] 

江南星蕨栽培技術

江南星蕨 江南星蕨 [6]
春夏抽生新葉,生長快,葉嫩綠色,秋後葉變深綠,生長期毎天噴2次水,並注意擦拭葉面以保持光潔。每週澆1次麻渣水。冬季給予充足陽光,少澆水。土壤宜疏鬆透水。 [4] 

江南星蕨主要價值

江南星蕨藥用

江南星蕨,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用於治療熱淋,小便不利,赤白帶下,痴疾,濕熱黃痘,咳血,妞血,痔瘡出血,擦病,痛腫瘡毒,毒蛇咬傷,風濕疼痛,跌打骨折。 [10] 

江南星蕨觀賞

葉片四季常綠,生長勢好,橘黃色孢子囊羣鮮豔別緻,條形葉很有特色,是室內較好的盆栽植物,亦可作切葉。 [4] 
參考資料
  • 1.    江南星蕨  .中國植物誌[引用日期2019-04-15]
  • 2.    Microsorum fortunei (T. Moore) Ching  .The Plant List[引用日期2020-07-20]
  • 3.    徐豔,石雷,劉燕,劉保東,李東.江南星蕨配子體形態發育的研究[J].植物學通報,2004,(第6期):660-666
  • 4.    邵莉楣主編;石雷等編著,觀賞蕨類的栽培與用途,金盾出版社,1994.11,第66-67頁
  • 5.    馮玉寶,詹選懷,桂忠民,魏宗賢,彭焱松,張麗.兩種觀賞蕨類植物的繁殖技術研究[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雜誌,2010,(第3期):57-61
  • 6.    江南星蕨 Lepisorus fortunei|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2-10]
  • 7.    江南星蕨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4]
  • 8.    江南星蕨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5]
  • 9.    邵莉楣主編;石雷等編著,觀賞蕨類的栽培與用途,金盾出版社,1994.11,第66-67頁
  • 10.    徐鴻華,李薇,詹若挺主編,嶺南中草藥遷地保護植物圖譜,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9.01,第172頁
  • 11.    邵莉楣主編;石雷等編著,觀賞蕨類的栽培與用途,金盾出版社,1994.11,第67頁
  • 12.    江南星蕨|Microsorum fortunei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