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汗青

(詞語)

鎖定
汗青,是指古代在竹簡上書寫,先以火烤竹去濕,再颳去竹青部分,以便於書寫和防蛀,稱為汗青,因此後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1] 
中文名
汗青
分    類
古代文化
載    體
竹筒
釋    義
史冊
拼    音
hàn qīng [1] 
注    音
ㄏㄢˋ ㄑㄧㄥ [1] 

汗青詞語:汗青

汗青引證釋義

  1. 古代在竹簡上書寫,先以火烤竹去濕,再颳去竹青部分,以便於書寫和防蛀,稱為汗青,因此後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一説,取竹青浮滑如汗,易於改抹。後以“汗青”指著述完成。宋 朱熹《答嚴時亭書》:“當時若得 時亭 諸友在近相助,當亦汗青有期也。”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裏事·王南陔中丞恭甫上舍著述》:“卷帙繁夥,汗青恐無日也。”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一章:“或辛勤著述而欲親覩其汗青,或經營工業而指垂成於旦夕。”參見“ 汗青頭白”。
  2. 借指史冊。宋文天祥過零丁洋》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元 鮮于必仁寨兒令》曲:“ 漢 子陵 , 晉 陶淵明 ,二人到今香汗青。”清 唐孫華《葉忠節公輓詩》:“芳名垂汗青,千載永不滅。”
  3. 也指著作完成。

汗青名詞來源

“汗青”是史冊的意思。這要追溯到紙張發明之前了。那時古人記事要用“簡”,亦即用上好的竹子記寫鐫刻事情和文章,此一片片的竹即稱“竹簡”。竹簡的製作並不簡單,首先要選擇上等的青竹(此“青竹”指綠色之竹),稱其為“青”;然後,削成長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一方面是為了便於書寫,另方面也為乾燥防蟲。烘烤之時,本來新鮮濕潤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樣。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了。“汗青”的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漸漸成了竹簡的代名詞了。
從出土的古代竹簡來看,長的竹簡常用於書寫儒家經典;短的竹簡常用其記載諸子事蹟及史傳。因此“汗青”代稱竹簡再演變,人們便進一步又將其代稱竹簡所記載的“史冊”了。
“史冊”與“汗青”是同義詞,當然可以通用。不過,在正式談論歷史記載意思的時候,還是多用“史冊”。在詩詞中,因平仄或是押韻以及亮音的需要,常有人喜用“汗青”。我國宋代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詩中,就有家喻户曉的名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人物:汗青

汗青 汗青
福建東南衞視的《東南瞭望》新聞主播,現為山東電視台公共頻道《新聞女生組》記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