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清縣第一中學

鎖定
永清縣第一中學(No.1 Middle School Of Yongqing),簡稱“永中”,位於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始建於1905年,前身為私立存實學堂,1972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中學,2005年更名為永清縣第一中學,成為河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據2020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佔地面積 355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分東西兩個校區,現有142個教學班,教職工588人,在校生9226名。 [1] 
中文名
永清縣第一中學
外文名
No.1 Middle School Of Yongqing
簡    稱
永中
創辦時間
1905年
辦學性質
公立高中
校    訓
明德博文,勤奮自強
知名校友
雷海宗
所屬地區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
類    型
普通高中
屬    性
省級重點中學
現任校長
梁慶東
前    身
河北省私立存實學堂
教職工
588人
學生人數
9226名

永清縣第一中學歷史沿革

永清縣第一中學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公元1905年,其前身是私立存實學堂。
1908年,華北基督教會主教鄂方智(英國人)和當地士紳朱玖聃等人利用庚子賠款的所餘部分的本金和利息三萬零九百兩白銀籌建了存實學堂,用於永清縣的公益事業,後改為“私立永清存實中學”。 [2]  存實中學以“博文約禮、敬業樂羣”為校訓,治學嚴謹,當時所設科目有國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等,學堂的任課教師多為當時的教育名流,眾多畢業生考入當時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等名校。
1908年,私立存實學堂。
1934年,更名為河北省立存實中學。
1941年,改稱永清縣立中學。
1945年,更名為冀中第十中學。
1949年,改為永清縣師範學校。
1959年,更名為永清縣中學。
2005年,更名為永清縣第一中學,同年成為河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3] 

永清縣第一中學辦學條件

永清縣第一中學辦學規模

學校佔地355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運動場地4.62萬平方米,田徑運動場2個,足球場2個,籃球場16個,羽毛球場5個。

永清縣第一中學硬件設施

建校100多年以來,學校發展迅速,從原先的佔地50畝擴大到355畝,擁有教學班130個,教職工588人,學生也由當初的不足百人到8000餘人。
截至2020年8月,學校建有教學樓4棟、科技樓1棟、宿舍樓5棟、學生餐廳3座,實驗室18個,多媒體教室41個,並建立了校園網絡,相繼建設了語音室、電子備課室、微機室、多功能廳等,不斷完善學校的教學設施。學校還建有體育活動場區2個,體育館1座,館舍面積8417平方米的圖書館1座。 [4] 

永清縣第一中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8月,學校有教職工588人,其中初中教職工187人,專任教師160人;高中教職工401人,專任教師345人。中學高級教師68名,一級教師196名。經多年打造,已礪練成專業知識精深、師德品位高、能力多方位的優秀教師隊伍。
學校在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十分重視改革教學方法,大力開展“以人為本、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有300餘篇論文在國家級、省級、市級報刊雜誌上發表。

永清縣第一中學辦學成果

永清縣第一中學學生成績

翻開永清一中的歷史,其中一頁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從1992年起,高考上線人數連續14年在廊坊市奪冠,高考本科入線率在82.5%以上,大專以上入線率98%。自1990年-2005年共有12145名學子踏進大學校門。
全國高中數學聯合競賽二等獎(2005年):張晨明、曹冰
第22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三等獎:張晨明、鄭昊恩 [5] 

永清縣第一中學教學改革

如果要深層次探究永清一中打造高品位教師隊伍的秘密,那麼培植各學科領域的教研骨幹就是很重要的一條。多年來,學校先後組織中層以上領導幹部和骨幹教師到先進學校考察學習,並結合學校實際研究制定教學改革方法和措施,先後總結出“五步教學法”、“目錄教學法”、《課堂提問八原則》、《試卷講評課要求》、《對題課要求》、《板書設計要求》、《怎樣上好概念課》、《怎樣上好規律課》、《作文教學改革設想》等多項新教法。提出把好“三大質量關”的教學理念,即:向課堂要質量、向教育科研要質量、向管理要質量,並制定了一整套可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使教育教學更加規範,效果非常明顯。

永清縣第一中學教師成果

全國優秀教師:聶玉德、韓益民、 鄒冠華
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謝德潤
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張俠
河北省優秀教師:徐永林、羅密勇 、馬志同 、趙景雲、張彥青、王振河 、鄒冠華 、苗福增 、付增茹 、王正亮、胡國永
河北省“三育人”先進工作者:王振河
河北省優秀班主任:王懷利 、韓益民 、謝德潤
河北省先進實驗教師:楊秀華
河北省特級教師:韓曉穎 [6] 
河北省學術論文一等獎:邊英華
河北省教改特別獎、一等獎:謝德潤
廊坊市優秀教師:趙景雲 、劉忠明 、張潔敏、張彥清、李潔明、王振河、胡國永
廊坊市骨幹教師:韓曉鋒、張嬋娟 [7] 
廊坊市教改先進工作者:韓志敏、韓益民 、邊英華 、謝德潤 、王錫茹 、石秀芝
廊坊市教育先進工作者:張俠、楊振濤、靳西嶺
廊坊市師德標兵:鄒冠華
廊坊市教學能手:任正 、王智昌 、張衞兵 、王志和
廊坊市十佳教師:鍾文釗
廊坊市“三育人”先進工作者:李耀武
廊坊市教學儀器先進工作者:楊秀華
廊坊市目標教學實驗先進工作者:王鳳鸞
廊坊市勞動模範,廊坊市優秀人民公僕:張俠

永清縣第一中學學校榮譽

永清一中 [8]  ,歷史悠久,業績光輝,先後獲得縣級以上榮譽60多項。
一、國家級
1、 全國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先進單位
2、 全國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集體二等獎
3、中國教育學會《學校管理機制實證研究》課題實驗校
二、省級
1989年中學思想政治課改革成績顯著學校
1990年教改先進集體、初中思想政治課教改實驗課題組教學效果一等獎、施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先進集體
1994年普教系統教學工作先進學校
1996年落實體育工作條例評估先進集體
1999年模範教工之家
2001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園
2002招飛先進單位
2003普通高中會考優秀考點
2004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進集體
2004文明單位
2005 河北省“雙合格”家庭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三、市級
1989年實驗先進集體
1990年德育先進學校、“推標”工作先進單位
1991年招飛工作先進單位
1992年教學改革先進集體
1993年在普通高中教學質量評比中文、理兩科雙第一
1994年文明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小學國防教育先進單位
1995年廊坊市先進集體
1996年先進基層黨組織、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1998年先進教工之家
2001愛國衞生先進單位
2001-2003文明單位
2002創建文明城市活動示範窗口
2002巾幗文明示範單位
2002體育道德風尚獎
2002市重點中學比賽男子組第四名、女子組第六名
2003廊坊市教育系統防非工作先進集體
2004文明單位
2004市重點中學籃球賽男子組第三名、女子組第四名
2005 廊坊市星級職代會單位
2005 廊坊市巾幗文明明星崗
2005 廊坊市八運會籃球比賽優秀代表隊
四、縣級
1991年教育教學工作顯著、文明單位、優秀黨校、先進黨總支
1992年安全單位
1994年學校管理科學規範教學質量全市奪魁
1995年教學成績顯著
1996年高考成績顯著
1997年先進單位、教學成績顯著
1998年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紅旗黨支部
1999年高考成績獲全市第一名、先進黨支部
2000年教學成績突出單位、實績突出單位
2001年實績突出單位
2001優秀黨總支
2002先進黨總支
2002全市高考第一名
2002體育比賽比賽高中組第一名
2002體育道德風尚獎
2002實績突出領導班子
2003先進黨總支
2003實績突出領導班子
2003抗擊非典鬥爭先進集體
2003普通高考全市重點中學大專以上上線率第一名
2004實績突出領導班子
2001-2004文明單位
2004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集體
2004高考成績突出單位
2004全縣中小學田徑運動會高中組第一名
2004永清縣“推普”工作先進集體
2005 教育教學工作成績突出單位
2005 “兩基”工作先進集體
2005 實績突出領導班子
2005 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集體
2005 團建工作先進單位
2005 先進黨支部

永清縣第一中學文化傳統

永清縣第一中學成功的“秘訣”

永清一中對班子每一位成員提出了思想過硬、工作過硬、作風過硬的“三過硬”標準,制定出政治上不搞特權、工作上不搞武斷、生活上不搞特殊的“約法三章”,使班子成員的整體素質得到不斷提高。同時,教師隊伍始終保持着艱苦奮鬥、奮勇爭先的勁頭。隨着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年輕教師不斷補充進來,學校把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當作頭等大事來抓,重點抓好“內培、外引、走出去、請進來”。學校實施“教師基本素質培訓計劃”、“中青年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培訓計劃”。每年對新招聘的教師,在開學前進行一個月的培訓,還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青年教師進修提高學歷,並開展了傳、幫、帶活動,校長、主任等中層領導和骨幹教師隨堂聽課、隨堂指導。此外,學校還加強教學視導和平時的課堂常規檢查,開展了課堂評估、評優質課、課件製作、學科擂台賽、教師業務考試、優秀教師示範課等活動,通過全校上下團結協作,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一大批在教學工作中挑起了大梁。
在永清一中,有一部被廣大幹部師生稱作“法寶”的《教育教學規程》,可以説是一部較為完善的目標管理考核辦法。2005年,校長張潤國到任永清一中,他明確提出了各項優惠條件向一線教師傾斜的指導思想,在永清一中《教育教學規程》的基礎上,不斷補充完善,又先後制定出《永清一中基礎年級考核獎勵辦法》、《永清一中畢業班考核獎勵辦法》、《永清一中末位淘汰制實施細則》、《永清一中關於“向課堂要質量”的指導意見》等幾十項規章制度。由此廣泛地引入了激勵、競爭機制,使得每名教師肩上都有了壓力,人人比學習、人人比工作、人人比奉獻的“比、學、趕、超”之前高漲。

永清縣第一中學美德育良才

近年來,永清一中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堅持“育人德為先,育德促育人”的宗旨,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和法制紀律教育,積極推進德育建設,將學生培養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良才。
為確保德育工作做到實處,學校一方面將德育工作列入教師年度考核內容,在全體教師中開展師德標兵評選活動,激勵引導全體教職工增強德育意識;一方面創新載體,豐富活動,把德育有效融入學生教育管理之中。利用政治課、思想品德課及歷史、美術等學科,向學生進行分層次、系統的理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並將《弟子規》、《三字經》、《論語》及《孝經》中有現實意義的內容編印成冊下發全體學生,作為思想品德課教材,並由專業教師授課,通過講解、分析、討論、背誦、表演等多種形式、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學校長期開展“四JING”(即安靜、乾淨、尊敬、競爭)“六愛”(愛祖國、愛學校、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自己)、“孝敬父母標兵、百名孝星”評選等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使先進思想和優秀品德植根於學生頭腦之中,落實在日常言行細微之處。學校始終堅持升旗制度,唱國歌、升國旗,深深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開展了創建文明、節約型校園、廉政文化進校園、春雨助學募捐、法制宣傳月等活動。組織學生觀看交通安全圖片展,聆聽胡春航事蹟報告會,播放洪戰輝艱辛求學感人事蹟。同時,學校加強傳統教育,利用重大節日、紀念日,組織校園文化活動。開展國防教育,對新生組織兩週軍訓,並安排學生聽法制報告,使學生知法、懂法、守法,增強法律意識。每年的清明節,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進行掃墓,哀悼先烈、莊嚴宣誓,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和傳統教育。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在高中開設了心理健康輔導課,從河北師大聘任兩名心理教育專業教師,開辦了心理諮詢處,校園心理諮詢熱線,創辦《心理導航》心理健康教育專刊,保證了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在此基礎上,學校還每學期分年級召開學生家長座談會,就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制度要求和學生的有關情況進行總體的通報和個別的溝通,廣泛徵求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有效地促進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
永清一中為進一步強化學生愛黨、愛國意識,激發學生不斷進步,搭建成長的平台,每年都與縣直工委一起組織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並在入黨積極分子中擇優發展預備黨員。據統計,近三年來,學校共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986名,其中189名同學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永清縣第一中學優化環境

初中部教學樓 初中部教學樓
漫步於永清一中校區,樓羣鱗次櫛比,恢弘壯觀,花園內鬱鬱葱葱,生機盎然,整個建築羣在綠樹叢蔭的映襯下,顯得十分和諧又典雅別緻,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美的薰陶。筆直寬闊的文苑路上一座過街天橋如彩虹橫卧,將東西兩院連為整體,與錯落有致的樓羣統一,令人耳目一新。從2002年起,學校先後投資400萬元完成校園硬化、綠化、淨化和亮化工程,硬化校園6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1萬平方米,種植各類觀賞樹木300棵,設置華燈30盞和各種路燈100餘盞。在這樣一座環境幽雅的現代化校園中,處處洋溢着文化氣息和求知的氛圍,濃郁的人文環境與優美的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校園中,2號教學樓上醒目的“明德、博文、勤奮、自強”校訓,每天都在激勵着師生們發奮創新、為校增光;樓宇內懸掛的名人偉人畫像、名言警句、文明用語,又時刻鞭策着廣大師生;校內大大小小的文娛活動、體育賽事更是讓師生們各顯其才、各領風騷。
學校還設置了教師形象展示台和文明監督崗,併發揮學校報刊、櫥窗、板報的宣傳作用,做到內容豐富高雅,且常換常新,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時刻影響學生的言行,鼓舞學生拼搏奮進,陶冶情操、淨化心靈。“愛護每一位學生,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永清一中打造良好育人環境的核心。
美麗一中
美麗一中(36張)
在這裏,成績暫時落後的學生不受歧視,不被稱為“差等生”,他們會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幫助,而且還有參評各類優秀的權利;在這裏,學生同校長和教師一樣,統一佩戴胸卡,共同參與值班、值日等學校日常管理;在這裏,學生和教師都是學校的主人,可隨時通過“校長意見箱”對學校教育、教學等工作提出批評、意見和建議;在這裏,有專門救助貧困學生的制度,視不同情況可減、緩、免學費,品學兼優的特困生,校長負責向社會聯繫救助;在這裏,洗浴中心、商場、診所等一應俱全,學校還專門設置車輛接送外地學生。
在永清一中,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這裏的和諧與温馨,使人陶醉在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圍中。在永清一中,學生生活快樂、相處融洽,時時刻刻都在健康茁壯地成長。

永清縣第一中學存實學校成立緣起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永清縣發生拳匪事件(義和團事件),事件平息之後,英國提督要求罰永清縣白銀四萬兩,英國欽差將這筆款項交由時任華北轄境會長鄂方智打理,用來建設永清縣的公益事情,而不用來賠償軍費,也不作為教會的收入,因此鄂方智先生希望永清縣人民通過這筆罰款獲益,這就是開辦存實學校的起緣。
款項用途大概如下:
(一)1900年,外國軍隊駐紮在答兒鄉的時候,因翻譯員的錯誤,將該鄉與答兒營混淆,致使答兒鄉受到了駐軍的擾亂,因此,拿出2082.57兩白銀,用來撫卹受難受擾的民眾。
(二)永清縣城及其附近各地,在1900年10月間因為德軍隊暴動,很多百姓被殺或者受傷,因此,拿出3220兩白銀用來賠償遇害者。
(三)中國政府(晚清政府)當時命令各縣賠償全部受到拳匪危害的教士和百姓,永清縣不得不為這件事勉籌鉅款,用來賠償各堂受難的教士和百姓,只有安立甘教會未享受其利益,於是,在罰款內拔出7275兩白銀,用來憮恤受難的教友,共計一百多家。
(四)當年有英國教師二人,即孟會長與孫會長均被殺身亡,這二人出身貧寒,當教堂被焚時候,二人的書籍衣物等物件,全部遭到損失,因此,在這筆罰款中拔出1500兩白銀,送給他們的父母,作為賠償損失的費用。
(五)在這之後,又有數項小費的支出,如下:鄂方智先生兩次遊歷永清縣護送費白銀六十兩,支付永清縣團勇津貼白銀五百兩,支付雜費白銀二百三十五兩,並通過銀行扣折銀四百二十兩,合計1215.58.兩白銀。
上述五項用款支出,共計15293.15兩白銀,餘下24706.85兩白銀。
因為當時在銀行的存款是不支付利息的,所以沒有將其存放在銀行。鄂方智先生將部分款項短期借給各種團體,幾年的時間下來,累計獲得利息2675.84兩白銀,1904年,開始將此款存放在天津洋商,每年的利息在6%—7%之間,到了1908年5月,本金和利息合計30900兩白銀。
在存實學校未開辦之前,鄂方智先生還曾多方面籌劃,希望通過這筆罰款使永清縣的人民享受到公益。1907年,鄂方智先生開始與朱玖聃先生合謀創辦存實學校。歷年以來,因為該
存實學校的畢業生很多,學校的規定和開設的課程,井井有條,雖然是鄂方智先生提倡辦學在先,但實際上朱玖聃先生和其他的校長教師熱心教學的結果。
現今,學校畢業生中的兩人,熱心準備同學錄,得到了鄂方智先生的讚賞,通過這樣一個機會,將該校創辦之時的情形和相關開支的數目,附刊在同學錄之中,使學校的後繼者、師生和關心關注學校發展的人士,瞭解學校創辦的歷史,經費的來源和成功的原因。
內容如下:
(一)拔入學校的辦學經費,即是當初由鄂方智先生管理的“罰款白銀”,在1908年,為30900兩白銀,到了1918年,還有10500兩白銀和一萬六千元洋元。
(二)其中有7500兩白銀在本金拔出,用來建造校舍。
(三)學堂經常性支出,如聘請英國教習(教師)時,通常用每年息的支付,不足支付的部分再通過本金拔出。
(四)自1913年以來,安立甘教會委派教士為學校的校長(開始時是甘會長,繼任者是馬會長,這完全是二人的義務,學校沒有支付其薪水,此固非久遠之辦法,但該校藉此,不獨能節省經費,而且得到這二位優秀的校長,學生獲益很多)。
(五)學校初辦時,有二年未納學費,於1910年,共收學費207元,至1917年,共收學費688.5元,盼望來年學費的收入可以增加。
存實學校開辦已經十年,所得的成績,多半由朱先生和他管理的中國教師等的功績,多半由中華聖公會(即安立甘教會)及甘校長和馬校長兩位會長為學校熱心擘畫的功勞。深深的期望後繼者,念學校締造之艱難,維持之不易,教師和學生,各盡乃心,並希望學校畢業生,樂意捐款,使貧寒子弟,得以免費求學,而來求學者越多,斯則不獨為該校之革,這是永清人民的福份。 [9] 

永清縣第一中學領導集體

永清縣第一中學現任領導

校長:梁慶東
黨總支書記 :武國東
副校長:陳景龍、李紅杉
工會主席:劉佔武 [10] 

永清縣第一中學歷任校長

創辦人:朱玖聃、鄂方智
建國前的歷任校長
1908年甘華德(英國人)
1914年馬百熙(英國人)
1918年艾顯舟 代校長
1920年朱志清,字敏章
1922年史經華,字綸坡
1928年王潤藻,字平洲
1930年王履謙,字牧元,
1933年史經華繼任校長
1934年宣印潭,字月亭,
1941年 昝蔭槐
1943年朱彥峯
1943年夏峯
1945年劉輝
建國後學校的歷任校長
1950年1月——1959年9月 井泉
1959年2月——1971年12月 李雁秋
1969年9月——1971年6月 陳鐸
1971年9月——1972年9月 昝百一
1972年6月——1978年6月 姚德福
1978年10月——1982年10月 宮漢民
1981年9月——1984年12月 張國儒
1985年1月——1987年5月 王化祥
1987年6月——1993年8月 嶽萬通
1989年3月——2000年10月 張俠
2000年10月——2006年2月 胡國永
2006年2月——2013年12月 張潤國
2013年12月—— 梁慶東

永清縣第一中學知名校友

在永清一中的校史館裏,存放着存實學堂的創建始末、存實學堂教師及歷屆畢業生記錄表、永清一中80週年校慶等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資料。其中有一本“名人錄”,裏面詳細記載了部分老畢業生慶祝母校80年校慶時留下的簽名和通訊地址等情況,還收藏了一些畢業生髮來的賀信。在這些人當中,有的年近古稀,有的正值英年,有的生活在國內,有的旅居海外,其中不乏一些功成名就的專家、學者、教授。比較有名的如:曾任美國哈佛大學校長的鄭棟、香港富商王祝仁、曾到法國講學的河北師範大學教授王振昌、華北電力大學書記寧文玉、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張萬彬、台灣清華大學星兆鑫、中國計量出版社總編室主任陳聰爾等等。據統計,自恢復高考以來,永清一中已為國家培養出各類人才1.8萬名,他們從這裏走向四面八方,遍佈五湖四海,豔如桃李,燦若羣星。

永清縣第一中學地理位置

永清一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