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春紙織畫

鎖定
永春紙織畫,福建省永春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永春縣誌》記:“唐初,永春就有紙織畫的製作。永春紙織畫特點:紙痕交織、經緯分明、色彩淡雅、畫面朦朧是。
2015年5月1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永春紙織畫”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永春縣美術家協會獲得永春紙織畫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 
中文名
永春紙織畫
產地名稱
福建省永春縣
品質特點
色彩淡雅、畫面朦朧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2015年第44號
批准時間
2015年5月14日

永春紙織畫產品特點

永春紙織畫 永春紙織畫
近代紙織畫著名藝人黃永源在其《紙織畫旨趣》中總結了紙織畫的特色“二性”,即色彩淡雅性和朦朧隱約性。紙織畫所選擇的題材很廣泛,內容豐富,山水花鳥、飛禽走獸、歷史人物、神話故事、民間傳説應有盡有,紙織畫的色彩本是濃豔的,但因為經過裁和織,加上一條條的白紙絲的緯線蓋上去,其色彩被掩了一半,十分的顏色只能看到四分,於是就產生了色彩的淡雅性,從而也大大提高了紙織畫成品的藝術格調;朦朧隱約性就是“似有似無”的畫面效果。湊近看紙織畫,畫面紙痕交織,經緯明顯,只能看到一點一點方形的色彩,茫無頭緒;掛在牆壁上近看,便可看到其中色彩、濃淡、明晦的次序;站着遠看,則可以體會到全圖的景物飄然盪漾的意境。可謂“近視幾不類物象,遠視則景物桀然”,與宋代著名畫家米芾的“米點山水”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此外,紙織畫表面不光滑,具有“淺浮雕”般的立體感。 [3] 

永春紙織畫產地環境

永春桃溪 永春桃溪
永春縣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晉江東溪上游,東鄰仙遊縣,南接南安市、安溪縣,西連漳平市,北與德化、大田交界。介於東經117°41′55″~118°31′9″,北緯25°13′15″~25°33′45″之間。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系戴雲山脈主體部分,海拔千米以上山峯58座,雪山(海拔1366米)為最高;東部地勢呈階狀。永春境內山多地少,地勢趨西北高東南低,著名的戴雲山脈綿延全境。永春桃溪沿岸種植了許多桃樹,又被稱為“桃城”。每逢春花爛漫時,吸引着許多踏青賞花的人。霧中觀花,這種獨特的景緻激發了當地藝人的創作思維,紙織畫就是在這種特定的環境裏產生出來的,於是永春紙織畫發展具有很好的基礎。 [4] 

永春紙織畫歷史淵源

永春紙織畫 永春紙織畫
關於紙織畫的起源説法甚多,《辭海》稱始於盛唐。對紙織畫有過系統研究的傳承人林志恩曾有考證,本文且採用他的説法。南朝陳後主陳叔寶,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隋興陳亡,陳朝皇室避禍山野,其子陳鏡台率族人及宮中百工入永春。永春縣誌、金峯陳氏族譜等均有記載。1966年永春一中操場翻修時,現唐墓三座,墓磚有“貞觀廿一年”、“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示後生”的銘文。林志恩推斷,墓主按等級和年代,極有可能與陳氏皇族有關。 [5] 
皇室入永春,將先進文化帶入這個人煙稀少卻盛產竹子的山溝。本地人常有在竹編生活用具上寫字做記號的習慣。宮廷畫師或是受此啓發, 發現了墨汁與竹編結合後產生的亦真亦幻的效果,進而發揚到宣紙上,奠定了紙織畫的基礎。 [5] 
閩南泉州雖然屬於沿海地區,但永春卻屬沿海中的內陸丘陵地帶,氣候潮濕多霧,景物常籠罩在煙雨迷濛中,別具情趣;境內多山,山中遍種竹子,竹編業非常發達,紙織畫這門工藝,就是受到竹編技藝的啓發而創造出來的。《永春縣誌》記:“唐初,永春就有紙織畫的製作。”據説是陳後主之子(陳敬台)逃亡到永春時,隨軍的宮廷畫師將中國畫技與當地民眾竹編工藝結合創造出來的。唐初只是萌芽狀態,到了盛唐已趨向成熟。唐文宗在位時,唐人鄭維賦詩:“何物離披最可人,紙間經緯別有因;阿誰巧作維摩手,就裏揮毫稱絕倫,遠山一角都人妙,烘雲托月景偏真;經營慘淡關意匠,遠擅桃源物色新。”
永春桃溪 永春桃溪
泉州是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宋代時紙織畫遠銷南洋各埠,成為富貴人家的櫃中珍品。明人田藝蘅所撰《留青日札》一書中記載,明代奸臣嚴嵩家被抄的物品中就有紙織畫一項。清人楊復吉《夢蘭瑣筆》中曾有“閩中永春州織畫”的記述。據史料記載,康熙、乾隆皇帝十分喜愛紙織畫。宮廷裏時有掛屏。現,故宮博物院還珍藏着清乾隆年間的紙織瑰寶——清高宗御製詩十二扇屏風。由於歷史的原因,永春的紙織畫自清末後開始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沉寂。紙織畫產品大多銷往南洋(東南亞一帶),日本侵華時,日寇封鎖了海上交通,銷路一斷,很多藝人沒法謀生只好改行,紙織畫幾乎陷入人亡藝絕的境地。20世紀30年代,僅有李桂亭、章難亭、王華亭、黃芳亭4家。從清末到1980年代,永春紙織畫曾經歷兩次瀕臨消亡的危機。清《永春州志》載,當時全縣僅5家作坊(即圖中“五亭”)。1940年代,因受戰爭等因素影響,全縣紙織畫產量幾乎為零。1949年後,僅“黃芳亭”字號勉強生存。“芳亭”的業者黃永源先生,成為當時全縣僅存的紙織畫藝人。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僅剩福建省文史館館員黃永源一家。黃永源為了發展紙織畫,毅然去除“傳媳不傳女,父子相傳,外人不傳”的陳規陋習,解放思想,從1957開始,招收了男女30多個學生,以女生居多,因為女生比較細心,可從事織畫這道工藝。這些弟子中,能畫能織能裁的,只有周文虎等二、三人。經黃永源及弟子們的努力,紙織畫得到了復興與發展。 [6] 

永春紙織畫生產情況

永春紙織畫 永春紙織畫
一九八七年五月,永春紙織畫研究會成立,首批吸收會員二十多名。十月份由永春縣政府同福建省羣藝館聯合在福州舉辦永春紙織畫展,轟動榕城。正在福州的蘇聯莫斯科東方藝術博物館斯.赫羅姆瑟柯女士專程前來參觀,十分驚歎並欣然題辭:“祝賀藝術家的展覽成功。”黃永源、黃秀雲的《麻姑獻壽》、周文虎、周梅森的《八仙過海》等獲優秀獎、方永宗的《桔梗》和周梅森的《春夏秋冬》等獲創新獎並被省羣藝館收藏。
1997 年,為了紀念香港百年迴歸和建軍七十週年,周文虎一家開始了《百米百虎紙織畫長卷》的創作,當時一商人慕名前來,向周文虎提出以150萬元人民幣買下這幅畫,但周文虎一家經過考慮後,毅然把畫捐獻給了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展出期間,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2009年,由永春義亭紙織畫師周文虎、李世求等人採用傳統技藝和現代科技相結合,歷時3年最終創作完成的《當代紙織百米長城圖》入選第二屆中國民間國寶,保險額達5000萬元。 [7]  該作品此前也獲得過“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2011年,永春紙織畫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8] 
2014年,永春縣首個以紙織畫文化為主題的文化產業創意園揭牌。

永春紙織畫產品榮譽

2000年3月,永春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紙織畫之鄉”。
2008年11月,永春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1年6月14日,永春紙織畫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5年5月1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永春紙織畫”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9] 

永春紙織畫地理標誌

永春紙織畫綜述

根據《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通過了對永春紙織畫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批准自2015年4月21日起對永春紙織畫實施原產地域保護(公告2015年第44號)。 [10] 

永春紙織畫地域保護範圍

永春紙織畫原產地域範圍以福建省永春縣人民政府《關於申請確定永春紙織畫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範圍的報告》(永政文〔2016〕121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福建省永春縣所轄行政區域。 [11] 

永春紙織畫質量技術要求

一、主要原輔材料
1、用紙:產地範圍內以毛竹或蘆葦為原料生產的書畫紙;
2、顏料:產地範圍內生產的天然礦石粉比例不低於80%的顏料;
3、輔料產地範圍內的苦楝根(籽)浸取液及桃樹膠。
二、生產加工工藝及要求
1、繪畫:所用顏料採用產地範圍內生產的天然礦石粉質量比例≥80%;
2、裁割:紙條粗細均勻,斷裂率≤2%;
3、編織:在相對濕度70%至80%的環境下進行;
4、裱褙:裱褙用糊含有產地範圍內的質量比例10%的苦楝根(籽)浸取液及質量比例10%的桃樹膠。
三、質量特色
1、外觀特徵:
(1)裝裱過的產品外觀平坦無皺摺破損,畫面整潔無髒跡,斷紙絲粘接後無顯現疤痕。
(2)經緯線寬度要均勻,排列整齊平順,經線不得散開,緯線的編織要緊密,無明顯間隙。
(3)各經線各緯線間相互平行,各經線與緯線相互垂直,紙條切口整齊,無毛邊。
(4)經線與緯線的寬度應保持一致,最大寬度≤2.5毫米,絕對偏差值≤0.2毫米。
2、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9] 

永春紙織畫專用標誌使用

在永春紙織畫原產地域範圍內的生產者,如使用永春紙織畫“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須向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設立的申報機構申請並經初審合格,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後,方可使用永春紙織畫“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

永春紙織畫傳承保護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永春紙織畫”項目保護單位永春縣美術家協會評估合格。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