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新縣誌

鎖定
《永新縣誌》,記載江西省永新縣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等的專書。
中文名
《永新縣誌》
類    型
專書

永新縣誌明朝時期

《永新縣誌》最早的是明宣德、成化2志,至嘉靖時已無存書。第三部《永新縣誌》是明萬曆知縣龔錫爵修,尹台主纂。萬曆四年(1576)秋設局草創,萬曆六年(1578)春成書、刊行,世稱“耄史”,有“信史”之譽。清代續志,總以“耄史”為準。書共8卷,首1卷。

永新縣誌清朝時期

清康熙二十年(1681),王運禎到縣知事,適逢詔下修志,乃延邑紳20餘人訂輯成縣誌10卷,成書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仲秋,世稱“康熙王志”。該志書基本上“率由舊章”,然比較“耄史”間有刪削,雖已刊行,逐漸散失,今無存書,但同治2志有引文。乾隆知縣王瀚有感於康熙志“率沿故明遺冊,其間失紀殊多”,乃請準上憲,延邑紳開局重修,成書10卷,於乾隆十一年(1746)六月刊行。王瀚自序曰:“不敢以恕取之,懼責實之匪易”。但是,由於在事者多私見,有“穢史”之誚。
因乾隆志謬誤叢生,有邑人潭尚書作《禾川書》以正之。《禾川書》20卷,撰於乾隆十二年(1747)十月,成書於乾隆四十年(1775)十月。禾川即永新,故以為書名。後世認為“雖一家之言,而蒐羅備極苦心,尚多可採”。
道光二年(1822),知縣徐作偕曾事復修,初聘尹襟三主纂。道光四年(1824),襟三棄世,道光六年(1826)稿成,未刊行,卷數無考。同治九年(1870),省奏準續修通志,檄所屬各修郡縣誌。永新知縣諶筱門聘尹襟三之子尹繼隆總纂。有邑紳上控諶令,尹乃引嫌而退,伏處鄉里,先成《禾川舊志糾謬》3卷,復獨撰一志於同治十年(1871)六月成書,共l0卷,同治十一年(1872)呈學使李若農批准刊行,這是第二部私撰《永新縣誌》。諶筱門卸任後,署縣事陳恩浩接修,未及脱稿,卸任而去。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知縣肖玉春續修,延邑紳20餘人合纂,同治十三年(1874)刊竣,還是同治志公修本,全書26卷,首1卷。綜上所述,明清兩朝共有9部《永新縣誌》,其中公修7部,私撰2部,散失4部,現存5部。

永新縣誌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永新文獻委員會於1946年成立,僅着手收集資料,沒有修成志稿。

永新縣誌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建國後,1958年,中共永新縣委組織人員編纂《永新縣誌》,1960年底成初稿,1974年6月由永新縣檔案館打印成冊。體例不全,資料甚少。1984年10月29日,中共永新縣委下發文件成立縣誌編纂委員會,下設辦公室,抽調專職和兼職人員着手縣誌編纂,經過組織準備、宣傳發動、徵集資料、整理編纂、評審修改、定稿付印,歷時6年,於1992年l0月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發行,共3000冊。
新編《永新縣誌》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持唯物史觀,力求正確反映永新的歷史與現狀,上限追溯所載事物在縣內的發端,下限為1986年;為求記述的完整性,個別事物作適當的上推或下延。全書重點記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史實,充分反映中國共產黨的核心領導作用。新編《永新縣誌》除概述、大事記、附錄外,共設33卷,138章,463節,計150萬字。新編《永新縣誌》出版發行後,受到社會好評,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廠礦學校紛紛購買,將其作為資料書和工具書,民間購之饋贈海內外親友,國內不少圖書館、大專院校和社科研究單位來函購買,供收藏和研究。一些專家學者發表評論文章,《江西方誌》1993年第3期刊登江西教育學院王炯堯的文章《以內容取勝——評新編〈永新縣誌〉》;《海南史志》1995年第3期刊登黑龍江省肇東市華夏方誌館劉有才的文章《宏文鉅著,多有創見——簡評〈永新縣誌〉》。復旦大學黃葦評論:志稿指導思想正確,結構嚴謹,安排妥貼,行文流暢,認為是他閲讀眾多志稿中較好的一部,尤其滿意的是佈局、行文更謂上乘。1995年吉安地區在深圳舉辦招商經濟洽談會,永新縣委、縣人民政府帶《永新縣誌》作為禮品贈送有關客人,為招商引資起到牽線搭橋作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