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寧寺遺址

(甘肅省蘭州市境內遺址)

鎖定
永寧寺遺址位於平安鄉張家寺村“寺窪”果園以北,座北朝南。清順治年間焚燬,後重修。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毀於兵燹,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又重修。清同治四年(1865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又毀於兵燹,僅存寺前照碑。民國7年(1918年)北大殿原址上修了三間經堂,其規模遠不如以前,這次重修改名為“張家寺”。在明、清時期,曾與皋蘭“石洞寺”、夏“拉卜楞寺”為三大佛教聖地。 [1] 
中文名
永寧寺遺址
所屬年代
明清年間 [1] 
類    別
遺址
別    名
張家寺(民國7年(1918年)重修後改名) [1] 

永寧寺遺址文物歷史

順治年間焚燬,後重修。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毀於兵燹。
嘉慶十三年(1808年)又重修。
同治四年(1865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又毀於兵燹,僅存寺前照碑。
民國7年(1918年)北大殿原址上修了三間經堂,其規模遠不如以前,這次重修改名為“張家寺”。
在明、清時期,曾與皋蘭“石洞寺”、夏“拉卜楞寺”為三大佛教聖地。 [1] 

永寧寺遺址文物特徵

永寧寺建築宏大,氣勢雄偉。四周是高達7米的土堡,底寬2.5米,頂寬1.5米。寺前30米處有照牌,長約8米,高5米,底厚1米,上厚0.8米,北為正面,飾“龍鳳呈祥”圖案,做工精細,是西北地區少見,北碑毀於1962年。
建有山門,有石獅一對。山門以北是三間過廳,塑有佛像。內院正中有方形香爐一座。北大殿為正殿,供奉釋加牟尼佛祖、準提佛、燃燈佛、彌勒佛、接引佛、準提、如來、旦真、觀音、千眼千年佛、鷹嘴、西牛、六臂、軲轆單千四大護法、十八羅漢等,共有360個正神,均為彩塑飾金,稱“全神殿”。
東西大殿為對稱建築,各三間。三座大殿相互對應,後牆均離開堡牆近2米,與過廳組成四合開式大院。寺內西南角有灶房四間,內有大、二、三、四號鍋。寺內有如意塔二座,高約二尺。鑄鐵鐘兩口(大鐘口徑4尺,小鐘口徑2.6尺)。藏文大經24部,小經24部,每部大經重60斤,小經重20斤。寺東槐樹處(原名叫“塌方灣”)有五座方形磚塔,塔高1.8米。 [1] 

永寧寺遺址地理位置

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平安鄉張家寺村“寺窪”果園以北,遺址座北朝南。 [1] 

永寧寺遺址旅遊資源

甘肅、青海落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制定《關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造民和─紅古民族團結進步高質量創新發展先行區示範樣板的實施方案》;共同打造兩地河湟文化品牌,積極整合民族、宗教文化和生態文化資源,圍繞紅古永寧寺、民和喇家遺址等景點,打造河湟旅遊帶,建立推廣兩地旅遊發展新模式。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