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宣青花

鎖定
永宣青花,古陶瓷學界專有名詞,特指明代永樂、宣德兩朝燒造的青花瓷。明代永宣兩朝的30餘年裏燒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燒造歷史上堪稱稀世珍品。其異域風格的造型、濃重明豔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紋飾,被後人讚譽為“發曠古之未有,開一代之奇葩”。
中文名
永宣青花
屬    性
古陶瓷學界專有名詞
時    代
明代永樂宣德兩朝燒造的青花瓷
榮    譽
發曠古之未有,開一代之奇葩
特    點
胎、精細,青色濃豔

永宣青花簡介

永宣青花瓷代表了中國青花瓷製作的最高水平,它既不同於元青花瓷的熱烈奔放,又有別於中晚明青花的典雅稚拙,更不同於清前期青花的明豔華美,它所體現的審美層次崇高而神聖,具有深邃無邊的藝術底藴。

永宣青花明永樂青花瓷

明永樂青花瓷 明永樂青花瓷
註釋:圖為故宮博物院藏“明永樂青花竹石芭蕉紋玉壺春瓶
明永樂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號)歷時21年,是明代國力強盛時期。隨着景德鎮瓷器業的昌盛繁榮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與宣德青花瓷一道被稱為開創了中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永樂朝前後期瓷器質量發生很大變化,永樂早期製品基本接近洪武朝後期,而後期製品則與宣德早期相接。 [1] 
請參閲“明永樂青花瓷”詞條。

永宣青花明宣德青花瓷

明宣德青花瓷 明宣德青花瓷
註釋:圖為故宮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梅瓶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號)年間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青花瓷,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豔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聞名於世,與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相比,其燒製技術達到了最高峯,成為我國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稱頌為“開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鎮陶錄》評價宣德瓷器:“諸料悉精,青花最貴。” [2] 
請參閲“明宣德青花瓷”詞條。

永宣青花永宣青花的前身

1975年,揚州唐城遺址出土一件藍色散葉紋與菱形紋瓷枕片,這是首次發現唐青花的存在。隨後考古人員在鞏義黃冶唐三彩窯、安徽柳孜隋唐運河遺址、黑石號沉船上陸續發現唐青花瓷器及相關標本。
青花的誕生與唐代海陸兩條絲綢之路的發達,及其開放寬鬆的通商環境緊密相連。青花料的起源國內外學者有不同論述。根據對唐三彩藍彩成分研究發現,其主要成分與後世元青花的青花料“蘇麻離青”極為相似,均是來自西亞波斯的外來鈷料,可以看出青花料早在唐三彩上得以應用,這應該是西學東漸後東西方文化融合的產物。而根據鞏義黃冶唐三彩窯和揚州唐城遺址出土的唐青花裝飾技法來看,其帶有明顯的波斯裝飾特點,是典型中西方美術理論融合的結果,表明了早在唐代,青花彩繪技術即以應用。然而,因為時代主流審美趨勢的因素,唐青花並未在此時得到重視。
青花瓷真正的興起是在元代中後期,優質白瓷燒製工藝的成熟為青花瓷的燒造奠定了技術基礎。元滅明興,青花瓷的燒造達到高峯,自洪武帝官窯的興起,青花瓷就成為御窯廠燒造瓷器的主角。自永樂朝到崇禎朝,青花瓷的藝術風格經歷了一波三折。而永樂、宣德兩朝是明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所燒製的青花為上乘之作,因而合稱“永宣青花”。 [3] 

永宣青花興盛原因

永宣青花的興盛,與當時海外文化交流、青花料的特性,以及永宣宮廷院體畫的興起有着直接聯繫。
永樂帝時期鄭和下西洋這一壯舉,東西方文明互通有無,不但將中國的瓷器帶向世界,也同樣將西方繪畫技巧、青花原料等引進國內,極大地促進了永宣青花的迅速發展。同時,自明代初期恢復的宮廷畫院開始發展,至宣宗年間,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畫壇逐漸活躍。宣德帝本身對山水花鳥畫有很深的造詣,後人評價其畫“凡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無不臻妙”。而此時青花瓷的主要青花料是進口的“蘇麻離青”。據明代黃一正所著《事物紺珠》“永樂宣德窯”條記載:“二窯皆內府燒造,以棕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青花料因含有一定量的“鈷”元素,故燒成後能呈現幽深藍色。然“蘇麻離青”的特點是含鐵多錳少,燒成後會有明顯的暈染效果和點點黑斑,如同水墨畫一般自然,與宣宗崇尚院體工筆花鳥畫的審美風格不謀而合,自此永宣青花成為瓷器主流。
永宣青花因時代政治經濟的發達、制瓷技術的成熟,做工精良。清乾隆年間朱琰《陶説》談宣德窯:“此明窯極盛時也,選料、制樣、畫器、題款無一不精。”“故論青花,宣窯為最。”可以看出,永宣青花無論從藝術還是工藝上,均屬上乘之作。 [3] 

永宣青花特點

青花是我國古代最早盛行的釉下彩瓷器。所謂釉下彩裝飾工藝,即在白色素燒胎上以各色顏料進行繪飾,之後外罩一層透明釉入窯高温釉燒,成品裝飾位於透明釉與胎之間。永宣青花官窯的裝飾技法與工筆山水花鳥畫類似,採用毛筆筆尖沾磨細的青花料汁,在白色瓷胎上精心繪製。
一是在整體風格上,永宣青花傾向於清麗、雅緻。二是在裝飾圖案上,永宣青花繼承並融合了宋代磁州窯、扒村窯至元青花的畫風,但卻更加工整細膩,注重工筆畫法。紋飾以植物為主,如纏枝蓮、牡丹等,另有人物、龍鳳、花鳥、吉祥文字等。裝飾風格既有中國傳統藝術特徵,又融合了伊斯蘭的裝飾風格。比如,著名的明永樂枇杷綬帶鳥紋青花大盤,以青花分水的獨特技法,將綬帶鳥啄食枇杷的形象繪製得栩栩如生。三是在審美上,永宣青花形成了一種“親近”之美。這時期的青花瓷由於貼近自然,便有一種自然賦予的“親近之美”,按照柳宗悦先生的説法,這是一個“温潤”或“趣味”的世界。
永宣時期的青花瓷釉色潔白甜淨,其裝飾圖案在展現自然界的曲線之美時也注意了適當地留白,使陶瓷本身的質地不致掩藏。與純藝術品相比,青花瓷本身就更貼近人們生活,恰到好處的裝飾則增加了永宣時期的青花瓷作為一種器物的價值。永宣青花所呈現的是物之美,亦是心之美,其在功能與形式上達到了一種調和。 [3] 

永宣青花參考價格

永宣青花存量並不多,全世界也僅有1000多件,有着極高的考古價值和藝術價值。1997年,香港蘇富比公司一件宣德青花龍紋口洗以1652萬元港幣的天價成交;1999年,一件永樂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碗以1320萬元港幣成交,足見其珍貴。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