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城市第一高級中學

鎖定
永城市高級中學是河南省示範性高中,中國礦業大學生源基地、北京師範大學藝術類學生培訓基地,中央科研所重點科研課題實驗學校,教育部教育教學重點科研課題實驗學校,河南省課程改革實驗學校,先後承擔或參與省級以上教育教學科研課題20多項,均取得顯著的階段性成果。
永城市高級中學創建於1949年。1978年被確定為首批市級示範性高中,2005年被評為”河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進入河南名校之列。學校佔地421畝,現有兩個校區,各項教育教學設施完善,環境優雅。在校生12500餘人,教職工561人,其中國家級優秀教師3人,國家級骨幹教師3人,省特級教師3人,省級優秀教師5人,省級骨幹教師20人,省級學術帶頭人14人,中學高級教師109人,中學一級教師115人。
學校先後獲得“全國素質教育先進示範校”、“全國德育工作百佳示範學校”、“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河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河南省普通高中課改先進單位”、“河南省教育系統示範家長學校”、“河南省先進基層黨校”、“河南省綠色學校”、“河南特色學校”、“河南省衞生工作先進單位”、“中央科研所重點科研課題實驗學校”等50多個市級以上榮譽稱號,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和促進永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學校與國內外高中名校積極開展合作交流,正朝着“豫東名校、河南一流、全國知名和麪向世界”的辦學目標邁進。
[1] 
中文名
永城市高級中學
外文名
Yongcheng Senior High School
簡    稱
永城一高
創辦時間
1949年
辦學性質
公立高中
校    訓
崇德、致公、篤行、創新
主要獎項
”河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知名校友
趙述芳
黃哲
孫彪
石科偉
現任校長
彭劍峯
所屬地區
河南省永城市
教職工
561名

永城市第一高級中學歷史沿革

永城市高級中學 [2]  是河南省示範性高中,成立於1949年,論水平,論管理,在永城,乃至周邊縣城,都是説二無一的高中。
永高校史
1939年11月於永城李寨大李家創辦蕭宿永夏聯合中學,後遷至何老家。
1944年10月於永城山城集東曹莊創辦永城中學。
1945年2月永城中學與蕭縣中學(梅村中學)、演集中學合併,在蕭縣張莊寨成立建設中學,後遷至永城縣丁集。
1949年學校在縣城(今西城區)和全縣主要集鎮張貼招生廣告,3月14日在古城勞動街東段城隍廟殿堂和廟西民房內招收初中一年級1班學生46人開學上課,校名:皖北永城中學。
1950年全校師生積極參加抗美援朝運動。
1951年全校師生參加縣委、縣政府在廣場舉行的3000人大會,熱烈慶祝“五 一”國際勞動節,聲討美帝國主義的侵朝戰爭。會後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
1952年永城從皖北劃回河南省,校名隨之改為河南省永城中學。城關區政委丁漢卿調入任副校長。
1953年3月5日全校師生參加縣委、縣政府在縣城召開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斯大林逝世追悼大會。
1954年李凱軍調入專職任中共永城中學支部書記。
1955高中第一屆(1班)畢業,集中到開封參加高考,部分同學升入大專院校,未錄取者全部分配了工作。
1956年全校教師集中商丘參加肅反學習。
1957年校長丁漢卿升任縣委副書記,縣委書記處書記車永昌兼任校長,趙錫凡從睢縣高中調入任副校長主持學校工作。
1958年初中班停止招生,校名改為“河南省永城高中”。
1959年縣委書記處書記車永昌不再兼任該校校長,縣委委員王惠民調入任校長、黨支部書記。
1960年開封專屬教育局通知:永城高中被確定為重點中學。
1961年河南省教育廳下放的幹部雷金來、馬國權、艾榮泉來校工作。雷任副校長,1965年2月調離;馬和艾任教。
1962年李凱軍再次來調任黨支部書記
1963年全校師生響應毛澤東主席的號召,開展“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活動,好人好事層出不窮。
1964年全校開展學科活動。
1965年語文教師侯永之在全縣中學語文教師會議上介紹了中學作文教學改革的經驗,發言材料被縣教育局教研室打印成專題材料發至全縣。
1966年在張嵐、王瑞伍的帶領下,該校田徑代表隊在商丘運動會獲得優異成績。
1967年學校各年及部分學生和教師到農村參加秋收勞動並進行基層工作鍛鍊。
1968年三屆學生全部畢業離校。
1969年學校建立革命革委會,主任王洪澤、副主任楊令新、周樹勳。
1970年學校成立黨支部,書記王洪澤。
1971年該校由永城縣城鎮中學改名為永城縣“五七”高中。
1972年學校貫徹地區教育會議精神,以批修整風為綱,貫徹執行“五·七”指示,上好社會主義文化課,“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學工、學農、學軍並積極開展體育活動。
1973年該校和城郊高中、侯嶺高中合建黨總支,書記楊令新。
1974年工農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該校,隊長高永清。
1975年壓縮初中招生,擴大高中招生名額。
1976年據統計,該校自1969年招生以來,僅高中畢業生達880人。
1977年教職工參加縣委組織的整黨整風。
1978年該校團委連續21年被評為永城縣先進團委
1979年學校工會基層委員會成立。主席陳世民。
1980年高考上線66人,升入本科、專科者30人。
1981年學校由二年制改為三年制。
1982年教師家屬樓建成啓用。
1983年該校改名為“永城縣高級中學”。
1984年學校被商丘行署評為“體育先進集體”。
1985年永城高中首屆校友會在學校召開,建立了董事會和全國各地部分分會。該校升學學生213人,其中重點院校21人、普通本科62人、大中專5人。
1986年該校高考上線260人,升人大專院校239人,升學率名列全區第二名。
1987年該校對教師開展全面評價工作,對其工作全部量化,把各科教學引入競爭機制。
1988年對全校教師實行全員聘任制,校長董法先與聘任的每一位教師簽訂聘任合同書。
1989年該校提出五年的發展目標:五年內力爭與全區10所重點高中相比,實現教學設施、教師水平、管理效能、教育質量、勤工儉學收入達到中上等水平。
1990年校長董法先當選為永城縣第九次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91年黨總支制定建黨工作10項制度。建立黨建工作聯繫點,支委成員分工到支部。6月分支黨建工作初檢,年底驗收實行百分考核。
1992年該校開展“情繫豫南,支援災區”活動,1700多名學生捐款1531元,糧票71斤。
1993年原教導主任陳國印升任副校長、總支副書記,主持學校工作。郭愛玲任副校長、總支委員。教導主任蔣新亭。
1994年該校被定為“高考規範化考點”,並舉行了掛牌儀式
1995年該校連續三年被評為永城縣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1996年縣教體委副主任梁珍調進任校長,陳國印任總支書記,李成德任副校長兼教導主任。
1998年永城市第十一屆人代會召開,校長梁珍作為人大代表參加會議。
1999年該校榮獲商丘市教委“兩創兩爭”活動文明學校稱號。該校高考上線人數983人,連續3年位居商丘市10所重點高中之首,實現了三連冠。
2000年組織教師學習《人民日報》發表的新華社評論員文章《刻不容緩的一件大事》。從此全校更加註重教學面對全體學生,加強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減輕學生負擔。
2001年學校開始學習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共分培訓學習、對照檢查、整改三個階段,至6月底暫告一個段落。
2002年在東城區歐亞路、芒碭路西側購地313畝建設新校。
2003年黨總支委員增補組建:書記梁珍、副書記徐楓、組織委員李成德、曹孟辰、宣傳委員邵傑、劉玉萍,紀檢委員劉海民兼工會主席。
2004年全校職工開展評優活動。評價標準:教學反饋意見佔50%,教職工評價30%,校領導評價20%。劃分比例:高級教師36人,評優秀4人;中級教師67人,評優秀7人;初級教師144人,評優秀14人;職工50人,評優秀5人。
2005年市委、市政府發佈公告面向全國招聘永城高中校長。通過對多名應聘者進行評議篩選,原副校長李成德脱穎而出,9月4日市政委決定李成德任永城市高級中學校長,同時市委組織部任命李成德為黨總支書記。
2006年高考上線人數899人,本科上線704人。該校榮獲河南省衞生先進單位。
2007年高考,本科上線1425人。原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高永瀾,奉調任該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職位。
2008年高考,本科上線1988人。該校團委榮獲河南省“五四”紅旗團委、“永城市花園式學校”稱號。
2009年高考,本科上線2558人。永城市人民政府下發嘉獎令。表彰該校高考連續3年大幅度提高,2008至2009年度第一學期期末統考取得最好成績,在商丘市所轄高中名列前茅。 [3] 
2010年高考,本科上線3246人;
2011年高考,本科上線4219人;
2012年高考,本科上線4693人;
2013年高考,本科上線4856人,上線率80% 。應屆生一本上線293人,應屆生本科上線2364人。 [1] 
2014年高考,本科上線4252人。本科一批587人(佔全市95.6%),本科二批1676人(佔全市91.3%)。600分以上者94人。應屆考生餘博以695分、李中華674分、陳夢迪669分的優異成績分列理科前三甲,朱星羽以616分的優異成績摘取市文科桂冠。 [4] 
2016年高考,該校包攬永城市文、理科前十名。在參加高考人數減少607人的情況下,本科上線3467人(不含體藝生),上線率84.21%;一本上線820人,比2015年增加207人,上線率19.92%,比2015年提高7%。李森686分(理科)被清華大學錄取;王莎604分獲永城市文科最高分。
據悉,2016年永城市普通高考各類報名共10989人,比2015年增加1709人。永城市理科一本上線人數為813人,上線率13.90%;二本上線人數為1508人,上線率25.79%;三本上線人數為1624人,上線率27.77%;專科上線人數為1686人。文科一本上線人數為55人,上線率2.35%;二本上線人數為471人,上線率20.09%;三本上線人數為570人,上線率24.32%;專科上線人數為1049人。 [5] 
2017年高考,該校囊括永城市文、理科前十名。本科上線率86.2%,達3566人。一本上線971人(佔全市97.98%),比2016年增加151人。一本上線率23.5%,比2016年提高3.6個百分點,應屆一本上線率26.96%。李丹陽以675分列全省理科第71名,被北京大學錄取;成學武以637分,列全省文科第103名,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 [6] 
2018年高考,本科上線率79%。一本上線959人(不含體藝生12人)。王永奇、王鵬飛、邱爍涵三人均678分,並列河南省理科第274名;位子涵645分,獲永城市文科最高分。該校包攬永城市文、理科前十名。 [7] 
2019年高考,本科上線率82%。一本上線879人。理科應屆一本上線率28.86%。該校包攬永城市文、理科前十名。
2020年高考,一本上線977人。理科應屆一本上線率36.1%。高一博、謝軒分別獲永城市文、理科第一名。該校包攬永城市文、理科前三名。

永城市第一高級中學辦學條件

永城市第一高級中學硬件設施

一高大門
一高大門(3張)
永城高中教育教學環境美麗優雅,基礎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從南向北依次為辦公區、教學區、學生運動區、學生公寓等,主體建築有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電教樓、科技樓、圖書館、學生公寓、學生餐廳、標準化體育場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有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電子閲覽室、語音室、電腦室、多媒體教室、心理諮詢室等,各種常規教育教學設備完善,各種現代化教育手段齊全,各項生活服務設施完備;校園全部進行綠化、硬化,綠草如茵,鮮花飄香,空氣清新,幽雅宜人,是學生讀書求知的理想校園。

永城市第一高級中學師資力量

永城市高級中學 校園環境 永城市高級中學 校園環境
現有教職工561名,其中特級教師4名,高級教師73名,一級教師99名;高、中級教師中有國家級骨幹教師和優秀教師11名,省級骨幹教師和優秀教師32名,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16名,國家和省級優秀輔導員26名,畢業和在讀研究生13名。是一支業務素質優良,為人師表,能夠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精幹高效的教師隊伍。

永城市第一高級中學辦學成果

永城市第一高級中學學生成績

建築物和操場
建築物和操場(5張)
中國礦業大學生源基地、北京師範大學藝術類學生培訓基地、中央科研所重點科研課題實驗學校、教育部教育教學重點科研課題實驗學校、河南省課程改革實驗學校,先後承擔或參與了省級以上教育教學科研課題20多項,均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果。多年來,為清華、北大、北師大、人大、復旦、南開、哈工大、西安交大、南京大學武漢大學、鄭州大學、蘭州大學等全國重點院校輸送了萬餘名學生,為省內河南理工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新鄉醫學院等省內重點骨幹大學輸送了十萬餘名學生,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和永城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永城高中教育理念先進,教育教學管理嚴格而規範,教風嚴謹,樹立了“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先進的辦學理念,確立了“辦規範加特色學校,育合格加特長學生”的辦學目標;明確了“既為高等學校輸送高素質的生源,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培育合格建設者”的培養目標;形成了“求實、尚美、和諧、創優”的校風,“德高、業精、協作、創新”的師風教風和“立志、樂學、善思、求真”的學風。2007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達1425人,比歷史最好水平增加438人。其中文科上線347人,理科上線1078人。另有體育藝術生本科雙上線44人、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達線4人、海軍航空飛行學院達線2人等,沒有計入其中。學生趙述芳、黃哲、孫彪、石科偉等分別被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古巴哈瓦那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錄取。
永城高中正在以鋭意進取、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精神,嚴格而規範的管理措施,先進而具有特色的辦學理念。

永城市第一高級中學學校榮譽

  • 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點科研課題中獲得”中央科教所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實驗單位“
  • 2003年9月被國家體育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評為“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實行辦法先進單位”
  • 2005年被河南省教育廳評為”河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 2006年被國金留學預科學院授予”高中國際教育合作學校“
  • 2007年9月被河南省人事廳、河南省教育廳評為”河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 2008年7月被河南省學校衞生學會普教會評為“河南省學校衞生工作先進單位”
  • 2008年7月被中國地理學會評為”地理科普教育基地“
  • 2009年3月被全國中小學黨建工作教研室評為“全國中小學黨建工作科研先進單位”
  • 2009年9月被河南省委宣傳部評為“河南省先進基層黨校”
  • 2010年12月被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評為“河南特色學校”
  • 2010年被河南省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評為“河南省衞生先進單位”
  • 2011年1月被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評為“河南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校”
  • 2016年12月15日永城市高級中學被授予“中南大學優秀生源基地”稱號

永城市第一高級中學學校領導

永城市高級中學組織機構和領導成員沿革表
學校名稱
校 長
黨支部書記
辦公室主任
教導主任
政教主任
教研主任
總務主任
團委書記
工會主席
備註
永城中學1949年3月至1958年7月
韋茂升(49年3月至52年7月)丁漢卿(52年8月至58年7月)郭文甫(副,54年3月至58年7月)趙西凡(副,57年3月至58年8月)
李凱軍(54年8月至58年7月)
-
朱雲松(49年3月至53年8月主持學校工作)王照星(53年9月至58年7月)李芳軒(副,56年2月至58年7月)王振明(副,54年8月至55年7月)
-
-
張景洛(49年3月至58年7月)高永書(副,54年7月至58年7月)李繁臣(副,56年8月至58年7月)
彭輝(50年2月至51年7月)趙傑庵(51年8月至54年7月)何懷堂(54年8月-57年2月)
孔繁賢(52年?-?年?月)
49年3月建校至52年1月,永城隸屬安徽省宿縣地區,後劃回商丘專區。52年秋開始在永、夏、虞招收高中一班,完中被列為省屬高中。
永城縣高級中學1958年9月至1968年12月
車永昌(58年9月-59年7)王惠民(59年9月-60年5月)李德明(60年6月-68年12月)郭文甫(副,58年8月-60年12月)雷金來(副,61年2月-65年2月)曲子芹(65年2月-68年12月)
李凱軍(58年8月-59年7月)王惠民(59年9月-60年7月)李凱軍(67年1月-68年12月)
-
王照星(58年8月-60年7月)許斌(副,58年9月-62年7月)王振明(65年9-68年12)李芳軒(副,58年8月-68年12月)劉繼廉(副,62年8-65年9月)孟麗生(副,58年9月-69年12月)
-
-
張景洛(58年8月至60年7月)韓寶倉(60年9月-68年12月)
王令仁(58年9月-59年7月)馬國權(64年9月-65年?月)
許斌(58年9月-59年7月)李芳軒(59年9月-65年7月)王振明(65年9月-68年12月)
58年秋初中停止招生。同年12月開封和商丘二專區合併,永城隨之隸屬開封專區。61年11月,開、商分設,永城仍屬商丘。
永城縣城鎮“五、七”中學 1969年至1973年3月
王洪澤(主任,69年3月-73年3月)楊令新(副,69年3月-73年3月)周樹勳(副,69年3月-73年3月)
-
-
陳士民(69年3月-73年3月)
-
-
孔慶忠(69年3月-73年3月)
王志明(70年-73年3月)
嶽喜善
學校歸屬城鎮和城郊公社領導。初、高中均改為二年制。學校建革命委員會,設主任、副主任、政工組等。
永城縣“五、七”高中 1973年3月至1979年9月
王洪澤(主任,73年3月-同年5月)楊令新(副,73年3月-同年5月)劉希超(主任,73年6月-79年7月)張先知(副,73年6月-78年7月)張嵐(副,73年6月-79年7月)郭文甫(79年8月-83年7月)
王洪澤(73年3月-同年5月)劉希超(73年6月-78年9月)蔡永福(78年8月-79年7月)
-
陳士民(73年3月-78年7月)李芳軒(78年9月-79年7月)
-
-
孔慶忠(73年3月-79年7月)
王志明(73年3月-74年7月)朱會英(74年8月-75年10月)龐愛英(78年7月-79年7月)
練運先(73年3月-79年7月)
恢復為縣直屬高中。
永城縣第一高級中學 1979年8月-1983年7月
曹文質(79年9月-81年7月)馬傳曾(81年9月-82年7月)張嵐(82年9月-83年7月)郭文甫(副,79年8月-83年7月)李芳軒(副,79年9月-80年1月)張嵐(副,81年9月-82年7月)
蔡永福(79年9月-83年7月)
-
李芳軒(79年7月-80年2月)陳士民(副,81年9月-83年7月)孟麗生(副,78年9月-79年7月)康復勤(80年9月-83年7月)
-
-
孔慶忠(79年8月-83年7月)郝傳賢(副,80年9月-81年7月)馬若萍(副,81年9月-83年7月)
龐愛英(79年8月-82年7月)聶書銀(82年9月-83年7月)
陳士民(79年8月-83年7月)
被列為縣重點高中,同時恢復三年學制。
永城縣高級中學1983年8月至1996年(1996年10月永城撤縣設市,隨之改名為永城市高級中學)
張嵐(83年8月-84年7月)董法先(84年8月-93年5月)陳國印(93年5月-96年4月)梁珍(96年4月-2005年6月)郭文甫(副,83年8月-84年7月)練芳才(副,84年8月-93年5月)馬玉科(副,90年8月-96年4月)郭愛玲(副,93年5月-2002年3月)李成德(副,96年4月-2005年6月)
蔡永福(83年8月-84年7月)王振明(84年8月-89年8月)姜天作(89年9月-90年7月)喬方珍(90年9月-96年4月)陳國印(96年4月-2002年3月)聶書銀(副,84年8月-96年4月)
-
陳士民(83年8月-84年7月)馬玉科(84年9月-90年7月)陳國印(90年8月-93年5月)蔣新亭(93年5月-96年4月)李成德(兼,96年4月-200年12月)康復勤(副,83年8月-90年9月)喬方珍(副,84年8月-90年9月)蔣新亭(副,84年8月-93年5月)邵傑(副,93年5月-?年?月)蔣士鳳(副,93年5月-99年9月,89年1月-93年5月任政教處副主任)
-
-
孔慶忠(83年8月-90年7月)盧傑亭(90年9月-96年4月)馬若萍(83年8月-84年7月)魏自重(副,90年8月-93年5月)李安樂(副,93年8月-97年11月)
聶書銀(83年8月-84年7月)望浩(84年8月-90年7月)蔣士鳳(90年8月-96年5月)徐楓(96年5月-
陳士民(83年8月-84年7月)練芳才(兼,84年8月-90年7月)郭愛玲(兼,90年8月-2002年3月)
1984年秋至94年特聘原副校長郭文甫為名譽校長。1997年高考升學率居商丘地區第一。
-
梁珍(99.9-2005.6)李成德(副,99.9-05.6)郭愛玲(副,99.9-02.3)
陳國印(99.9-02.3)梁珍(02.3-05.6
邵傑(91.10-93.8)劉玉萍(00.12-06.6)
李成德(99.9-00.12)練忠良(00.12-06.7)李景田(副,00.12-?)
曹孟辰(00.12-06.9)王方茂(副,00.12-06.6)李景田(副,00.12-
張學亮(00.12-06.6)李彥興(副,00.12-06.6)洪田明(副,00.12至今)
吳金光(00.12-06.6)
徐楓(99.9-01.3)
郭愛玲(兼,99.9-02.3)劉海民(黨委委員兼03.2-08.6)
-
-
李成德(06.8至2014.10)高永瀾(副,07.1至今)邵傑(副,00.8至今)劉玉萍(副,06.9至今)曹孟辰(副,06.9至今)
彭劍鋒(副,實為正,2014.12至今)
高永瀾(副,07.1至今)徐楓(副,06.7至今)
彭劍鋒(正,2014.12至今)
鄭昕(副,06.7-08.11、08.11任主任至今)
李彥興(06.7至今)曹紅亞(副,06.7至今)蔡飛(副,06.7至今)
崔少華(06.7至今)馬文明(副,0
-
-
-
-
-

永城市第一高級中學地理位置

  • 永城市高級中學,現共有東、西兩個校區,分別位於永城市的東城區西城區
  • 東校區:永城市東城區歐亞西路與芒碭中路交界處
  • 西校區:永城市西城區寶塔路205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