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鱉蕨

(鐵角蕨科水鱉蕨屬植物)

鎖定
水鱉蕨(Asplenium delavayi Copel.)是鐵角蕨科水鱉蕨屬小型,土生蕨類植物。植株高可達15釐米。根狀莖短小,直立,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黑色,有粗篩孔,邊緣具疏齒。單葉,簇生;葉柄慄黑色,有光澤,光滑,上面有縱溝;葉片圓形,狀如水鱉,大小變異較大,基部深心臟形,邊緣全緣或略呈淺波狀,葉脈通常上面不見,扇形,無主脈,自基部輻射,葉草質或厚紙質,無毛。孢子囊羣線形,囊羣蓋線形,淺棕色,膜質,相對開,宿存。
分佈於中國甘肅南部、四川、貴州南部、雲南及廣西。緬甸北部、印度北部也有分佈。生長在海拔600-1750米的林下陰濕岩石上或巖洞腳下。
水鱉蕨其葉片圓形或團扇形,狀如水鱉,是一種適合於作假山及盆景裝飾的小形觀賞蕨類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水鱉蕨
拉丁學名
Asplenium delavayi Copel.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5] 
水龍骨目
鐵角蕨科
鐵角蕨屬
水鱉蕨
命名者及年代
Copel.,1976

水鱉蕨形態特性

水鱉蕨
水鱉蕨(6張)
小型,土生, [2]  植株高達15釐米。根狀莖短小,直立,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長約3毫米,黑色,有粗篩孔,邊緣具疏齒,膜質。單葉,簇生;葉柄長3-10釐米,慄黑色,有光澤,光滑,上面有縱溝;葉片圓形,狀如水鱉,大小變異較大,通常直徑3-6釐米,基部深心臟形,凹缺處闊或狹窄,邊緣全緣或略呈淺波狀,略具粗短的節狀緣毛。葉脈通常上面不見,扇形,無主脈,自基部輻射,多回二叉分枝,小脈頂端分離或偶有聯結成少數狹長網眼。葉草質或厚紙質,幹後棕綠色或棕色,無毛。孢子囊羣線形,着生於第二回或第三回分叉小脈相對的兩側,成熟時匯合;囊羣蓋線形,淺棕色,膜質,相對開,宿存。 [3]  [6] 

水鱉蕨生長環境

水鱉蕨生長在海拔600-1750米的林下陰濕岩石上或巖洞腳下。 [3] 

水鱉蕨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甘肅南部、四川(鹽邊、瀘定、冕寧、木裏、綿陽、金陽、寧南、滎經、平武、青川、北川)、貴州南部(興義)、雲南(蒙自、鳳慶、漾濞、鶴慶、景東、景洪、鳳儀、雙柏)及廣西(隆林)。緬甸北部、印度北部也有分佈。 [3] 

水鱉蕨繁殖方法

培養條件:
以MS培養基為基本培養基
⑴誘導綠色小球的培養基:1/2MS+6-BA0.5-5.0+NAA0.1-1.0;
⑵誘導叢生苗的培養基:1/2MS+NAA0.1-1.0;
⑶生根培養基:1/2MS。
上述培養基均加瓊脂0.8%,⑴加蔗糖3%,⑵和⑶加蔗糖2%,pH為5.8,培養温度為22-26℃,光照強度為1000-1500勒克斯,光照時間每天12小時。
無菌材料的獲得:切取5-6月新長出的水鱉蕨的幼嫩葉片(以長3-4釐米為佳),先用洗衣粉水洗去幼嫩葉片表面的小鱗片和雜物,再用自來水沖洗20分鐘,在無菌條件下,用質量分數為0.1%的昇汞溶液滅菌6分鐘,無菌水沖洗6-7次,無菌吸水紙吸去表面的水份,切成0.5毫米長的小塊備用。
誘導綠色小球:把無菌材料的獲得的小塊作為外殖體,在無菌條件下接種於⑴培養基上,10天后切口處和葉脈上開始膨大,25天后開始轉綠,35天后產生一些綠色球狀小體,即綠色小球(誘導率30%左右),表面還有少量的淡棕色絨毛,這些綠色小球轉接於新的⑴培養基(此時蔗糖改為質量分數為2%)上作增殖培養,又可獲得大量的綠色小球。
叢生苗的誘導:將綠色小球接種在⑵培養基上,20-30天后,長出小葉,長勢旺盛,顏色翠綠,40天后形成大量叢生苗,並有少量根長出0.8釐米以下的叢生苗可繼續作繼代培養,0.8釐米以上的叢生苗則轉至生根培養基中培養。
生根苗的誘導:待叢生苗長到0.8釐米以上時,分成小叢接種於生根培養基⑶上,15天以後開始長根,形成根系的同時葉片也在迅速生長,30天后就可以形成很好的根系,根系上有淡棕色的絨毛,生根率可達100%,35天后即可煉苗。
煉苗和移栽:將生根苗從培養基中取出,洗去根部的培養基,移植於人工基質(泥炭1份,珍珠岩1份,腐殖土1份)中,澆透水,置於空氣濕潤的塑料小棚內,並適時噴水,成活率可達80%以上,40-50天后,叢生苗長至3-5釐米時,就可移栽於口徑為10.5釐米的小盆內,此時若能定時噴施葉面肥和適時噴水,小苗生長迅速,2個月後即可供觀賞。 [4] 

水鱉蕨主要價值

水鱉蕨其葉片圓形或團扇形,狀如水鱉,是一種適合於作假山及盆景裝飾的小形觀賞蕨類植物。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