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陸庵壁塑

鎖定
“水陸庵”位於秦嶺北側藍田縣境內,縣城東南十幾公里王順山腳下的小河旁。水陸庵壁塑全部在庵內的大殿裏,共分為南北山牆、殿中正隔間兩壁及兩檐牆4部分,共有大小不等的佛像3700多尊。
中文名
水陸庵壁塑
地理位置
秦嶺北側藍田縣境內
景點級別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佛像數量
3700多尊

水陸庵壁塑簡介

所説壁塑,也稱“隱塑”或“影壁”,是中國繪畫、雕壁合一的藝術形式,多以山水、花卉為題材,並施以色彩,形成圓雕浮雕相結合的特殊樣式。其造型、身姿、表情、服飾等繁複各異。它是陝西省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彩繪泥塑羣,泥塑內容、結構和彩繪非常特殊,保存了多種歷史藝術文化信息,具有極高的藝術、歷史和佛教研究價值。

水陸庵壁塑外形描述

進入大殿迎門,中隔壁分為3個區間:中隔正壁間,塑釋迦、藥師、阿彌陀佛,均端坐須彌座上。釋迦牟尼佛左右侍立着跡葉、阿難。藥師、阿彌陀兩佛左右側,也各有協侍侍立,均五指合十。最令人注目的是3尊佛像均有金碧輝煌的背光。釋迦的背光上有四佛、八大菩薩、四大金剛、八部護法等。阿彌陀佛身後的背光則有西方三聖,中為阿彌陀佛,左為觀世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另外尚有象徵西方極樂世界的龐大的伎樂隊伍。藥師佛的背光上則是西方三聖,中為藥師佛,左右各為日光、月光二菩薩。中隔正壁的背面塑有三大菩薩。觀音高坐在龍台之上,左為文殊菩薩騎青獅,右為普賢菩薩騎白象。
中隔北壁間,正面是地藏菩薩,背牆上是地藏變。北壁間背面是十六臂觀音像,像後壁上則是妙善公主剜眼割手為父治病的經典故事。
中隔南壁間,正面是藥王菩薩,壁上則是我國曆代名醫像。藥王菩薩兩側各有一小殿,分別供奉藥王孫思邈和神醫華佗。南壁向背面則是孔雀靈王的塑像,身後為孔雀靈王的經典故事。

水陸庵壁塑景點特點

不管南北壁塑的人物如何精緻,整個造型和表述的內容都是圍繞釋迦牟尼的降生和涅槃而進行。壁塑通過佛祖的生死過程來教化人的思想,幫助人們擺脱苦難。水陸庵壁塑所倡導和表述的基本思想是道、佛、儒三教合一的思想,即:道教的無、佛教的空、儒家的仁。用儒教治世,用佛教治心,用道教修身,其實也是古代帝王所推崇的法寶。釋迦牟尼和孔夫子對世界的影響近乎相仿,兩者生活的時代近乎相同,兩者的信徒在數目上也沒有太大的差別。
水陸庵大殿內的彩色泥塑最為引人注目,相傳出自於唐代著名雕塑家楊惠之親手。泥塑分南北兩牆、殿正中隔間壁牆、西檐牆四部分,其中以南北牆上的泥塑最為精彩,它採用連環畫的形式,演繹了佛祖釋迦牟尼一生傳略故事,十分生動逼真。泥塑有山水橋樑、園林瀑布、亭台樓閣和殿宇寶塔等建築,有諸佛菩薩、二十四諸天、五百羅漢過海、千人聽經圖、釋迦牟尼涅槃塑像,還有鳥、獸、麒麟等。整體佈局嚴整,惟妙惟肖,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巨匠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塑技巧。
1957年水陸庵被公佈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修築了直達水陸庵的公路。從1960年起國家多次撥款修建。現在水陸庵建築已全部整修,大殿“水陸庵”3字為當代書法家趙樸初所寫。
[2] 旅遊視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