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道

(中醫經穴名)

鎖定
水道穴,屬足陽明胃經。位於下腹部,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當腹直肌及其鞘處;有第十二肋間動、靜脈分支,外側為腹壁下動、靜脈;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內部為小腸)。主治小腹脹滿,小便不利,痛經,不孕,疝氣。操作方法為直刺1~1.5寸。
中文名
水道
出    處
《靈樞·經脈》
隸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功    能
清濕熱、利膀胱、通水道
主要配伍
配三陰交、中極治痛經、不孕
主    治
小腹脹滿,小便不利,痛經,不孕
操    作
直刺1~1.5寸

水道名稱釋義

水道,即水液通行的道路。本穴物質為大巨穴傳來的地部經水,經水由本穴循胃經向下部經脈傳輸,本穴為胃經水液通行的道路,故名。

水道功能作用

傳輸胃經的地部經水。

水道定位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距前正中線2寸。

水道解剖

當腹直肌及其鞘處;有第十二肋間動、靜脈分支,外側為腹壁下動、靜脈;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內部為小腸)。

水道主治

1. 小腹脹滿;
2. 小便不利等水液輸布排泄失常性疾患;
3. 痛經,不孕等婦科疾患;
4. 疝氣。

水道操作

直刺1~1.5寸。

水道臨牀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腎炎、膀胱炎、尿瀦留、卵巢炎等。

水道配伍

三陰交、中極治痛經、不孕。
[1-2] 
參考資料
  • 1.    王華.《針灸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2012年8月
  • 2.    田代華.《靈樞經》:人民衞生出版社,200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