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竹居圖

(元代畫家倪瓚創作繪畫作品)

鎖定
《水竹居圖》是中國元代畫家倪瓚創作一幅紙本設色畫,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1] 
此圖以青綠設色繪江南初秋景色。山勢低平,山前溪水渚坡坡上雜樹五株,樹後茅屋叢篁。畫中筆墨沉實,賦形具體,山色蒼翠,畫法謹嚴運筆圓滑蒼勁,略有董、巨遺法。 [2-3] 
中文名
水竹居圖
創作年代
元代
作    者
倪瓚
材    質
紙本
畫作類型
設色畫
規    格
縱48釐米,橫28釐米
幅    式
立軸
現收藏地
中國國家博物館

水竹居圖畫作內容

水竹居圖畫面細節

《水竹居圖》 《水竹居圖》
此圖寫一仙居景緻,其中靜水潺潺,間以坡石、水渚、小橋相錯;近岸處坡石層累,其上疏木參差偃仰,虯枝繁葉;近岸平地,一茅舍院落掩映樹間,若隱若現;柵外修竹環繞,浴風颯颯;遠處羣巒競秀,青翠欲滴;山下岸處坡石簇簇,林木深深。 [1]  [4] 

水竹居圖款跋鈐印

圖右上倪瓚自題:“至正三年,癸未歲八月望日,進道過餘林下,為言僦居蘇州城東有水竹之勝。因想像圖此,並賦詩其上雲:‘僦得城東二畝居,水光竹色照琴書。晨起開軒驚宿鳥,詩成洗研沒游魚。’倪瓚題。” 下鈐朱文方印“倪元鎮氏”。
圖中上清乾隆題詩:“疏林淡墨倪迂法,寶笈常收紀有詩。設色蒼然宜水竹,雄渾筆合薄黃痴。乾隆御題。”下鈐朱文方印“乾隆宸翰”、白文方印“幾暇臨池”。
圖左上元釋良琦題詩:“好在雲林一老迂,畫圖寄到玉山居。向來王謝元同調,宜向城東共讀書。龍門良琦。”下鈐白文方印“釋良琦印”。
玉池為乾隆題:“懶性從來水竹居。”下鈐朱文方印“乾隆宸翰”、白文方印“落紙雲煙”。右側明文徵明題詩:“不見倪迂二百年,風流文雅至今傳。東城水竹知何處?撫卷令人思惘然!徵明。”下鈐白文方印“文徵明印”、朱文方印“徵仲”。
局部
局部(4張)
左裱上方清梁詩正題詩:“寒山鍾殷秋山曉,東皋露淨供清眺。荇藻溶溶漾曲池,篔簹颯颯鳴長篠。迂翁渲染景色真,二畝幽居隱林杪。杜陵千載思悠然,白沙翠竹江村繞。臣梁詩正敬題。”下鈐白文方印“臣梁詩正”、朱文方印“朝朝染翰”。
左裱下方清董邦達題詩:“少陵多懶性,雅與倪迂合。為問瀼西堂,何如清閟閣。幽棲足佳勝,水竹洗氛雜。擬開白雲窗,佔此青蘚榻。雲林開別派,青翠滿尺幅,豈獨湛清華?兼看歸渾穆。妙墨啓夙心,奇觀醒塵目。披圖緬高風,爽氣挹初沐。臣董邦達敬題。”下鈐朱白文連珠方印“臣”、“邦達”。
右裱上方明董其昌題:“顧謹中題雲林書有云:‘雲林書法宗歐陽詢,特為精妙。晚年畫勝,於佳書之時,故其書非一種。’此設色山水生平不多見,餘得之吳孝甫畫友趙文度,借觀賞嘆不置,曰:“迂翁妙筆皆具於此!董其昌題。”下鈐白文方印“董其昌印”、“太史氏”。
右裱下方蔣溥題詩:“金飈林際發,綠葉間紅紫。蕭槮數竿竹,澄泓一溪水。此景誰與摹?位置宜高士。亭子隔塵埃,幽徑着芒履。曠然豁吟襟,契賞有微旨。平生水竹緣,伊人想尺咫。臣蔣溥敬題。”下鈐白文方印“臣蔣溥”、朱文方印“筆霑恩雨”。 [1] 

水竹居圖鑑藏印章

圖上部從右至左:白文圓印“乾隆鑑賞”(弘曆)、朱文葫蘆形印“子京”(項元汴)、朱文連珠方印“墨”、“林”(項元汴)、朱文方印“石渠寶笈”(弘曆)、朱文圓印“石渠定鑑”(弘曆)、白文方印“寶笈重編”(弘曆)、白文方印“樂壽堂鑑藏寶”(弘曆)、朱文方印“子京父印”(項 元汴)、朱文圓印“乾隆御覽之寶”(弘曆)、朱文方印“寧壽宮續入石渠寶笈”(弘曆)、朱文方印“墨林秘玩”(項元汴)、朱文方印“三希堂精鑑璽”(弘曆)、白文方印“宜子孫”(弘曆)。
圖下部從右至左:朱文方印“子子孫孫其永保之”、朱文方印“項子京家珍藏”(項元汴)、朱文方印“項元汴印”(項元汴)、白文方印“項墨林鑑賞章”(項元汴)、朱文方印“吳郡沈氏恆吉圖書印”(沈恆吉)。
玉池處由右至左:朱文方印“天籟閣”(項元汴)、白文方印“墨林山人”(項元汴)、朱文方印“清白貽謀”、白文方印“李守之印”。
左裱下方:白文方印“王廷珸印”(王廷珸)、白文方印“如此至寶存豈多”(孫毓汶)、朱文方印“遲盦所藏”(孫毓汶)。 [1] 

水竹居圖創作背景

按圖上作者題款:“至正三年,癸未歲八月望日,進道過餘林下,為言僦居蘇州城東有水竹之勝。因想像圖此……” 知,此《水竹居圖》作於元至正三年(1343年),倪瓚43歲時作品。此圖系倪瓚依友人所述而浮想創作而成。 [5] 
倪瓚生長在太湖之濱的一個地主家庭裏。有一所龐大的莊園,其中的清閟閣藏書畫達數千卷,為倪瓚提供了成長為一個封建文人畫家的物質條件。倪瓚的畫,大多描繪幽居山林或漫遊太湖的景色,但更多的是畫了主觀的感受,有着強烈的感情色彩。靜謐、荒寒、孤獨、空虛,可以説是倪瓚作為畫家的狀態寫照,使內心無告的憂煩,在這樣的意境中尋求排遣與解脱。《水竹居圖》即是體現了這一點。 [6] 
另外,此《水竹居圖》有拆割、拼配題跋、加鈐偽印等跡象,故也被部分學者認為是偽作。特別是《水竹居圖》上的文、董二題,分別題於詩塘和裱邊,非常容易被割移、拼配,且很多書畫鑑定家認為,此作品本幅上的作者印鑑本身就是被加鈐的偽印鑑,但這些都並不能必然地説明《水竹居圖》本身為偽作。現多數鑑家仍評定,此為《水竹居圖》為真跡勿疑。 [7] 

水竹居圖藝術鑑賞

水竹居圖主題

《水竹居圖》是倪瓚內心尋求排遣與解脱的寫照,畫中自題的詩句更是道出了畫家的隱居思想,是倪瓚的“自娛”與“適興”之作。該圖是畫家根據友人敍述,景州城東有水竹勝景,依靠想象圖繪坡石、樹木、茅屋等景象。在題詩中畫家想象了在此隱居,與琴詩為伴的理想生活。詩都反映出元代中晚期的隱逸思想。元代中後期的隱逸是一種任情適性,是將個人的精神價值與日常生活行為相融合的生活方式。文人不再熱衷於在政治上有所作為,而是在自然中尋求自我身境與心境的安適。 [8]  [6] 

水竹居圖構圖

此《水竹居圖》中“一水兩岸”,即由近坡、中水、遠丘組成的“三段式”構圖,畫面中的竹樹茅屋,隔溪遠岫平林但由於前後景排得較近,所以顯得緊湊堅實,所寫物象、圖上晉韻小楷長題及荒寒幽冷之意境則與之一脈相承,整個畫面彌散着幽靜、清涼的氣氛。 [9] 

水竹居圖筆法

《水竹居圖》用筆渾厚圓潤,與後來的輕筆渴墨顯然不同,但內在筆性還是一致的。圖中樹葉用松針點、介字點、仰葉點等數種,用筆濃淡相間,樹幹多渲染皴擦,極近形似。遠處的樹,樹幹只用淡墨畫出外輪廓,沒有皴染,樹葉用排點點出,顯得鬱鬱葱葱,似不經意而韻味內存。唐志契在所著《繪事微言》中提到樹木畫法時説:“寫枯樹最難蒼古,然畫中最不可少名家枯樹各各不同,如荊關則於秋冬二景最多,其枯枝古而渾,亂而整,簡而有趣,到郭河陽則用鷹爪,加以細密,如范寬則其上如掃帚樣,亦有古趣,李成則繁而瑣碎,筆筆清勁,董源則一味古雅,簡當而已。倪元鎮則數君可以兼之,要皆難及者也。”《水竹居圖》裏的樹木,有董源的簡當古雅之質,特別是後面的排樹,在後面的山體的襯托下,很容易讓人看到董源《瀟湘圖》的影子。 [8] 

水竹居圖名家點評

明代宗泐:“山人水行居,畫圖看更好,十年不歸來,茅屋秋風老。”(《題〈水竹居圖〉》) [10] 
明代張醜:“餘初蓄户南仙山樓閣卷,人多致焉,賴久之未幾自定……乃今賞鑑元鎮僦居城東矮幅,雖家喻屍曉,弗信也,鮮有不非笑之者,然不笑不足以為道。鳴呼.安能起三公於九原與之面相印可耶?”(《清河書畫舫》) [11] 
近代書畫鑑賞家馬寶山:《水竹居圖》是倪早年作品,與其晚年作品本有所不同。(《書畫碑帖見聞錄》) [11] 

水竹居圖後世影響

倪瓚的繪畫作品傳世的有50多幅,但早期的畫很少能看到,而現存的《水竹居圖》是倪瓚有年款作品中最早的一幅設色山水畫。倪瓚的畫風,以及“逸筆草草,不求形似”,“寫胸中逸氣”的繪畫主張,對明清繪畫曾產生過很大的影響。《水竹居圖》對了解倪瓚藝術的全貌,瞭解倪瓚畫風的形成過程是大有幫助的;也對研究倪瓚早期的繪畫和書法有重要價值,歷來為研究者所重視。 [8]  [6] 
倪瓚的《水竹居圖》可以説是山水文化和隱逸文化二者結合的優秀作品,明代的書畫鑑賞家張醜和王越石對該畫非常推崇,而張醜更是將其定為“天下倪畫第一”。 [8] 

水竹居圖歷史傳承

《水竹居圖》曾著錄於明張醜《清河書畫舫》中,張氏除著錄了倪氏自題及元良琦、明文徵明二人詩題全文外,又自注雲:“真跡。右方良琦詩題本身上,徵明詩參箋書也。下有沈恆吉、項元汴收藏印。”,後又著錄於明末鬱逢慶《書畫題跋記》卷六、汪砢玉《珊瑚網名畫題跋》卷十、清初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畫卷二十、顧復《平生壯觀》卷九、吳升《大觀錄》卷十七等書中。其後該圖歸藏清乾隆內府,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之後流入民間。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馬寶山自文物商店調到北京市文物局擔任清理查抄文物的工作時,在孫照户中,發現《水竹居圖》,經多數鑑家評定,方定為真跡。後《水竹居圖》由孫照之子孫念台於1982年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一直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 [11]  [7] 

水竹居圖重要展覽

《水竹居圖》於2018年6月9日至8月19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無問西東——從絲綢之路到文藝復興》展覽中展出。 [12] 

水竹居圖作者簡介

倪瓚(1301—1374年),初名珽,字元鎮,號雲林、幻霞子,別號荊蠻民、幻霞生等,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擅山水、竹石,且水墨居多,少設色。山水初師董源,後法荊浩、關仝。自創“折帶皴”,在畫史上別具一格。代表作品有《水竹居圖》《秋亭嘉樹圖》《容膝齋圖》《六君子圖》《漁莊秋霽圖》《虞山林壑圖》等。著有《清閟閣集》。 [1] 
參考資料
  • 1.    水竹居圖  .中國國家博物館[引用日期2019-06-27]
  • 2.    劉玉成主編,中國山水名畫鑑賞 第二卷,九州出版社,2002.04,第129頁
  • 3.    玲瓏編,國畫風采 中國名畫鑑賞,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16.01,第139頁
  • 4.    全景博物館叢書編輯委員會編纂,中國傳世名畫 南宋名畫 遼金名畫 元代名畫 第二卷,海燕出版社,2002.07,第159頁
  • 5.    劉陽主編. 中國傳世名畫 山水卷[M]. 阿圖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文出版社, 2002.08.第296頁
  • 6.    雙銀. 倪瓚設色《水竹居圖》[J]. 文物,1979(02):58-59+97.
  • 7.    婁瑋. 倪瓚《水竹居圖》題跋考[J]. 中國歷史文物,2003(06):76-82.
  • 8.    王馳. 倪瓚與《水竹居圖》[J]. 書畫世界,2007(05):77-78.
  • 9.    楊飛,任思源主編,中國繪畫一本通,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10,第160頁
  • 10.    田雪,孫光翠輯注,明詩掬畫,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08,第209頁
  • 11.    馬寶山著,書畫碑帖見聞錄,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01,第43-44頁
  • 12.    文化交融共生 互利共贏:“無問西東——從絲綢之路到文藝復興”展[J]. 裝飾,2018(08):54-6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