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生演替

鎖定
水生演替,在一般的淡水湖泊中,只有在水深5~7m以內的湖底,才有較大型的水生植物生長,而在水深超過5~7m時,便是水底的原生裸地。原生裸地處的水環境,由深變淺,相應的植物也會發生變化優勢種由藻類過渡到水生維管束植物再過渡到濕生植物,最後演替到陸生植物階段。 [1] 
中文名
水生演替
性    質
湖泊填平的過程
依    據
湖底植物變化
位    置
是從湖泊的周圍向湖泊中央
特    性
一般都發展到陸地羣落
影響結果
使水分逐步減少,土壤通氣性增加

目錄

水生演替簡介

水生演替開始於水生環境中,但一般都發展到陸地羣落。例如,淡水湖或池塘中水生羣落向中生羣落的轉變過程。 [2] 

水生演替特性

水生演替發生在一切可以為植物定居的水面。水生演替的結果,是使水分逐步減少,土壤通氣性增加,陸地種逐步代替水生種。 [3] 

水生演替發展階段

(1)自由漂浮植物階段:此階段中,植物是漂浮生長的,其死亡殘體將增加湖底有機質的聚積,同時湖岸雨水沖刷而帶來的礦物質微粒的沉積也逐漸提高了湖底。這類漂浮的植物有:浮萍、滿江紅以及一些藻類植物等。
(2)沉水植物階段 在水深5~7 m處,湖底裸地上最先出現的先鋒植物是輪藻屬(Chana)的植物。輪藻屬植物的生物量相對較大,使湖底有機質積累較快,自然也就使湖底的抬升作用加快。當水深至2~4m時,金魚藻(Cerotophyllum)、眼子菜(Potamozeton)、黑藻(Hydrilla)、茨藻(Najas)等高等水生植物開始大量出現,這些植物生長繁殖能力更強,墊高湖底的作用也就更強了。
(3)浮葉根生植物階段 :隨着湖底的日益變淺,浮葉根生植物開始出現,如蓮(Nelumbo)、睡蓮等。這些植物一方面由於其自身生物量較大,殘體對進一步抬升湖底有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由於這些植物葉片漂浮在水面,當它們密集時,就使得水下光照條件很差,不利於水下沉水植物的生長迫使沉水植物向較深的湖底轉移,這樣又起到了抬升湖底的作用。
(4)直立水生階段: 浮葉根生植物使湖底大大變淺,為直立水生植物的出現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最終直立水生植物,如蘆葦、香蒲澤瀉等取代了浮葉根生植物。這些植物的根莖極為茂密,常糾纏交織在一起,使湖底迅速抬高,而且有的地方甚至可以形成一些浮島。原來被水淹沒的土地開始露出水面與大氣接觸,生境開始具有陸生植物生境的特點。
(5)濕生草本植物階段: 新從湖中抬升出來的地面,不僅含有豐富的有機質而且還含有近於飽和的土壤水分。喜濕生的沼澤植物開始定居在這種生境上,如莎草科和禾本科中的一些濕生性種類。若此地帶氣候乾旱,則這個階段不會持續太長,很快旱生草類將隨着生境中水分的大量喪失而取代濕生草類。若該地區適於森林的發展,則該羣落將會繼續向森林方向進行演替。
(6)木本植物階段 :在濕生草本植物羣落中,最先出現的木本植物是灌木。而後隨着樹木的侵入,便逐漸形成了森林,其濕生生境也最終改變成中生生境。
由此看來,水生演替系列就是湖泊填平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從湖泊的周圍向湖泊中央順序發生的。因此,比較容易觀察到,在從湖岸到湖心的不同距離處,分佈着演替系列中不同階段的羣落環帶。每一帶都為次一帶的“進攻”準備了土壤條件。
參考資料
  • 1.    周雲龍.《植物生物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11
  • 2.    彭昆生.《江西生態 生態知識手冊 》.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12
  • 3.    陳青法.《簡明林業辭典》.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19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