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尾鎮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下轄鎮)

鎖定
水尾鎮,隸屬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地處岑鞏縣東北部,東南與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接壤,西及西北連天星鄉羊橋土家族鄉,北接銅仁市境, [2]  行政區域面積102.45平方千米。 [3]  截至2019年末,水尾鎮户籍人口為22533人。 [3] 
唐代時期,屬思州及夜郎、峨山、渭溪縣地;1984年7月,置水尾區及水尾鎮;1988年4月,撤區設鎮。 [2]  截至2020年6月,水尾鎮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新場村。 [2] 
2019年,水尾鎮有工業企業36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 [3] 
中文名
水尾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
地理位置
岑鞏縣東北部
面    積
102.45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新場村
電話區號
0855
郵政編碼
557804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貴H
人    口
22533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水尾鎮建置沿革

唐代時期,屬思州及夜郎、峨山、渭溪縣地。
元至清代時期,屬思州黃道溪長官司龍鰲裏。
民國元年(1912年)後,屬第三區及駕鰲鄉。
1961年8月,分置駕鰲、水尾2公社。
1963年,分置黃河公社。
1968年,駕鰲、黃河2公社併入水尾公社。
1984年7月,置水尾區及水尾鎮。
1988年4月,撤區設鎮。 [2] 

水尾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水尾鎮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水尾、新場、大樹林、馬家寨、駕鰲、老寨、臘巖、下壩、長坪、於河、白水、長衝;下設181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0年6月,水尾鎮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水尾社區、新場村、大樹林村、馬家寨村、駕鰲村、老寨村、臘巖村、長坪村、於河村、白水村, [4]  鎮人民政府駐新場村。 [2] 

水尾鎮地理環境

水尾鎮位置境域

水尾鎮地處岑鞏縣東北部,東南與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接壤,西及西北連天星鄉羊橋土家族鄉,北接銅仁市境, [2]  行政區域面積102.45平方千米。 [3] 

水尾鎮地形地貌

水尾鎮境內屬於石灰岩溶地貌,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屬丘陵地帶。最高點位於鰲山,海拔920米;最低點位於縛河村陡灘,海拔330米。 [2] 

水尾鎮氣候

水尾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熱同季,無霜期長。春季雨雪偏多,夏季酷熱雷雨,秋季晴朗氣爽,冬季寒冷有雪。多年平均氣温15℃,1月平均氣温15.9℃,極端最低氣温-6℃(2008年12月5日);7月平均氣温25.5℃,極端最高氣温38℃(2010年8月12日)。平均氣温年較差28.5℃。生長期年平均196天,無霜期年平均285天,最長361天,最短35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180小時,年總輻射98.2千卡/平方釐米。0℃以上持續期351天(一般為1月14日至12月31日)。年平均降水量1153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1398毫米(1967年),極端年最少雨量856.6毫米(1966年)。 [2] 

水尾鎮水文

水尾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沅江水系。龍鰲河自東北面羊橋土家族鄉平城村入境,經臘巖、駕鰲、潺河等村,由西向東在陡灘出縣,流入玉屏縣撫溪江與㵲陽河匯合。境內河道長16.5千米。 [2] 

水尾鎮自然災害

水尾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低温、霜凍等。洪澇災害3年2遇,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97年6月5日,造成7500畝糧食受災,減產175萬千克。 [2] 

水尾鎮自然資源

水尾鎮境內地下礦藏資源主要為大理石,地質儲量400萬立方米,可採儲量為100萬立方米,主要分佈在張腳一帶。石灰石:地質儲量300萬立方米,可採儲量為100萬立方米,集中分佈在白水村至長坪村。 [2] 
2011年,水尾鎮有耕地面積3.24萬畝。 [2] 

水尾鎮人口

2011年末,水尾鎮轄區總人口2134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68人,城鎮化率6.9%。另有流動人口185人。總人口中,男性11647人,佔54.58%;女性9694人,佔45.42%;14歲以下5216人,佔24.44%;15—64歲14642人,佔68.61%;65歲以上1483人,佔6.9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9766人,佔45.76%;有苗、侗、土家、布依等少數民族,共11575人,佔54.24%。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侗、苗2個民族,其中侗族8592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74.2%;苗族2518人,佔21.8%。2011年,人口出生率11‰,人口死亡率6.73‰,人口自然增長率4.2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11.86人。 [2] 
截至2019年末,水尾鎮户籍人口為22533人。 [3] 

水尾鎮經濟

水尾鎮綜述

2011年,水尾鎮財政總收入316萬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7萬元,比上年增長16%。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118萬元,增值税35萬元,企業所得税72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48.07元,比上年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3110元。 [2] 
2019年,水尾鎮有工業企業36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 [3] 

水尾鎮農業

2011年,水尾鎮實現農業總產值5200萬元,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46.43%。 [2] 
水尾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馬鈴薯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400噸,其中水稻2200噸,玉米1000噸,馬鈴薯70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油菜等。2011年,油菜種植面積5400畝,產量342噸;花生種植面積400畝,產量44噸。 [2] 
水尾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05萬頭,年末存欄8800頭;牛飼養量3800頭,年末存欄3500頭;羊飼養量3300只,年末存欄2800只;家禽飼養量3.71萬羽。 [2] 

水尾鎮工業

水尾鎮形成以食品加工、建材生產為主的工業體系。 [2] 
2011年,水尾鎮工業總產值達到509萬元,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4.31%。2011年,工業企業4家,職工52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45萬元,比上年增長5%。 [2] 

水尾鎮商業

2011年末,水尾鎮有商業網點20個,職工29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3%。 [2] 

水尾鎮金融業

2011年末,水尾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5198萬元,比上年增長15%;各項貸款餘額2315萬元,比上年增長17%。 [2] 

水尾鎮社會事業

水尾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水尾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85人,專任教師2人;小學9所,在校生2013人,專任教師8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初中1所,在校生818人,專任教師4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98.3%,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0萬元,比上年增長12.6%。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5%,比上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 [2] 

水尾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水尾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8個;各類圖書室11個,藏書0.8多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20人。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1200户,入户率28%。 [2] 
2011年末,水尾鎮有學校體育場地10處。9.09%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 [2] 

水尾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水尾鎮有門診部(所)11個;病牀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0.9張,固定資產總值186萬元。專業衞生人員23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1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8萬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85%。 [2] 

水尾鎮社會保障

2011年,水尾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0户,人數58人,支出15.8萬元,比上年增長21%,月人均227.01元,比上年增長20%;城市醫療救助10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6人次,共支出89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143户,人數4763人,支出387.65萬元,比上年增長15%,月人均67.82元,比上年增長20%。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5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5萬元,比上年增長21%。社會福利費10萬元,比上年增長20%。全年接受社會捐款3.5萬元,使135人(次)困難羣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88萬人,參保率40.5%。 [2] 

水尾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水尾鎮有郵政局1個,代辦所1個。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8萬份(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000門,固定電話用户3800户,電話用户普及率89%;移動電話用户4143户,寬帶接入用户324户。 [2] 

水尾鎮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水尾鎮有自來水廠1座,有深水井眼及成套淨化設備,年供水5萬立方米。鎮區主要道路兩側鋪設排水管道3000米。 [2] 
  • 供電
2011年末,水尾鎮有變電站1座。 [2]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水尾鎮有綠化地3個,綠化面積0.03萬平方米。 [2] 

水尾鎮交通

水尾鎮境內有835縣道經過。

水尾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在水尾鎮人民政府駐地西南1.5千米處的高巖衝冒水形成小溪注入爛縟河,因屬車壩河支流水的尾頭而得名。 [2] 

水尾鎮榮譽稱號

2020年8月,全國愛衞會命名水尾鎮為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