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則碑

(浙江省寧波市水則碑)

鎖定
“水則”的“則”意思是“準則”。水則碑作用:測量水位,預防洪澇災害。水則,中國古代的水尺,又叫水志。最早的水則是李冰修都江堰時所立三個石人,以水淹至石人身體某部位,衡量水位高低和水量大小。
浙江省寧波市水則碑,建於宋寶祐間(1253~1258),位於寧波市海曙區鎮明路西側平橋街口(原是平橋河)。
中文名
水則碑
地理位置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鎮明路西側平橋街口
浙江省寧波市水則碑,位於寧波市海曙區鎮明路西側平橋街口(原是平橋河)。宋寶祐間(1253~1258)建,明清兩代續修,現大部分石亭建築為清道光時所建,保留了南宋的亭基和明代的重修“”字碑。1999年,考古重現水則碑(亭)舊貌,經重修後,恢復平橋河,與月湖水系相通,還歷史的環境氛圍。
水則亭為水則碑而建,亭在四明橋下,取適中之地,測量水勢,鐫“平”字於石上,城外諸楔閘視“平”出沒為啓閉,水沒“平”字當泄,出“平”字當蓄,啓閉適宜,民無旱澇之憂。因此,把四明橋改稱平橋。水則亭為保莊稼豐稔、州郡平安發揮了重要作用。水則碑利用平水的原理達到體察災情、民情統一調度的目的,是我國城市古水利遺存中僅有的實例。是研究水利發展史,研究城市排澇防洪水利工程不可多得的實物例證,有着特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