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里求斯人

鎖定
印度洋西部非洲島國毛里求斯的基本居民。主要由法國移民和班圖黑人(見班圖尼格羅人),以及一部分馬達加斯加人混合形成。
中文名
毛里求斯人
外文名
Mauritians
國    籍
非洲
人 口
63.5萬
所屬地區
印度洋西部
語    種
印歐語系

毛里求斯人形成

毛里求斯人(Mauritians)
毛里求斯人 毛里求斯人
有100萬人(1985),其中主要是印裔人和克里奧爾人,其餘為華人和歐洲人。官方語言為英語,同時通用法語。1598年荷蘭人到達毛里求斯島以荷蘭莫里斯王子之名命名該島,開始向島上移民,並從非洲大陸和馬達加斯加運來奴隸。1715年被法國奪取,1810年被英國侵吞。他們在佔領期間,除遷來本國移民外,繼續輸入大批黑人奴隸。自1842年起,英國又從印度招募眾多契約勞工至該島。這些不同來源的人們,經過長期接觸與混合,逐漸形成兩個主要的民族:印裔毛里求斯人和毛里求斯克里奧爾人。

毛里求斯人信仰和語言

毛里求斯的官方語言是英語。毛里求斯最多人説的語言是毛里求斯克里奧耳語(Mauritian Creole),這語言受法語影響頗深,卻在某些地方與法語有明顯分別;也包含有英語、旁遮普語等成份。克里奧耳語被視為毛里求斯的國家母語。 [1] 
印裔毛里求斯人有63.5萬人,為國內第一大族。3/4信印度教,其餘信伊斯蘭教。原來的民族成分主要是比哈爾人和印度斯坦人,其次是泰米爾人泰盧固人馬拉地人。經過近一個半世紀的混合,結合為一個新的民族。只是在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上還保持着傳統的差異:四分之三信印度教,四分之一信伊斯蘭教。語言以印地語為主,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多數人會講當地的克里奧爾語。主要從事農耕,亦有不少工人和知識分子,並有新興的資產階級及其政黨即工黨。工黨於1948年成立,是歷屆政府中的主要執政黨。毛里求斯克里奧爾人有25萬人,為國內第二大族。主要由法國移民和班圖黑人(見班圖尼格羅人),以及一部分馬達加斯加人混合形成。英國統治該島後,又逐步滲入一部分英國人印度人和中國人的血統。多信天主教,使用克里奧爾語(以法語為基礎的混合語),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

毛里求斯人工作及發展

製糖業是毛里求斯島的主要經濟支柱,自18世紀以來,甘蔗一直是毛里求斯的主要農作物,其種植面積佔年耕土地的90%左右。在毛里求斯島到處可以看到青翠的甘蔗田,有趣的是,幾乎每一塊蔗田裏都有一大堆黑黝黝的石塊,它們是當地人幾個世紀以來移石開田,種植蔗林的見證。 [1] 
主要在工業和服務行業工作,有自己的資產階級及其政黨即社會民主黨,在國內政治經濟生活中具有較大影響。華僑和華裔有2.5萬人,主要分佈在路易港和其他城市。多為1840年後英國從廣東、廣西招募去的華工後裔,現主要從事商業和服務性行業。一直保持自己的語言和生活方式,多數人會講當地的克里奧爾語。歐洲人多為早期法國移民的後裔,在政治經濟領域曾居統治地位。1968年毛里求斯獨立後,陸續有人返回法國或遷往南非和澳大利亞,現僅有1.3萬人。
華人來毛里求斯,可追溯到17世紀中葉,一代代來自廣東、福建的移民漂洋過海,來此種甘蔗稻穀,建設路易港,逐步融入當地。1819年廣東順德陸才新等6人在路易港倡辦忠義堂公司,後易名南順公司,1859年成立南順會館。“南順”即取自這些移民家鄉南海、順德兩個地名的首字。來自廣東的唐文(全名亞方·唐文)曾於1894年任會長,他亦以“毛里求斯著名人物”於2000年12月印上毛里求斯發行的紀念郵票。1989年,佛山市與路易港市結為友好城市。如今漫步路易港,中國遊客隨處可見,中文老字號商鋪、會館和各式中餐館不時迎面而來。毛里求斯的廣東客家人已近3萬,佔整個華人的80%。毛里求斯還是把中國春節作為法定假期的非洲唯一國家,1988年中國在路易港建立了全球第一個海外文化中心,多彩彰顯中華文化與文明。 [2] 
參考資料